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护理对降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20-10-24 12:57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518000吴潜珍余利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入院

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518000)吴潜珍 余利辉

川崎病属临床常见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常见于5岁以下小儿,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表现[1]。若患儿未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充足,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生存质量[2]。目前,临床对于本病治疗以丙种球蛋白为主,但用药时间较长,服药配合度低,极易发生并发症[3]。因此,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笔者以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为例,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附表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对比(±s)

附表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对比(±s)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选择接受我院丙种球蛋白治疗的126例川崎病患儿,以随机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27例;年龄2~5岁,平均年龄(3.65±0.48)岁;病程2~9d,平均病程(6.24±1.31)d。观察组,男35例,女28例;年龄2~5岁,平均年龄(3.72±0.53)岁;病程2~9d,平均病程(6.31±1.28)d。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数据,经统计学SPSS24.0软件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即:患儿入院后,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科室情况,准备干净、舒适病房,安抚患儿情绪,给予常规心理指导等。

1.2.2 观察组 开展临床路径护理,即:①成立临床路径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4名)组成,要求小组成员均具有丰富的川崎病护理经验,且护龄超过5年。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病情,确定并实施护理方案。②入院1~2d,严密监测患儿病症,a.高热护理:定时测量并记录患儿体温,确保患儿卧床休息。患儿出现高热症状后,需用温水(30°)擦洗身子,并使用退热贴降温。每日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每周至少消毒2次。b.药物护理:在患儿服用药物后,需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避免药物对患儿发生强烈刺激作用。在予以丙种球蛋白输注时,需认真检查,确保药物有效性,未用完的药物需丢弃。在输注过程中,绝对执行无菌操作,可使用输注泵控制输注速度。在输注期间,严密监测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确保患儿安全性。③入院3~4d,做好口腔护理工作,用生理盐水漱口;嘴唇干裂者,需涂抹消毒石蜡油,避免感染发生;皮肤出现红斑或硬性水肿者,需剪干净指甲,避免弄伤皮肤。④入院5~10d,并发症预防护理:处于发病急性期的患儿,需保持患儿绝对卧床休息,每2h监测并记录患儿生命体征。若患儿出现乏力、烦躁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⑤入院11~15d,于院前1d,行出院指导,包括:疾病健康知识、治疗方式、注意事项、复查时间等。患儿出院后,可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并发放宣传手册等,强调用药和复查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包括: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健康知识、住院费用。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狭窄、心绞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对比、分析计量、计数资料,依次用(±s),[n(%)]表示,t、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各项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2.2 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心肌梗死3例,冠状动脉狭窄2例,心绞痛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70%(8/63)。观察组,心肌梗死1例,心绞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7%(2/63)。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17%低于对照组12.70%,差异显著(X2=3.910,P=0.048)。

3 讨论

川崎病属急性出疹发热性疾病,患儿会出现全身性血管炎,会存在持续高热症状,损害黏膜、淋巴结,重者甚至出现冠状动脉受损病变,危及患儿生命[4]。目前,临床针对本病多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但因患儿年龄尚小,合作性差。因此,于临床治疗中,必须加以优质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虽可改善患儿病症,但因护理模式较为单一,且无法满足患儿需求。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具有护理针对性。与常规护理干预不同的是,临床路径护理不单单以疾病为中心,而且将目标转为以患者为中心,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花费,有利于疾病治疗。临床路径护理,需制定标准、规范的诊治和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规划和设计每一环节的护理过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目前,临床路径护理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可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护理服务流程和细节,避免遗漏或疏忽护理工作。同时,于出院后,行健康指导,帮助患儿重新回归健康,降低并发症发生。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开展临床路径护理,可提高患儿恢复时间,缩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还可提高对疾病的掌握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17%低于对照组12.70%,差异显著(X2=3.910,P=0.048)。

综上所述,对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优选。本次研究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但研究中仍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究临床路径护理对患儿的其他作用,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入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