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2020-10-26 01:30沈月秋钱文霞
医疗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氧分压血气饱和度

沈月秋,钱文霞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江苏张家港 215600)

急性呼吸衰竭是临床危重疾病,也是导致患者入住ICU 的最常见疾病之一。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可导致患者肺通气及换气功能严重障碍,表现为无法自主呼吸[1]。目前,氧疗是临床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基本手段,其中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最为广泛。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但采用该方式吸入的气体干燥,患者耐受性差[2]。经鼻高流量氧疗是在鼻导管吸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无创呼吸支持方式,可通过柔软的鼻塞导管直接输送恒定氧浓度的温化湿化气体,增强患者的呼吸功能,并利于减少生理无效腔,显著改善缺氧症状,且患者的耐受性好[3]。本研究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38~88岁,平均(55.12±6.1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18 h,平均(10.34±2.61)h。试验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39~93岁,平均(60.73±6.3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19 h,平均(10.36±2.63)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血氧饱和度低于90%,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 mmHg(1 mmHg=0.133 kPa)。排除标准:无创通气禁忌证的患者;需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中途自愿退出的患者;精神障碍、无法交流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采用常规化痰、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使用瑞思迈S9 VPAP ST 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参数设置:吸气相正压12~20 cmH2O,呼气相正压4~6 cmH2O,潮气量7~10 ml/kg,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2%以上,每天持续治疗8 h 以上。

试验组使用费雪派克呼吸湿化治疗仪进行经鼻高流量氧疗。参数设置:相对湿度50%,氧流量35~60 L/min,气体温度37 ℃,吸氧浓度21%~100%,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8%,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60~80 mmHg,每天持续治疗8 h 以上。

两组均持续治疗3 d。

1.3 临床评价

(1)血气分析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3 d 后,通过血气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2)血流动力学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3 d 后,通过生命体征监护仪检测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3)并发症:鼻黏膜损伤、气道痉挛、气道干燥。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气分析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 后,试验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氧分压(mmHg)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mmHg)治疗前 治疗3 d 后 治疗前 治疗3 d 后 治疗前 治疗3 d 后试验组 53 81.76±2.31 95.78±3.22 50.75±3.11 74.28±4.39 46.71±2.76 37.85±1.96对照组 53 82.14±2.26 91.30±2.16 51.34±3.09 66.47±3.82 46.83±2.51 41.29±2.08 t 0.856 8.412 0.980 9.771 0.234 8.763 P 0.394 0.000 0.330 0.000 0.815 0.000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 后,试验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呼吸频率(次/min)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治疗前 治疗3 d 后 治疗前 治疗3 d 后 治疗前 治疗3 d 后试验组 53 32.45±2.69 25.69±1.87 106.32±4.42 91.15±2.61 98.64±9.72 68.51±7.43对照组 53 32.54±2.53 28.45±1.96 105.98±4.55 96.23±3.42 98.92±9.58 75.46±8.26 t 0.177 7.417 0.390 8.596 0.149 4.554 P 0.860 0.000 0.697 0.000 0.882 0.000

2.3 并发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肺部组织病变、呼吸道病变等均可诱发该病,致使患者通气功能障碍,气体交换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机体出现缺氧、代谢功能紊乱,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4]。目前,氧疗是纠正患者缺氧的一线治疗手段,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增强肺通气功能。但常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吸入的氧气未经湿化及温化处理,易导致患者气道干燥,且长时间通气会诱发误吸、胃胀气等并发症,延长治疗时间,甚至增加气管插管风险[5-6]。

经鼻高流量氧疗属于新型的氧疗方式,采用的仪器由湿化系统、流量发生装置、鼻塞式输氧管及内置加热线路的管路组成,可有效降低呼吸道阻力,提高肺泡通气量,并改善患者的舒适度[7-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d 后试验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可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调节血气分析指标,且安全性高。

刘书雁等[9]研究显示,经鼻高流量氧疗可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利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经鼻高流量氧疗通过对吸入气流进行加温、加湿处理,使得吸入气体更接近于生理呼吸状态,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能够促进小气道收缩,增强气道黏膜纤毛运动功能,促使气道分泌物湿化,从而加快气道分泌物的清除[10];同时,在高流量氧气的冲刷下,可加快呼气末残留在口腔等部位的二氧化碳排出,避免二氧化碳重吸收;此外,高通气量下会出现呼气末正压通气效应,使得患者气道内出现一定呼气末正压,利于塌陷的肺泡复张,并提高呼气末肺容积,促进氧合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经鼻高流量氧疗可稳定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氧分压血气饱和度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糖臬之吻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黑珍珠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