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文庙祭器流散情况初探

2020-10-26 09:21布明虎杨春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5期
关键词:明清文庙

布明虎 杨春纯

摘 要: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庙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文庙祭祀的高峰时期。为祭祀孔子,历代铸造了大量的祭祀礼器。这些祭器历经时代更迭,其丢失、损毁、被盗情况严重,文章梳理了明清以来一些文庙祭器流散的情况。

关键词:明清;文庙;祭器;流散

一直以来,文庙祭祀都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国之要典”,在古代祭祀中占有着重要地位,祭器与祭祀相辅相成。“先王之礼莫严于祭,而祭必有器,乃礼之所寓也。”①祭器陈设,自唐以来,历代皆有定制。明清文庙祭祀上承唐、宋,所用的祭祀用具繁多,主要分为礼器、乐器和舞器三类。“夫孔子之祀,祭器乐器一切礼制,定之朝廷,颁之天下,行之各郡邑,垂之千百世,载在祀典,何烦更赘。然人有变更,物有成毁。” ②各王朝初兴之时,必大兴教化,庙学兴盛,因而文庙祭祀繁盛。但历经时代的更迭,加上自然灾害,文庙祭祀器物丢失、损毁的现象屡见不鲜,被盗甚至抵押情况多有发生,而更有祭祀借用民间、僧道器物现象。

1 明代祭器流散情况

洪武初年,明太祖规定每年仲春和仲秋的第一个丁日祭孔,皇帝降香,遣官祀于国学。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下令将礼器由木质改易为瓷制,牲用熟,各设高案,乐舞生设一百一十人。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又命郡县通祀孔子。至明成化、弘治、正德三代,达到了顶峰,清嘉庆、隆庆后,尊孔的社会习俗有所弱化。成化年间是明代文庙祭祀的顶峰时期,成化十二年(1476),“祭酒周洪谟请增孔庙礼乐。定笾豆十二,舞用八佾”③,从而将孔子的祭祀级别提升到了天子一级。

武宗正德五年(1510),河北霸州文安一带爆发了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持续时间近两年,转战于冀、鲁、豫、晋等八省区,规模很大,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很大影响。起义军还曾突入曲阜,焚烧衙门,捕杀官吏,捣毁孔府庙宇,砸毁孔庙中的大小祭器。据《曲阜县志》记载:“(正德)六年,春三月,盗入城,犯阙里。盗刘六、刘七寇山东,以二月二十七日自邹县地方至兖州东关外……按察司分巡东兖道佥事潘珍率兵防守。贼突入曲阜县……虐焰所及,不崇朝县治为墟。是夕移营犯阙里,秣马于庭,污书于池,祭器亦被残毁,又焚洙泗讲堂之门。次日乃去。”④

正德年间,除曲阜阙里孔庙祭器因农民起义遭到了破坏外,国子监文庙祭器也失窃了,国子监祭酒赵永还因此上疏请罪,但得到了原谅。《明武宗实录》卷一九四曾记载:正德十五年(1520)十二月己酉,“盗窃文庙祭器,国子监祭酒赵永等具疏伏罪,并劾典守、巡视等官。得旨,令所司严加缉捕,永等姑宥之。”

山西沁源县文庙的祭器自嘉靖壬寅(1542)鸡泽贾公重造后,日久用多,多有损坏丢失,所存仅百之一二,文庙丁祭时,多借用民间,常被诟病。“凡遇春秋祭祀,每以酒卮蔬碟代之,皆取用于民家,甚非所以崇圣贤、隆大典也。”⑤嘉靖四十四年(1565),洪洞县知县李与善记载县文庙“顷来栋宇浸敞,而簠簋笾豆之属,相沿缺略,率用瓦砾。既非其制,又近于渎,未有能重其事者。”⑥万历十八年(1590),《重修文廟祭器记》记载:“文庙祭器,自嘉靖年间,署篆簿,孟君九思以琉璃代铜锡,抵今三十余年,历岁滋久,不无坏散,每遇祭期,辄借诸民间,不备、不洁,实为亵渎,非所以昭国典、崇祀事也。”①

福建仙游县文庙祭器乃英宗正统年间县令四明王公彝重修学宫时所造,簠、簋、爵、盏采用珍贵的锡铸造,造价不菲,非常贵重。正统末年,农民叛乱,这些珍贵的锡铸簠、簋、爵等祭器不想竟被抢去,直到成化壬寅年(1482)县令彭昭才将原来锡铸的簠、簋祭器用范铜做了替代。据成化年《仙游县文庙祭器记》:“笾豆以竹,几案以木,皆饰以朱。铏、镫之属以瓷,唯簠、簋、爵、盏则锡焉。正统末,沙、尤寇发侵境,器之锡者归于寇,而竹木诸器亦散逸无留。自后临祭,则旋假民家食用之器以代之,秽陋残缺,轻亵不可胜言。”②

2 清代祭器流散情况

清代开国之初,“世祖章皇帝以政刑所以齐民,而教化实为宰治之根源,故干戈甫戢,即发内帑金三万修葺孔庙,亲临国学。圣祖仁皇帝既临雍讲学,复临幸阙里,亲祭先师,行三跪九叩礼。世宗宪皇帝两临太学,行释奠礼。曲阜孔庙灾,发帑重修,盖以黄瓦,益崇其制,并修缮孔林。高宗屡幸曲阜,致祭先师,复于国学诏建辟雍,亲临释奠,置孔庙祭器,送阙里陈设,并饬直省修文庙祭器、乐器诏,国学大成门大成殿用黄瓦。仁宗、宣宗并再临太学,一遵祖制。德宗时,升孔子为大祀,崇儒重道,遂成一代文明之治。”③

清代初期,安徽省来安县文庙使用的还是明成化年间制作的文庙祭器。雍正三年(1725),这些祭器被本县教谕汤德伟拿去质押,逾期没收回来,导致珍贵的祭器就这样流失了。《来安县志》引严钟铭的《志稿》记载:“明成化年间主簿张铠、嘉靖年间训导吴毓嘉先后捐置孔庙礼器,计铜爵百只。国朝康煕年间,邑绅周蔚捐置礼器,计铜爵、铜云罍罇、铜罇、铜簠簋、铜鼎、铜灯、铜盘,凡一百二十四件,盖亦蔚然可观矣。雍正三年,教谕汤德伟质押古铜礼器一百二十五件于六合当铺,逾期不得回赎。由是孔庙礼器遂残缺矣。”④

明末清初的叶梦珠,是一位普通的读书人,主要生活在松江一带,著有《阅世编》,这是一部笔记体方志性质的史料集萃作品。他在书中曾记载明末清初的战乱,致使文庙乐器亡失殆尽。叶梦珠在《阅世编》中指出:“古乐不可见,其来更久。予幼时尚闻郡庠学宫、乐器犹备。每逢春、秋丁祭,钟鼓、管籥、笙簧、琴瑟、鼗磬、柷圄之类,悉出陈列。舞则朱于、玉戚、鹭羽、鹭翱,俱令黄冠羽士服皮弁黄衣,按歌出舞,画地为佾,庶几古风。自鼎革之际,乐器亡失殆尽。顺治中,予尝入庙观祭,唯鼓、钟、磬、箫、管、琴、瑟之属,仅存什一。至于巨业、崇牙,无从复问,黄冠画地而舞,徒存其意,鹭羽、鹭翝,不可得见矣。”⑤

山东省费县文庙原有祭祀礼器较多,这些礼器为成化辛卯年(1471)制作,气势颇为壮观,经清初戊子之乱后,祭器尽失,只剩下了三个铜爵。据《费县志》记载费县文庙原有“大铜炉一,中铜炉六,小铜炉十;大铜觚一双,小铜觚一双;铜灯五;铜铏十二;铜簠四十,有三盖全;铜簋四十,有二盖全;大铜爵四十有五,小铜爵百二十有六;铁烛台十,木烛台二十双;笾百有二;豆百有十七;方木盘二十;帛函十;满堂红灯二;齐戒案一;庭燎四;锡炉二十有六;锡烛台二。”为明成化辛卯年(1471)费县教谕汪元倡导制作。“教谕汪元以祭器不称,哀铜为罍爵之类,又为木盘,饬以丹漆,凡若干,铭曰:‘节财羡余,营此祭器。我愿后人,守而勿替。成化辛卯年造。及我朝戊子之乱,祭器尽失,止余大铜爵三个。”⑥

地震对文庙祭器损坏也较大。康熙四十七年(1708)《平阳府学文庙祭器乐器仪注碑记》记载:“康熙甲申冬,余承乏平郡,初谒圣庙,见学宫当地震之后,俱系新建,规模整饰,而木主已朽坏。明年春丁祭,见器数不备,牲小肥腯,乐舞生竟以僧道充之,余怒然惧曰:‘如此大典,何苟简若是也?”⑦康熙《沂州府志》也记载:“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响若雷,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俱毁……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乱沙。州治北门外里许坍龙潭一区,周围阔五六丈,深二丈七尺,水清黑……地震起自戊申(1668)至癸丑(1673),六年屡震不息。”

除了自然灾害,战争也给文庙祭器带来较大损害。《冠县县志》记载:“咸丰间粤匪土寇相继蹂躏,冠裳肃肃既剥蚀于

猜你喜欢
明清文庙
让传统文化连接现代生活:陕西文庙发展的创新实践
祈求
文庙开笔大典
府文庙:走下神坛,走进民间
关于重点保护和重建文庙的建议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