不同方案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比较研究

2020-10-24 12:57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23任娇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7期
关键词:附表开颅栓塞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23)任娇娇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是指尚未发生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多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妇女,大部分UIA患者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只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脑神经麻痹等症状[1],如若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将会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不仅会引起失语、痴呆、记忆力下降,还会导致木僵、偏瘫、深度昏迷,甚至会引发死亡[2]。目前临床针对已经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的UIA患者多以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但易引起血管损伤,加大患者出血风险,因而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风险[3],随着栓塞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逐渐成为治疗UIA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小、疼痛感弱等优点,据夏鹏飞等[4]研究发现,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UIA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方案治疗UIA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 0 1 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UIA患者。纳入标准:①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UIA;②符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术的治疗指征;③年龄40~70周岁;④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具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②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或恶性肿瘤病史;③心、肝、肾功能障碍;④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妇女。本研究共纳入84例,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43例、B组41例,其中A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42~69岁,平均(57.13±6.25)岁,病灶位置前交通动脉18例,后交通动脉20例,后循环动脉5例;B组男15例,女26例,年龄44~67岁,平均(56.98±5.76)岁,病灶位置前交通动脉17例,后交通动脉21例,后循环动脉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①A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入室后取平卧位,在股动脉处以Sdldinger法予以穿刺并置入6F鞘,将鞘头置于颈内动脉处后插入微导管,确保导管在动脉瘤近瘤颈处约1/3,根据患者的瘤体大小选择适当的弹簧圈予以填塞瘤囊,待填塞结束后解除导管,对切口进行常规止血与缝合;②B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使用DSA进行定位确定动脉瘤位置后选择最佳工作位,全身肝素化,沿头部作一马蹄形切口,切开皮肤及腱膜层,对皮瓣进行游离,待骨瓣充分暴露后于冠状缝和颞上线交界处进行开孔,撬开骨瓣并将硬脑膜切开,沿颈内动脉确定载瘤动脉后,使用血管夹予以阻断,并将动脉瘤及其粘连组织予以分离,使用动脉瘤夹予以夹闭,于硬膜下放置引流管后缝合头皮,48h后拔出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②术后6个月复查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按照患者出院时的情况进行预后评分,将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5个等级,统计预后良好率;③术后6个月复查时,统计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

附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n,±s)

附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n,±s)

?

附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n,%)

附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B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A组,住院费用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B组术后6个月的预后恢复良好率为70.73%低于A组的8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B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 6.8 3%高于A组的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3。

3 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UIA的治疗方案主要有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两种,传统的开颅夹闭术主要通过以结扎的方式将脑动脉瘤的血供予以阻断,避免其发生破裂,从而达到对脑功能的运行起到保护作用,具有可操作性强、手术视野好等优点,往往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但同时由于其需要开颅,不仅创伤较大,同时在术后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导致预后较差[5]。血管内介入栓塞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案,主要通过将微型弹簧圈填塞入动脉瘤,从内部对瘤囊的血供进行阻断,从而起到治疗的目的,据郑莹莹等[6]研究发现,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感染率低,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本研究发现,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住院费用高于B组(P<0.05),这是由于血管内介入栓塞不需要开颅,还能够通过DSA在电脑屏幕上充分展示所有脑血管,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因而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同时由于创伤较小,降低了手术患者的全身干扰,有利于加快术后病情恢复,因而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但由于介入材料较贵,因而导致住院费用更高,据林通等研究发现[7],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能显著缩短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其研究结果一致;A组术后6个月预后恢复良好率高于B组(P<0.05),这是由于血管内介入栓塞在治疗过程中不会与脑组织发生直接接触,同时手术时间较短,降低了血流阻断的时间,有效避免因脑组织损伤而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的出现,因而预后更佳,据刘文晶等[8]研究发现,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的预后良好比例更高,与其研究结果一致;A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这是由于开颅夹闭术在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对脑血管及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引发癫痫,开颅手术创伤过大显著提升血管痉挛的几率,因而并发症总发生率更高,据陈健龙等[9]研究发现,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UIA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能显著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预后较好,并发症较少,但治疗费用高。

猜你喜欢
附表开颅栓塞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机器人医生”,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