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辽代祗候郎君

2020-10-26 09:21王为民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5期

王为民

摘 要:辽代有诸多郎君,祗候郎君是较为特殊的一种。祗候郎君班机构复杂,其成员出身背景基本为皇族和后族,通常年龄较小,升迁速度快。祗候郎君平时需在行宫宿卫,此外可能还需要根据皇帝的需求临时委派任务。这种平时担任宿卫、临时执行皇帝委派任务的模式,与其民族起源及社会形态有极大关联性。多数学者认为,契丹族选官主要是世选、恩荫。祗候郎君算是恩荫的一种,是契丹贵族子弟仕进的便捷途径。

关键词:祗候郎君;宿卫;恩荫

有学者注意到,辽代有很大一部分契丹贵族子弟通过候补诸名目的郎君,在宫中担任侍从侍卫,并由此步入仕途。费国庆将郎君分为遥辇帐郎君、北面郎君、乙室王帐郎君、横帐郎君及国舅郎君等,认为这些都是“诸帐郎君官”。《辽史·百官志》漏记了很多郎君官,实际上,遥辇帐郎君、横帐郎君等只是因为郎君的出身不同称呼不同而已,并非职官名称。根据任吏不同,有本班郎君、牌印郎君、御盏郎君、祗候郎君之别,这些郎君才可以说具备了入仕的资格。在这些郎君中,祗候郎君在史料记载中出现比较晚,但其对了解辽代的部族官和社会政治结构有极其关键的作用。以往学者对于郎君问题少有提及,由于史料缺失,关于祗候郎君的出现、具体职掌很不清楚。乐日乐先生在《辽朝郎君考述》中推测祗候郎君应是护卫之臣,因其以武出身、兵器见长,故频繁地委派参加各种重要的战争。笔者认为祗候郎君的执掌是复杂而灵活的,宿直护卫仅是诸多执掌的其中之一。

1 祗候郎君班出现的背景

从目前检索资料来看,祗候郎君最早出现于圣宗统治时期。郎君官很早(太祖)就已经出现,如著帐郎君等,为何圣宗时期大规模出现祗候郎君和补祗候郎君?有两种情况:第一从史源上考察,《辽史》是元人根据耶律俨《皇朝实录》、陈大任《辽史》、叶隆礼《契丹国志》、佚名《亡辽录》修撰而成,编修过程极为粗疏,对辽代典章制度不加考辨,相互拼凑而成,未收录早期祗候郎君相关史料,或祗候郎君的资料在流传过程中已经亡佚。第二从制度上考察,祗候郎君是辽圣宗汉化改革、巩固统治、加强部族管理的一种策略。圣宗在位的四十九年里对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完善了辽代官僚系统,加强了辽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辽代顶峰。文化上,加强了和宋的交流,使圣宗以后诸帝及部分诸王大臣拥有很高的文化素质。部族上离散诸部,加强对部族的管理和统治。这一时期对外征伐较为频繁,多为平定部族的叛乱。汉化逐渐加深,仿照和借鉴宋朝的集权制度,完善番汉二元政治体制。笔者认为,辽圣宗在稳固契丹统治的情况下,为保持契丹贵族特权利益而特设的祗候郎君。祗候郎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不得不让我们去怀疑祗候郎君的出现是否和汉化改革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还不能过早地下定论。从目前史料记载来看,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祗候郎君”是辽代独有的词汇,应是契丹语翻译而来,或是直接借鉴中原制度和契丹制度的结合。

2 祗候郎君班的机构组成

《辽史·百官志》中载:“祗候郎君班详稳司。祗候郎君班详稳。祗候郎君直长。祗候郎君闸撒狘。祗候郎君。祗候郎君拽剌。……右祗候郎君闸撒狘。右祗候郎君。右祗郎君拽剌。”从史料的记载来看,祗候郎君机构由祗候郎君班详稳司总管,祗候郎君班详稳是其首领。下辖左右祗候郎君班详稳司,分别由左右祗候郎君详稳进行管理。从史料和墓志记载来看,圣宗以后确实存在祗候郎君班详稳。《辽史·百官志》对祗候郎君机构的记载当属可靠。由于祗候郎君和祗候郎君班详稳都属于同一个机构,以下文中笔者将祗候郎君和祗候郎君班详稳放在一起讨论,特此说明。要弄清楚祗候郎君的组织构成,考究祗候郎君的身份很有必要。《辽史·兴宗本纪》中记载:“二月庚辰朔,诏蒲卢毛朵部归曷苏馆户之没入者,使复业。甲申,北枢密院言:‘南、北二王府洎诸部节度侍卫祗候郎君,皆出族帐,既免与民戍边,其祗候事,请亦得以部曲代行。诏从其请。”本条史料所载“节度侍卫祗候郞君”疑似节度、侍卫、祗候郎君的并列。材料中的南、北二王府及族帐是指“肃祖长子洽昚之族五院司;叔子葛剌、季子洽礼及懿祖仲子帖剌……之族皆在六院司。此五房者,谓之二院皇族。玄祖伯子麻鲁无后,次子岩木之后曰孟父房;……季子为德祖,德祖之元子是为太祖天皇帝,谓之横帐;次曰剌葛,曰迭剌……皆曰季父房。此一帐三房,谓之四帐皇族。”辽内四部族:遥辇九帐族,横帐三父房族,国舅帐拔里、乙室已族。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节度侍卫祗候郎君身份很特殊,基本属于贵族(皇族、后族、遥辇氏)。可见,祗候郎君的身份极其特殊,不仅享有免与民戍边特权,祗候事亦可以部曲代行之。这不免令人生疑,一个机构内部成员的职能可以让自己的部曲代行,祗候郎君实际执掌是什么?从目前发现的史料来看,祗候郎君的执掌并不明确。部分契丹贵族将荫补祗候郎君身份作为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的是入职宿卫承担护卫职责,有的可能承担侍从职责,其职掌并不固定。从契丹民族性考虑,既然作为宿卫、侍从,可能会根据皇帝不同的信任程度,被临时差遣去做别的工作,致使祗候事没有办法完成部曲之事,所以才会有北枢密院上书“祗候事亦可以部曲代行”一事。

3 祗候郎君的出身及入仕

3.1 圣宗朝祗候郎君

耶律室鲁,字乙辛隐,六院部人。……甫冠,补祗候郞君。未几,为宿直官。及出师伐宋,为队帅,从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统军使萧挞览略地赵、魏,有功,加检校太师,为北院大王。

萧观音奴……“统和十二年,为右祗候郞君班详稳,迁奚六部大王。终同知南院事”。

陈昭衮,汉人……统和中,“补祗候郞君,为奚拽剌详稳,累迁敦睦宫太保,兼掌围场事。迁归义军节度使,同知上京留守,历西南面招讨都监”。

萧孝先,国舅族,统和十八年,补祗候郞君。“历南京統军使、汉人行宫都部署、上京留守、东京留守。……钦哀召孝先总禁卫事。重熙初,封楚王,为北院枢密使。”

耶律欧里斯,未冠,补祗候郞君。“征为郞君班详稳。迁右皮室详稳,将本部兵,从东平王萧排押伐高丽……终西南面招讨使”。

萧孝忠,“补祗候郞君,拜驸马都尉,累迁殿前都点检。太平中,擢北府宰相。……封楚王,拜北院枢密使”。

萧特末,“累迁安东军节度使,……为左祗候郞君班详稳。未几,迁左夷离毕。重熙十年,累迁北院宣徽使”。

萧慈氏奴,萧惠子,以戚属补祗候郞君。“升闸撒狘,加右监门卫上将军,授西北路招讨都监,领保大军节度使。后为殿前副点检,历乌古敌烈部详稳”。

萧韩家奴……补祗候郞君,累迁敦睦宫使。“伐夏,为左翼都监,迁北面林牙。俄为南院副部署,改奚六部大王。历南京统军使、北院宣徽使,封兰陵郡王。以功迁殿前都点检……迁西南面招讨使”。

萧迭里得,国舅少父房之后。……以外戚补祇候郞君,历延昌宫使、殿前副点检。迁都点检,改乌古敌烈部都详稳。

3.2 兴宗朝祗候郎君

耶律和尚,字特抹,系出季父房。补祗候郞君。历积庆、永兴宫使,累迁至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南面林牙。……出“为怀化军节度使,俄召为御史大夫。二十三年,加天平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徙中京路按问使”。

耶律义先,于越仁先之弟也……补祗候郞君班详稳。“十三年,车驾西征,为十二行纠都监,战功最,改南院宣徽使。十六年,为殿前都点检,讨蒲奴里,多所招降,获其酋长陶得里以归,手诏褒奖,以功改南京统军使”。

耶律褭履,六院夷离堇蒲古只之后,……累迁同知点检司事,转永兴宫使、右祗候郞君班详稳。

萧夺剌,字挼懒,遥辇洼可汗宫人。“祖涅鲁古,北院枢密副使。父撒抹,字胡独堇,重熙初补祗候郞君,累迁北面林牙。……历西南面、西北路招讨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夺剌体貌丰伟,骑射绝人。由祗候郞君升汉人行宫副部署。后为乌古敌烈统军使,克敌有功,加龙虎卫上将军,授西北路招讨使。后改西京留守,复为东北路统军使”。

耶律何鲁扫古,孟父房之后。“重熙末,补祗候郞君。清宁初,加安州团练使。大康中,历怀德军节度使、奚六部秃里太尉。诏与枢密官措画东北边事,改左护卫太保。大安八年,知西北路招讨使事。……以功加左仆射。寿隆间,累迁惕隐,兼侍中,赐保节功臣”。

萧余里也,国舅阿剌次子。……以外戚进。“清宁初,补祗候郞君,尚郑国公主,累迁南面林牙。以父阿剌为萧革所谮,出余里也为奉先军节度使。十年冬,召为北面林牙。……遂知北院枢密事,赐推诚协赞功臣。寻拜西北路招讨使。”

萧胡覩,国舅族,萧孝穆侄子。重熙中,为祇候郞君。“俄迁兴圣宫使,尚秦国长公主,授驸马都尉。……为北面林牙。清宁中,历北、南院枢密副使,代族兄术哲为西北路招讨使。”

3.3 道宗朝祗候郎君

耶律阿思,耶律突吕不之后,清宁初,补祗候郞君。“以善射,掌猎事,进渤海近侍详稳。……徙契丹行宫都部署。大安初,为北院大王,封漆水郡王。寿隆元年,为北院枢密使。”

萧兀纳,六院部人。……补祗候郞君。“迁近侍敞史,护卫太保。大康初,为北院宣徽使。后历同知南院枢密使事,授殿前都点检、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副元帅、契丹都宫使。”

耶律塔不也,仲父房之后。……补祗候郞君。历延庆宫副使、行宫都部署、特免部节度使、徙敌烈部节度使、敦睦宫使、西北路招讨使。

萧挞不也,国舅郡王高九之孙。“……补祗候郞君。大康元年,为彰愍宫使,改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

萧陶苏斡,突吕不部人。“累迁祗候郞君,转枢密院侍御。咸雍五年,迁崇德宫使。……徙天齐殿宿卫。明年,谷价翔踊,宿卫士多不给,陶苏斡出私廪周之,召同知南院枢密使事。”

萧得里底,晋王孝先之孙。“补祗候郞君,稍迁兴圣宫副使,兼同知中丞司事。历宁远军节度使、长宁宫使。后历北面林牙、同知北院枢密事。”

萧药师奴,国舅族,幼颖悟,谨礼法,补祗候郞君。“大康中,为兴圣宫使,累迁同知殿前点检司事。上嘉其宿卫严肃,迁右夷离毕。……拜南面林牙,改汉人行宫副部署。乾统初,出为安东军节度使。”

大康元年,夏六月,丁未,册皇后萧氏,封其父祗候郞君鳖里剌为赵王。

萧常哥,国舅之族。……始为祗候郞君。“历本族将军、松山州刺史。寿隆二年,以女为燕王妃,拜永兴宫使。及妃生子,为南院宣徽使,寻改汉人行宫都部署。乾统初,加太子太师,为国舅详稳。二年,改辽兴军节度使,召为北府宰相,以柴册礼,加兼侍中。”

3.4 天祚朝祗候郎君

耶律术者,于越蒲古只之后,“乾统初,补祗候郞君。……受诏监都统耶律斡里朵战”。

耶律习涅,大横帐乙信直鲁姑郎君之子,“历左祗候郎君,越在宿卫,克敬克笃,勋力弥盛,上乃召同知归化州军州事,……受兴复军节度副使”。

4 祗候郎君特点

4.1 外貌魁梧,性格刚直,善骑射

祗候郎君的性格和外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祗候郎君的外貌通常是魁伟、健硕,性格勇敢、刚直、严谨,且善于骑射。例如,耶律室鲁,魁岸,美容仪;陈昭衮,工译鞮,勇而善射;萧孝忠,志慷慨;特末,字何宁,为人机辨任气;迭里得幼警敏不羁,好射猎;药师奴,幼颖悟,谨礼法;耶律义先,美风姿,举止庄重;耶律褭履,风神爽秀,工于画;夺剌体貌丰伟,骑射绝人;萧胡覩,口吃、视斜、发鬈,伯父孝穆见之曰“是儿状貌,族中未尝有。及壮,魁梧桀傲,好扬人恶”;耶律阿思,以善射掌猎事;兀纳魁伟简重,善骑射;萧挞不也,性刚直;耶律塔不也,以善击鞠,幸于上,凡驰骋,鞠不离杖;常哥,魁伟寡言。祗候郎君这些群体性的特点基本符合契丹民族用人的特点。

4.2 曾任职过宫使较多

在上述任职过祗候郎君的实例中,有十六位祗候郎君有任职宮使的经历。除去祗候郎君班详稳和天祚帝时期的耶律术者(不具有参考性价值)外,担任过宫使的人占所有祗候郎君的比例为62%。要解释担任宫使的原因,必须要了解宫使的职能。关于都部署院的职能,《辽史》的记载比较粗疏:“辽建诸宫斡鲁朵,部族、蕃户,统以北面宫官。……契丹行宫都部署司。总行在行军诸斡鲁朵之政令。……行宫诸部署司。掌行在诸宫之政令。”《辽会要·骑军》中载:“辽人从行之兵,取宗室中最亲近者为行宫都部署以主之,其兵皆取于南北二王府十宫院人充之。”不难看出担任行宫都部署的都是宗室最亲信者,也就意味着担任过祗候郎君的行宫都部署也是和皇帝较为亲信之人。此外,宫使的主要职责是“宿卫征伐”,其主要职官必然是身负军职,这在《辽史·军仪》中有记载,“都部署司、宫使、副宫使”都要以武官身份参加“正座仪”拜见皇帝,奏事听旨。从相关史料来看,各宫使是各都部署院的军事职能的执行者,首要职责是负责皇帝行宫的宿卫。清宁八年(1062),耶律重元与其子涅鲁古试图谋反,“诱胁弓弩手军犯行宫”,在危机时刻,“敦睦宫使耶律良等北宿卫士卒数千人御之”,永兴宫使耶律塔不也也积极参与平乱,最终平息叛乱。可见辽代皇帝行宫的安全主要由宫使负责,宫使为维护皇室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宫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很多祗候郎君有宫使的经历,间接说明了祗候郎君可能是晋升宫使的门槛,或是行宫宿卫的主要来源。《辽史·百官志》中对于宿卫官有相关记载:“北护卫府。掌北院护卫之事。皇太后宫有左右护卫。……南护卫府。掌南院护卫之事。……宿卫司。专掌宿卫之事。总宿卫事。亦曰典宿卫事。……宿直司。掌轮直官员宿直之事。皇太后宫有宿直官。”宿直护卫是根据不同机构、不同对象而设立的,并非固定不变的职官,有的是南、北府护卫军,有的是皇太后的护卫军。宫使就是皇帝行宫的护卫军,身体素质和骑射技能都是必备的军事要素。

4.3 补祗候郎君尤多

根据有辽一代现有史料记载统计,补祗候郎君占祗候郎君四分之三的比例,不可谓不高。其中国舅族出身的比例最高,其次是二院皇族出身,遥辇帐和奚王后裔比例极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补祗候郎君出身的契丹贵族在以后的仕进发展过程中,比祗候郎君班详稳位高权重。其中补祗候郎君年龄较小,升迁速度快。如“耶律室鲁,甫冠,补祗候郎君,未几,为宿直官,后为北院大王”“撒八七岁,以戚属加左右千牛卫大将军。重熙初,补祗候郎君,后为永兴宫使,总领左右护卫,终西北路招讨使”。荫补出身的祗候郎君,仕进较快与辽代顶层核心权力的分配密切相关。辽代的核心權力主要是皇族与后族共同合作。王善军老师认为“辽代的后族几乎拥有与皇权对等的特权,在政权上有世选北府宰相的特权,同时还具有统领部族兵和私兵的特权”。有学者认为西北路招讨使一直被后族掌控。

前文提到过祗候郎君班详稳是管理整个祗候郎君班的首领。从祗候郎君的官职履历上来看,补祗候郎君后期权力远超过祗候郎君班详稳。从前文宫使任职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补祗候郎君的出身是后族外戚,承担军职宿卫行宫是其最基本职务。由于祗候郎君多是贵族出身且为皇帝亲信之人,所以也会根据皇帝需求临时派遣一些使职,这些使职才是祗候郎君的实际职务,也就是说祗候郎君和补祗候郎君只是契丹贵族为了入仕需要的一个身份而已。而祗候郎君班详稳是一个实际官职,因其出身不同及皇帝信任度不同,在以后仕途晋升过程中超越祗候郎君班详稳,是祗候郎君职官晋升的一种常态化表现。

5 余论

祗候郎君是根据契丹文翻译而来的。郎君本来就是对契丹贵族子弟的一种称呼,我们从很多墓志拓片上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契丹贵族的墓志都刻有“某某郎君”的称呼。祗候显然不是契丹的词汇,中原王朝早已出现。祗候人,庄绰《鸡肋篇》:“古所谓媵妾者,今世俗西北名曰祗候人,或曰左右人,而浙人呼为贴身,或云横床,江南又曰横门。”祗候、曳刺,各志书有衙前祗候、曳刺名目。(案:祗候盖如今所谓听事,曳刺则如今所谓号房也。)不难看出,辽代祗候是侍从皇帝左右,在行宫宿卫,亦有可能帮助皇帝处理一些政务。

辽朝具有特色的选官方式,即宗室、贵族子弟不以科举而是补郎君,以担任宫廷的服侍和宿卫获取选官的资格。这种由侍卫、侍从出职的情况也出现在北方民族建立的北魏、元、清等朝中。阎步克先生指出:“异族政权下的入仕资格获得,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尚武起家仕途特别发达,主要体现在侍卫起家的制度上。”元代大汗的护卫亲军怯薛,是蒙古和色目贵族入仕最主要的一条途径。此外,北魏,羽林、虎贲及中散,清代的侍卫,皆是贵族子弟的入仕之途。这种途径入仕的通常升迁速度快、位高且权重,是契丹民族家天下政治形态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梁章钜.称谓录[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向南,张国庆,李宇峰.辽代石刻文续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4]王善军.论辽代后族[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2):97-101.

[5]阎步克.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