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配合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在新生儿窒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0-10-26 01:30邓育香谢玉梅
医疗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面罩血气导管

邓育香,谢玉梅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2400)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出现宫内窘迫,或于分娩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致使出生后1 min 内无法自主呼吸而产生疾病症状,甚至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1]。吸氧是临床上救治该疾病患儿的重要措施。传统吸氧是采用鼻导管进行低流量吸氧,因患儿自主呼吸能力弱,若予以纯氧吸入,呼吸中枢系统会因缺乏二氧化碳刺激难以实现有效自主呼吸,从而形成正压吸氧依赖,导致呼吸衰竭,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将空气与纯氧混合,并根据患儿病情调整氧气和空气的比例。有研究表明,在予以吸氧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可进一步促使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增强治疗效果[2]。本研究探讨系统护理干预配合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在新生儿窒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8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胎龄38~42周,平均(40.21±0.19)周;体重2.50~3.20 kg,平均(2.62±0.24)kg;窒息程度,轻度37例,重度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胎龄37~42周,平均(40.17±0.14)周;体重2.70~3.50 kg,平均(2.53±0.22)kg;窒息程度,轻度36例,重度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专家共识》[3]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胎龄37~42周;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心脏病、急性颅内腔感染等疾病的患儿;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等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鼻导管吸氧。(1)鼻导管吸氧:协助患儿取侧卧位,将床头摇高10 cm,氧气流经湿化器后依次连接1 m 的氧导管与20 cm 的鼻导管(江苏平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将鼻导管插入单侧鼻腔1 cm,使用胶带固定,双侧鼻腔轮流插管,每隔12 h 更换1次,氧气流量控制为0.5~1.5 L/min,浓度控制为25%~40%。(2)常规护理: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按时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适当给予家属健康教育与心理指导,缓解其担忧心理;做好患儿的保暖工作,将体温偏低者放入暖箱中,箱内温度调至24~26 ℃;定期对房间进行打扫并消毒,动作应保持轻柔以降低噪声。

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配合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1)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清洁患儿鼻腔,将其头部垫高15°~20°;根据面部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罩(泰州市华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面罩边缘保持平整,避免漏气;氧气流量控制为5~8 L/min,空气流量控制为6~12 L/min,氧气浓度控制为21%~100%,根据患儿临床反应适当调整各参数,吸氧10 h 至5 d。(2)系统护理干预:在距离患儿眼睛约20 cm 处反复晃动鲜艳亮色毛绒玩具,以锻炼其视觉能力;指导家属每日对患儿皮肤进行自上而下的按摩,体位先取俯卧位,后取仰卧位,10 min/次,2次/d;指导家属轻柔与患儿对话或播放轻音乐,30 min/d;针对重度窒息患儿实施禁食12 h 处理,喂养时选择头高脚低位、少量多次、轻拍背部、预防溢乳,同时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等情况;暖箱上禁止摆放物品,并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小声交流,步伐轻缓,降低病房噪声。

1.3 临床评价

(1)血气分析指标:分别于吸氧前及吸氧48 h 后抽取患儿桡动脉血,于30 min 内送往检验科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arter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2)吸氧效果:吸氧48 h 后未再出现呼吸暂停为显效;吸氧72 h 后未再出现呼吸暂停为有效;吸氧72 h 后仍出现呼吸暂停,甚至出现病情加重为无效;吸氧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气分析指标

吸氧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48 h 后,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mmHg,)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mmHg,)

注:PaO2 为动脉血氧分压,PaCO2 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PaO2 PaCO2吸氧前 吸氧48 h 后 吸氧前 吸氧48 h 后观察组 41 45.36±4.82 73.25±5.38 67.27±5.33 45.34±5.16对照组 41 46.18±4.73 69.19±5.47 68.24±5.76 49.32±5.28 t 0.778 3.389 0.791 3.452 P 0.439 0.000 0.431 0.000

2.2 吸氧效果

观察组吸氧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吸氧效果比较

3 讨论

窒息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的疾病,若不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易导致患儿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鼻导管吸氧是治疗新生儿窒息患儿常用的供氧方式,操作简单,但吸氧浓度易受患儿潮气量及呼吸频率的影响,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相较于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因舒适感较强,可同时进行吸痰、鼻饲,且方便观察,更适用于新生儿[4]。

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将纯氧与空气混合后经正压供氧,通过吸入二氧化碳以刺激患儿呼吸中枢系统,从而改善呼吸功能,配合全面科学的系统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改善吸氧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吸氧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系统护理干预配合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用于新生儿窒息患儿中,利于改善血氧及二氧化碳分压,提高吸氧效果,促进呼吸功能恢复。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新生儿窒息患儿的重要措施,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采用无创辅助通气模式,可在呼吸周期为患儿提供正压,并保护其气道完整性。氧气浓度亦可影响吸氧效果,若吸入未经充分湿化的纯氧,易增加氧中毒风险。空氧混合仪是一种可满足吸入气体要求的供氧设备,将纯氧与空气按照比例混合后实施供氧,并将氧气浓度控制在适当范围,使吸氧效果更显著。与传统鼻导管吸氧比较,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具有维持气道正压、降低气道阻力等优势,同时使肺泡重新充气,改善通气,提升氧合功能,从而改善血氧及二氧化碳分压。系统护理干预是一种贯穿新生儿窒息患儿吸氧全程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在吸氧期间对患儿症状、喂养等多方面实施护理干预,以增强吸氧效果,促进其呼吸功能恢复[5];此外,护理人员从患儿听觉、触觉等方面入手,通过颜色、感官等刺激,提升患儿的安全感,促进其脑部发育并改善呼吸功能。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干预配合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窒息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提升吸氧效果。

猜你喜欢
面罩血气导管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理想面罩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黑珍珠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