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藏在烟囱里的记忆

2020-10-26 02:10邓超华周琦
江西画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瓷厂景德镇陶瓷

邓超华 周琦

五月的景德镇,嫣红似火的石榴花挂满枝头。珠山东市陶瓷文化博览城巍峨壮观的“城墙”,围合成一座开放包容的历史文化宝库——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典雅的末代园林建筑,生机盎然的绿植,“叮咚”欢唱的小桥流水,兴致盎然的嘉宾游客,交织成景德镇文旅融合时代的一幅盛景。

2020年5月7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对于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馆长李胜利来说,这一天无疑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日子,由他担任编委会主任,主编的<国窑——景德镇十大瓷厂风华录(7949-2009)》系列丛书,历经六年艰辛,终于在珠山东市陶瓷文化博览城正式发布了。首发仪式上,李胜利把自己喜悦的心情此喻为“迎接一个十月怀胎降生的孩子”。他说:“六年磨一剑,《国窑·景德镇十大瓷厂风华录>的编撰经过六年时间,得到了许多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凝聚了诸多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我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景穗镇十大瓷厂陶瓷工业的发展,留下了一部可感触、可追溯的历史史料。”

人的一生,如同石榴花开,红过一回、绿过一春,也就没有遗憾。李胜利在过去的十年间,倾尽心力和财力只为了做好件事——保护和传播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文化精华,而成就这件事的意义非同寻常。

书写60年的历史荣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是编撰者精神生命的载体,而对于沉甸甸的《国窑——景德镇十大瓷厂风华录(1949-2009)》,则凝聚了一座城与数代人的精神生命和文化记忆。这套书共分四卷,体系卷、工艺卷、人物卷、精品卷,由广州时代创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荣誉出品。全书以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对景德镇十大国营瓷厂波澜壮阔的六十年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套书的成书过程,凝结了方方面面尤其是以民间力量为主体的众多人士的心血。参与人员中,大部分是原各大瓷厂的领导。他们亲历历史,熟悉历史,不顾年老体弱,数年如一日地投入到史料的收集、提炼和编写当中。

十大瓷厂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景德镇瓷业生产,相继组建的建国、人民、新华、东风、景兴、艺术、光明、红星、红旗、宇宙、为民、雕塑、红光、曙光等十几家大型国有瓷厂,统称为“十大瓷厂”,也可以称为现代“国窑厂”。十大瓷厂分工明确,陶瓷产品各具特色,如建国瓷厂以生产传统颜色釉陶瓷为主,人民瓷厂以生产青花瓷为主,新华瓷厂以生产民族用瓷为主。十大瓷厂的成立和分工,体现了当时新中国治理景德镇的一个切面:一是为了继承精湛的陶瓷传统文化;二是培养陶瓷艺术人才;三是稳定社会发展,让人民有体面的工作、稳定的生活。

十大瓷厂的陶瓷发展史和艺术成就,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文化名人的关注与重视。1965年7月6日,郭沫若在景德镇艺术瓷厂视察后即兴挥毫,题写了《题与艺术瓷厂》的赞美诗篇。时至今日,十大瓷厂的历史贡献不能遗忘,我们应该从丰富的文物、技艺、故事中深挖其精品宝藏和精神财富,书卷相传,昭示后人,这是许许多多为之奋斗、付出了青春年华的瓷都人的共同心声,也是李胜利,这位国营瓷厂末代亲历者的心声。

“景德镇十大瓷厂的60年,是辉煌的60年。是继承中国传统陶瓷技艺、发扬光大的60年;是中国传统陶瓷突飞猛进的60年;是中国传统陶瓷科技进步最快的60年;是中国传统陶瓷工艺成熟、完善的60年……”這是景德镇陶瓷大学图书馆馆长冯青在这次新书发布会上发自肺腑的感慨。

我要唤醒烟囱里的记忆

李胜利是鄱阳人,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16岁独自闯荡景德镇,进入被外国人誉为“中国景德镇皇家瓷厂”的宇宙瓷厂做工。他勤勤恳恳地工作,注浆、压坯、拉煤渣、烧窑,很多苦活累活他都干过。早出晚归一成不变的作息,师傅带徒弟的技艺传承,老厂房里泥釉料、煤渣和机油混合起来的气味,各工种工人齐心协力生产出来的精美瓷器,一切是那么熟悉,恍如就在眼前。在国营瓷厂的工作经历,从未被时间的橡皮檫擦除,反而更像有一把刻刀,深深地铭刻在内心深处。

时至今日,当他情不自禁故地重游,来到老厂房附近,仰望保存下来的高大烟囱,就会发一会儿呆,好像烟囱里还在冒着“烟尘”,窑炉通红的火光映照他的脸庞,分外温暖……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景德镇大批国有瓷厂生产不够景气,李胜利和许许多多瓷厂员工一样,面临命运的重新抉择。但与生俱来的刚毅性格,没有让他退缩。他开始尝试下海闯荡,跑货车拉煤渣体察过艰辛,商海打拼经历过浮沉。经过十多年市场经济的摸爬滚打,他收获最大的,是心境和思想的成熟。当时间把我们摆渡到本世纪初,改革开放中的景德镇陶瓷业面临国有瓷厂相继破产、经济模式破旧立新的转型时期,各种新旧力量激烈角力,李胜利忽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寂寞感,同时,记忆里的文化情结在激励着他、提示着他。

一个人要活出人生的意义和精彩,就必须找准自己灵魂的坐标。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他开始用个人积蓄收藏景德镇原各大国营瓷厂的特色陶瓷及文史资料,这些宝贝给他带来慰藉。抚摸这些陶瓷,翻看这些资料,忽然有一股心流冲开了封闭的心门:虽然十大瓷厂的窑炉冷却了,但余温尚存,那种暖在心窝里的暖意还在呀!我要建一个景德镇从未有过的博物馆,保护国营十大瓷厂的瓷器精品,把老瓷厂的故事谱写成“瓷魂乐章”,演奏给后人听。

民营博物馆里的“瓷都故事”

他下决心关掉了经营已久的酒店,自筹资金申报成立“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并获得江西省文化厅批准,由此,“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成为江西省首批民营博物馆之一。这座博物馆的成立,为景德镇填补了当代国窑陶瓷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

之所以要用一个博物馆去承载十大瓷厂的陶瓷器物,李胜利坦言,是为了留住那份藏在烟囱里的记忆。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一个对计划经济时代“国窑”生产的陶瓷工艺、陶瓷文化的深深眷恋。

博物馆典藏的每一件瓷器,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譬如,建国瓷厂的青花釉里红万件瓶,当时在制作中就遇到成坯难、修坯上釉难、满窑难、烧成难等难题。但是,在拉坯师父、技师、画工、满窑师父、把桩师傅们的团结互助下最终还是制作成功了。

再如,人民瓷厂20世纪70年代创制的青花梅竹纹文具,釉色洁白透亮,青花发色青翠,梅花素雅宁静,极富东方神韵,曾作为国礼瓷赠送日本皇室。

人民瓷厂生产的“长青牌”54头青花梧桐西餐具,于1984年连获民主德国莱比锡春季博览会金质奖章、捷克布尔诺第15届消费品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波兰波兹南第56届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三枚金牌。

光明瓷厂20世纪70年代所创制的青花玲珑“蝶恋花”莲子瓶,造型秀丽,宛若古典东方美人。青花繁復精美、玲珑剔透,画面蝶与花相映成趣,沉静中透着灵动。此瓶作为国礼瓷,赠予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为了再现了十大瓷厂的历史,李胜利于2018年1月22日在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举行《国窑风华——景德镇十大瓷厂历史贡献论坛》,在全国各大媒体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新闻网》《中华网》《中国教育沦坛》等百家媒体竞相报道。2016年,博物馆被命名为“景德镇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被授予“景德镇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

与时俱进。2019年,李胜利在坚持博物馆陈展的同时,又面向中小学生开辟了“陶瓷一日学”研学活动,多方位传承十大瓷厂陶瓷技艺。

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利用遗存陶瓷艺术服务社会的功能,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注意。2019年5月,景德镇陶瓷大学的老师,在参观了解了博物馆之后,思考并申报的《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艺术档案抢救性保护机制建立及社会化服务研究》课题获得国家档案局立项,这是当年江西省仅有的两个立项课题之一。

让深厚的文化内涵活起来

受到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博物馆等公共场所暂停营业。面对这一情况,李胜利决定学习广州时代创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5G+8K+VR的数字化高科技融合模式”,探索用“瓷艺文化+高新科技”理念与其共同开发数字网络博物馆。在立足于传承和展示新中国瓷艺的基础上,借助数字视频空间,依托网络能够超越时空限制的优势,寻找新的突破口。用互联网的思维做好“博物馆+”的发展模式,全方位、全景式地表现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中的陶瓷文化。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数量,往往能凸显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随着时代的进步,民营博物馆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的出现,是对新中国成立后那一代陶瓷专业技术人员、陶瓷产业工人精神层面的一大慰藉,更是对景德镇“瓷魂”乐章有力的补充。

作为一位传统陶瓷文化的坚守者,热血情怀带给李胜利无限动力。他有想法、有不断探索的决心,他希望珍藏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化,能以创新的方式流动起来、传承下去,这是他的美好愿景。但是,目前许多民营博物馆都面临一些发展瓶颈,比如,缺少政策资金的支持,场地面临被规划等诸多问题,“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也不例外。好风凭借力,他更期待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让这座独一无二的民营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成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瓷厂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前言
趣图
我的家乡景德镇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陶瓷艺术作品
用景德镇话与世界对话
别老拿十大瓷厂倒闭说事儿
徐家星作品欣赏
昔在深闺人未识 今现庐山真面目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