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性思维对预防小儿门诊输液用药风险事件的作用

2020-10-24 12:57广东省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523573陈小玲雷菊蕊吕华石思雄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7期
关键词:评判输液儿科

广东省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523573)陈小玲 雷菊蕊 吕华 石思雄

儿科诊治范畴为<15岁未成年人,该患者人群非常特殊,表达能力较差,理解力相对成年人较弱,且对针头具有恐惧、逃避情绪。近年来,儿科门诊需要输液的患儿持续上涨,以及儿科输液用药多、药品种类复杂、患儿较多,以至于护理工作变得繁琐,其中隐藏着一定安全隐患[1][2]。评判性思维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内心活跃逻辑思维方法,以此为基础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护士思维模式和专业性,从而避免风险事件发生[3]。但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输液期患儿为例,探讨评价性思维对预防小儿门诊输液用药风险事件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月期间,针对门诊护士展开评判性思维培训,并在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82例输液期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3~13岁,平均(8.02±5.1)岁,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14岁,平均(8.50±5.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评判性思维培训门诊护士对观察组展开工作,未经过评判性思维培训门诊护士对对照组展开工作,儿科门诊有39名女性护理人员,年龄23~44岁,平均(33.5±11.5)岁,其中人员构成为:副主任护师1名、护士15名、护师11名、主管护师12名,人员学历为:5名中专、12名大专、22名本科,层级分布:10名N0、5名N1、14名N2、9名N3、1名N4,中途无人员变化,培训前后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无其他严重并发症;②经过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接受PICC与留置针套管的患儿;②依从性差;③患儿意识不清昏迷状态;④针头过敏者。

(20200102收稿)

附表1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n(%)]

1.3 方法 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开展儿科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培训。①分析过往记录和案例,进而制定培训内容。②过往培训方案结合评判性思维特点针对儿科输液缺陷风险事件培训评判性思维相关知识,将评判性思维相关理论与输液过程的各个环节相结合,从而让护理人员掌握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熟练掌握运用技巧。③每周日开展评定性思维相关护理案例学习探讨,在晨会期间以儿科输液病例举例,培养护理人员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案例中个人行为展开评价及讨论,根据儿科输液存在根本问题制定相关处理措施,规划符合评价性思维的护理方案[4]。④评判性思维临床实践中,要对输液前患儿状况、药品选择、输液工具选择进行分析并确定,输液期间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判断患儿的需求和反应,记录输液情况,对治疗、给药、输液工具的选择是否合理进行评估,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护理后儿科输液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重注率、儿科输液缺陷及不良反应发生率。②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5]。总分为70~420分,<280分评判性思维能力低下,280~350分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350分表示评判性思维能力很强[6]。各项指标为10~70分,中等水平30~35分,40~49分正性的特质表现,>50分特质表现强。评分项有分析能力、开放思想、思维自信心、系统化能力、认知成熟度,总分=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思维自信心+认知成熟度+开放思想,分数越高说明相对应评分项做得越好,对比培训评价性思维护理人员和未经过培训护理人员分数,从中确定评价性思维作用性[7]。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01%(P<0.05),观察组静脉重注率12.34%、儿童输液缺陷1.56%、不良反应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静脉重注率37.73%、儿童输液缺陷9.76%、不良反应率7.81%(P<0.05),见附表1。

2.2 两组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对比 培训后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223.6±24.3)分,显著高于培训前的(178.6±28.7)分,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3 讨论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面对患者第一门槛,会经常引起投诉事件。根据对患儿护理工作的难度性,护理人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性,熟练运用各种沟通理解技巧。沟通时要做到心怀诚意和谦虚,与患儿及家属能够良好理解和沟通,建立好良好关系,降低护理风险因素,为患儿及家长提供最好的优质护理服务[8][9]。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01%,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重注率12.34%、儿童输液缺陷1.56%、不良反应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静脉重注率37.73%、儿童输液缺陷9.76%、不良反应率7.81%,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过评判性思维能力培训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更为优异,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

护理人员培养核心技能中已经包含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作为专业护理人员,在专业护理技能和知识掌握外,还要具有评判性思维,具有独立辨别、评估、处理的能力,改变被动遵循医嘱的现状[8]。本研究中,对观察组的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223.6±2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178.6±28.7)分,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过培训后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显著提高,在护理工作中更为专业。

综上所述,评判性思维对预防风险事件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度为患儿带来更安全的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评判输液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