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朋友高深

2020-10-26 06:56蒋元明
新天地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国作协人民网锦州

我在《人民日报》编文学副刊30多年,接触过许多作家和作者,有的时间长了就成了朋友,还有的甚至是好朋友,高深就是好朋友中的一位。

从作者到朋友

我是从来稿中发现高深的,他的杂文写得不错,有思想、有学问,还有味道,字也写得好。他的杂文深刻而不偏激,尖锐而不失分寸,所以上版率比较高。

后来,高深出差到北京,约我相见。我们相谈甚欢,才知道他11岁就跟着父亲参加了东北抗联,经历颇为坎坷。可从他的文章中,你感受到的却是深深的家国情怀、知识分子的良知,很少有个人的怨气和私愤。

高深并不“莫测”,他人高马大、心胸开阔、乐观豁达、爽朗健谈。他当过宁夏文联秘书长、锦州日报总编辑、锦州市政协副主席。他从小热爱诗歌创作,后对杂文情有独钟。

我和高深之間,由编辑和作者的关系逐渐成了朋友关系。后来他到北京,在鲁迅文学院担任班主任,又长住北京多年,我们的交往日益深厚。

圈内有名气

1999年9月,我忽然收到范敬宜的一封信,老范是《人民日报》老总编辑,当时已退到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当副主任。范总在信中说,他从《文艺报》上见到高深写的一篇谈我的文章《蒋元明其人其文》,抬举我“人亦清白,文亦清新”,对他这样不认识的作者却编发了不少文章,后想表示感谢,特邀我去锦州参加一个活动,我却推荐了另一位退下来的老同事,等等。范总说,他认识高深,他在《辽宁日报》时发过高深的第一首诗,与他有40多年的交往,只是多年没联系了。他请我回信时,代他问高深好。范总还把那张《文艺报》副刊(1999年8月31日)夹在信里寄给我。当时我是文艺部副主任,分管副刊。

看来,高深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范敬宜也是一位性情中人。

我退休10年,一般的作者,随着我离开编辑岗位后联系就慢慢少了,这是很正常的。但高深是个例外,不但我们越走越近,他还和我儿子蒋萌成了忘年交。

儿子的忘年交

儿子蒋萌因生病在小学五年级后就离开了学校,经过几年的极其痛苦的求医治病,两次大手术才保住了一条命,但从此坐上了轮椅。他通过自学,通过网络成了一名网评人,成了东方网、人民网的特约评论员,同时也给报刊写杂文随笔,很快崭露头角,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高深也给东方网、人民网投稿,他发现蒋萌在写作方面有潜力,就经常和他交流,鼓励他,给他加油。

2007年,《蒋萌网评》出版了,召开作品研讨会,高深积极参加 ,写了评论《挑战生命的极限》,在研讨会上作了热情中肯的发言。

不久,高深向我建议,让蒋萌申请参加中国作协。我觉得儿子能写点东西,有点事做,不寂寞也就行了,不指望他成名成家。高深摇摇头说,作协对于我们无所谓,我们有单位,有职业,蒋萌需要社会承认,需要存在感,提高自信。高深的一再坚持下,并且愿意做蒋萌的入会介绍人。如果没有高深的积极推动,蒋萌不可能成为最早的一批“80后”中国作协会员。这对蒋萌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他感到人间的温暖,社会的承认,有助于他继续坚持写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蒋萌给人民网写网评3年,连续被评为年度“十大网评人”。高深觉得,这孩子与人民网有缘,又建议让蒋萌加入人民网。我说,他吃了几辈子的苦,有点事做,挣点零花钱已超出我的预想,他就是什么也不干我也能养活他;一旦成为人民网的员工,那就不自由了,压力也大,太辛苦,我也不忍心。高深却认为,蒋萌虽然残疾,但他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有能力自强自立,也有能力养活自己,他的路还长,你不可能管他一辈子。有了单位,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各种保险,才没有后顾之忧,才有利于他事业的发展。也是在高深的一再劝说下,我才决定让蒋萌去人民网试试。经过试用期,他被录用了,而且让他管一个为他量身定做的 “观点1+1” 专栏,又编又写,通过网络可以在家上班。这个栏目很快有了影响,而且还获了奖。

加入中国作协、进入人民网这两件事,对一个青年,特别是一个重度残疾人来说,意义很大,使蒋萌增强了自信,明确了人生的选择和努力的方向。

在北京期间,高深过一段时间就打电话要和我们一家聚一聚,有时吃饭,有时去大运河公园等地转转,目的主要是与蒋萌聊天。儿子平时和我没太多的话,和他高伯伯倒能聊到一块,高深说是缘分。

离不开的关心与支持

十几年过去了,蒋萌发表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三部作品集和一部自传《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2019年,他被团中央授予“爱岗敬业”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2020年,在世界读书日,中国残联网隆重推荐了张海迪、史铁生和蒋萌等9名中国优秀残疾人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蒋萌取得的这些成绩,与高深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高深重回锦州后,依然和我们保持联系。原本打算趁蒋萌休假时,我们全家驾车去锦州看望老高的,没想到他在参加辽宁省作协代表大会上,突然发病离世,这让我们很震惊,也非常难过:我们从此失去了一位真诚可敬的朋友!

高深,1935年出生在辽宁省岫岩县,11岁扛枪,82岁像战士一样倒在了战场!

高深,永远的战士,永远的朋友!

猜你喜欢
中国作协人民网锦州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从人民网的实践看区块链技术在主流媒体创新中的探索应用
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78岁『奶奶作家』加入中国作协
何建明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
攻占锦州东大梁
围攻锦州 会战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