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观察

2020-10-24 12:57河南省太康眼科医院461400董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单眼参差屈光

河南省太康眼科医院(461400)董杰

影响儿童单眼或双眼视力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弱视,弱视产生的原因为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未进行矫正、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原因的存在,使得单眼或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比相应年龄的视力低,以往采用的治疗方式效果不佳,目前使用的治疗方式为传统方式结合视功能训练[1][2],本文对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按照弱视程度的不同,将其分成轻度弱视23例,中度弱视21例,重度弱视8例,最佳矫正视力(BCVA)在0.6~0.8时,为轻度弱视,在0.2~0.5时,为中度弱视,低于0.2时,为重度弱视。年龄在5~14岁,平均年龄为(9.5±4.9)岁。家属了解治疗与护理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进行监督;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两组产妇之间的线性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选例标准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临床诊断标准;②未患有其他眼部疾病。排除标准: ①存在全身性疾病;②存在严重的治疗禁忌症。

1.3 方法 方法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检查方法,检查方法包括以下方法,首先是眼部常规检查,利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来进行滴眼操作,通常滴眼次数为3次,每次间隔5分钟,半小时之后对其进行检影验光,利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来对其BCVA进行检查,利用裂隙灯显微镜对屈光介质和眼底进行检查。其次是注视性质检查,利用复方托吡卡胺来完成散瞳之后,使用直接眼底镜来进行观察,将黄斑中心凹与圆形目标的距离作为依据,从而来对注视性质进行确定,以此来达到将旁中心患者进行排除的目的。最后是双眼视觉检查,利用同视机对同时视和融合范围进行检查,利用立体视图谱和偏振光镜片来完成立体视检查,检查距离设定为40cm,将患者的视标是否存在凹凸感以及远近深浅的感觉当成依据,来对患者的立体视的存在与否以及立体视大小的确定进行判断;第二,治疗方法,利用配戴眼镜来对屈光不正达BCVA进行矫正,由于患者年龄不同,因此,遮盖健眼的时间存在差异性,遮盖时间与患者年龄值大致相同,按照弱视程度的不同,将训练方案进行分类,重度弱视患者需要配戴眼镜,并每周来一次治疗室进行训练,每次一个小时,一个疗程为十次,以红闪、光栅以及精细作业为主要训练内容。中度弱视患者在训练次数和时间上与重度弱视患者一致,但其训练内容以红闪、光栅和单眼调节训练为主,调节训练的方式主要为字母表、镜片阅读等。轻度弱视患者在训练次数和时间上与其保持一致,其训练内容主要为调节训练和融像训练,融像训练之前先利用偏振和红绿卡片脱抑制之后,利用偏振矢量图俩进行平滑跳跃的融像聚散训练,一个疗程之后进行门诊复查,参考视力提高情况来进行遮盖以及视功能训练,随访时间通常选择治疗之后的3~6个月;第三,疗效评价方法,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力变化进行观察,依据相关的制定标准可知,当矫正视力提升大于2时,治疗行为有进步,反之为治疗无进步。与此同时,需要对患儿视觉训练前后的立体视变化进行分析,立体视定量标准为:立体视锐度小于60″时,为中心凹立体视觉或正常立体视觉,当其在80″~200″时,为黄斑立体视,当其在400″~800″时,为周边立体视,对立体苍蝇无法识别时,为无立体视。

1.4 观察指标 视力、屈光度以及立体视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视力、屈光度以及立体视变化情况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1 治疗前后BCVA变化情况

附表2 治疗前后立体视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比较 治疗3个月以及6个月后的视力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治疗前后立体视关系比较 治疗3个月和6个月之后的立体视锐度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3 讨论

弱视的类型包括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屈光不正性、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方式为单眼高度远视和单眼高度散光性弱视,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者屈光状态处于近视化阶段,近距离训练是初始治疗阶段的主要方式,这种治疗方式为近视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髓鞘神经纤维发育异常提供可能性,因此,该种治疗方式不可取[3]。

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通常采取的治疗方式为:配戴矫正眼镜,以此来使视力敏锐度得到有效提升,并在次基础上,将健眼遮盖及压抑和视功能训练引入其中,遮盖及压抑疗法利用模糊健眼以及强迫患者使用弱视眼的方式,以此来使视力有效提高的目的得以实现,虽然遮盖的方式能够使部分的患者视力达到正常标准,但是复发的几率也比较大[4]。传统的弱视治疗方式在治疗的初期,可以使患者的视力得到显著的提高,随着视力的不断提高,该种治疗方式无法起到提高双眼视功能的作用,从而使的治疗进入瓶颈期。屈光参差能够使双眼调节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弱视视力恢复正常水平时,由于调节力差、双眼调节力存在差异、调节灵敏度不佳等因素存在,使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无法获得清晰、持久的视觉质量。虽然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视力得到一定的恢复,但仍然存在双眼输入信号强度不一致的现象,导致患者的视觉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弱视矫正完成后,双眼见抑制程度和双眼立体视觉未达到正常的水平,因此,导致传统治疗方式的效果不佳[5]。目前,使用的治疗方式为传统治疗方式基础上增加视功能训练,即遮盖治疗基础上对精细训练进行强化,在治疗阶段引入调节和双眼融像训练,当患者视力达到0.4以上时,增加调节训练的比重,之后利用压抑膜压抑健眼的方式,从而为双眼视力达到基本平衡提供保障,之后在增加双眼融像训练,从而使立体视的恢复效果显著的提升。依旧实验可知,在传统弱视治疗方式中增加视觉功能训练的方式不仅能够使患者的最佳矫正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使患者的视觉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6][7],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方式对弱视视力恢复进行重点关注的同时,对调节功能的有效提高也进行重点关注,这样不仅能够使双眼的输入信号强度保持一致性,而且使单眼抑制得到有效的缓解,并且使双眼调节力和调节灵敏度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使患者能够获得清晰且持久的视觉质量。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在传统弱视治疗方法之中增加视觉功能训练,不仅能够使患者的视力得到有效的恢复,而且能够使患者的视觉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具有显著的效果,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推广。

猜你喜欢
单眼参差屈光
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在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术后的应用效果
赞蒲公英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18~30 岁近视病人眼生物测量参数的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吟梨花
食肉动物眼睛向前,而食草动物长两边
学龄前儿童Suresight 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异常标准的探讨
眼的屈光参差及配镜
参差的版图需要一道河流
单眼视障群体逐步放开驾驶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