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联合改良导尿管在膀胱造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0-26 01:30杨志强
医疗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造瘘瘘管导尿管

杨志强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 300211)

膀胱造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尿液引流方法。多数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均因尿路梗阻需要引流尿液到体外,膀胱造瘘不仅可避免尿路梗阻阻断、解决无法通畅排尿的问题,同时还可平衡新陈代谢、维持体内环境,进而保护患者的肾功能[1]。但膀胱造瘘术后,由于腹部皮肤和肌肉松弛,尿液可能会沿瘘管溢出,导致瘘口肉芽增生和炎性渗出,最终导致感染[2]。常规护理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且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本研究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改良导尿管在膀胱造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31例膀胱造瘘患者,按照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5例)。对照组男36例,女30例;年龄42~80岁,平均(65.31±5.27)岁;病程1~15年,平均(8.67±1.24)年。观察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45~82岁,平均(66.34±5.42)岁;病程1~16年,平均(8.85±1.3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常规导尿管干预: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拔出旧的瘘管;根据造瘘口大小选择导尿管,此次采用湛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F16~F22双腔气囊导尿管,消毒后将其放入膀胱内8~10 cm,向气囊内注入5~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然后缓慢向外拔导尿管,使气囊顶住膀胱造瘘口;接引流袋,并将其固定在患者裤腿上。

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联合改良导尿管干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集束化护理贯穿整个流程,然后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拔出旧的瘘管,采用江苏凯寿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F16~F22双腔气囊导尿管,插管前行无菌消毒并切断导尿管前部,距离引水孔约3 mm,呈直角角度,在导尿管上涂上特殊的水溶性润滑剂,然后从耻骨造瘘直接插入,见尿后注射无菌水,观察有无渗出,如有渗出,可再注入2 ml 无菌注射用水,连接瘘管与引流袋;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固定管道,操作前后用快速消毒剂消毒,每周更换密封使用的一次性抗反流集尿袋,集尿袋应定期清空,排出口不可与未消毒容器接触,导尿管与集尿袋的连接用无菌透明敷料包裹,造瘘口敷料应保持清洁和干燥,每天用0.5%活性碘消毒2次,如有渗出液,应立即更换敷料,并引导患者锻炼膀胱功能,定时夹闭瘘管,每2~3小时或有尿意时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膀胱充盈,且指导患者均衡营养,合理饮食,多次少量饮水(每天至少2 000 ml),以增加尿量,使瘘口通畅,进而稀释尿液,冲洗尿路,此外,强化患者和家属膀胱造瘘相关护理知识,强调注意卫生,及时使用消毒液洗手杀菌,并督促患者按时用药。

1.3 临床评价

(1)并发症:造瘘口感染、伤口感染、尿盐结垢和膀胱挛缩。(2)生命质量:采用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进行评估,包括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5项,每项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损害程度越低,生命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并发症

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2 生命质量

护理前,两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膀胱造瘘通过暂时性或永久性尿流改道,以缓解排尿困难等症状[3],但其属于侵入性操作,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在置管期间会造成膀胱造瘘管引流不良,出现堵塞血块和坏死,进而引起发热、感染等不适。因此,及时更换一次性瘘管及提升护理人员的经验技巧非常重要[4]。在常规护理中,传统的导尿管留置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无法做到针对性管理。

集束化护理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病,优化患者结局[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将集束化护理联合改良导尿管应用于膀胱造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其原因在于,双腔气囊导尿管的头端硬而长,容易刺激膀胱壁,引起膀胱肌痉挛,且导尿管头端两侧的孔较小,容易堵塞和感染导尿管,而改良导尿管可避免上述不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在实施集束化护理过程中,强化了护理人员相关护理知识的学习力度,由其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相关知识,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由其对环境和患者的伤口加强消毒管理,可降低感染的发生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

表2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 认知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66 51.36±3.06 65.54±3.64a 71.92±3.74 76.86±3.52a 71.85±3.65 76.12±3.35a 62.62±3.36 72.12±4.35a 72.78±3.35 79.83±4.25a观察组 65 51.68±3.19 71.42±3.12a 71.64±3.62 82.41±3.92a 71.35±3.53 80.78±3.82a 62.43±3.67 81.45±4.67a 72.46±3.44 84.51±4.16a t 0.586 9.920 0.435 8.529 0.797 7.426 0.309 11.834 0.539 6.368 P 0.559 0.000 0.664 0.000 0.427 0.000 0.758 0.000 0.591 0.000

综上所述,将集束化护理联合改良导尿管应用于膀胱造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造瘘瘘管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肠扭转大肠破裂近端大肠造瘘与远端大肠造瘘效果对比
循证护理对结肠癌造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幸福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末段回肠造瘘对比结肠造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