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新模式分析

2020-10-26 06:58陈晓丹
教师·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新模式网络时代

陈晓丹

摘 要:利用现有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实施图书资料数字化管理,加强图书资料的合理应用,是当前解决以往图书资料管理遗留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更新的主流方向。文章从图书资料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當前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的角色定位,预测了在网络环境下管理模式的发展思路,探讨了新型管理模式——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向及功能特点。希望对图书资料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新模式的完善起到些许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网络时代;图书资料管理;新模式

一、目前图书资料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图书资料管理呈现出管理观念不科学、管理技术不先进的现状。以建设资金的规划为例,大多数资金的重点放在纸质资料的采购上,而用于新技术推广与建设的管理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投入资金明显不成比例。这就严重阻碍了新管理模式的完善,阻碍了新应用技术的有效推广。目前,很多图书馆仍然是以纸质图书资源为主,用于电子阅读的数字资源不充足、支撑技术不完善。以借阅方式为例,目前面对面登记借阅仍然占据很大比重,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质量不理想,服务效率低。在管理理念方面,很多地方“重馆藏,轻服务”,仍以达到上级对馆藏图书的要求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服务本校师生和社会大众为管理追求,这使得图书资源的应用价值因为管理不善而大打折扣。在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方面,很多地方的工作人员都达不到新管理模式的新要求,特别是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方面,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比如,数据的维护、搜索工具的优化等,日常工作都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具备很强的信息化专业素养。这些存在的问题不一一解决,图书资料新管理模式的推行,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容易沦为一纸空谈。

二、网络时代图书资料新管理模式的角色定位

(一)图书馆将成为社会教育的终身基地

以往的图书馆,空间上是狭窄的,仅限于周边一定量的受众;时间上是短暂的,很多人进图书馆仅仅是为了满足短时间的学习需求。新管理模式下的图书馆,受众范畴可以拓展到整个社会,学习时间可以延展到人的一生。

(二)信息中心将成为整个管理的神经中枢

图书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自动化建设的强化。管理工作的重心也由原来的资料管理转向社会化服务,网络化借阅取代了手工借阅;检索更新、信息查询、服务跟踪等将成为新的服务内容;电子读物的鉴别与收藏,热点检索与管理,资源调配与共享……这些都是信息中心的日常工作。信息中心既是知识聚散中心,也是服务管理中心。

(三)文献呈现形式将实现升级转型

一说起图书管理,人们就会想到图书馆,但总是感觉和图书馆有一定的距离感。网络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上的有效应用,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界定,拉近了和广大群众之间的距离。新的图书馆不一定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新的图书资料也不一定是一本本厚厚的书籍。文献资料将从物质版本升级为数字版本。

(四)信息数据的加工将是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能促进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人民对此已达成共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知识信息进行归纳、聚集和优化,有序地对信息数据进行深层次加工,是新管理模式下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对信息源进行选择、评价、组织和描述,也将成为管理工作的日常流程。

(五)图书馆经营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经济发展的需求催生了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科学技术又会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网络时代的图书管理模式诞生,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会推进时代发展。社会对图书阅读的需要,将促进图书管理技术以及图书馆的有效经营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社会研究的课题。信息服务的提供、建设资金的应用、未来发展的构思,这些都是健康发展图书事业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网络时代图书资料新管理模式的发展思路

(一)成立专业的信息化部门

专业的事一定要专业的人来做,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图书管理需要专业的信息化技术团队。而信息化技术团队的职责,涵盖所有信息化服务,与各个部门各个渠道交流协作,努力提高整个管理流程对平台的适用能力以及对网络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当然,该部门的人员除了要掌握技术,还应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市场信息捕捉能力,以便于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强化集成管理

集成管理涉及硬件设备、网络设施以及应用平台软件终端等,是新型管理模式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优秀的集成管理,就像机车的马达,能够为管理运行提供无穷的动力。在图书资源的共享、索检流程的优化、经营成效的提升、服务质量的提高、服务范畴的拓展等方面,强化的集成管理都可以为之助力。

(三)重新界定岗位领导职责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对馆长、技术经理、市场运营部门的领导,要重新界定其职责内涵和发展方向。比如,馆长如何做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决策,如何让员工更具积极性,如何把传统优势充分运用到新的管理模式中……对这些职责,要作出适应时代发展的诠释和界定。

(四)及时更新管理理念

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关系,就像人的思维和行动一样,是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的。只有新的管理理念,管理革新就是一句空话;只重视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革新就没有灵魂,不能实现长久健康的发展。网络时代的管理模式,必须及时更新,要跟得上管理理念的前进步伐。

(五)推行“一馆两制”

图书馆的成立是为了公益事业。而图书馆要大力发展,又不能完全局限于公益事业。因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营利性运营是具有可持续性的。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的营利性运营带来了契机。推行“一馆两制”,即公益与产业并存,能够很好地解决图书馆因经费不足而影响长久发展的问题。利用产业机制促进自身造血功能发挥作用,增强市场竞争力,可确保图书馆公益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四、网络时代图书资料新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向及功能特点

(一)网络时代图书资料新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向

目前世界图书资料管理界,对图书资料管理最认可最推崇的管理模式是图书数字化管理,也就是建立数字化图书馆。这是图书馆藏行业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也是科学管理与运营图书馆的主流趋向。至于什么样的图书馆才是数字化图书馆,这一点目前各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各种说法有一些共同点:拥有多媒体设备及技术,数字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服务方便快捷。它是一个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拥有具备信息服务和数据生产功能的信息化中心。图书馆、用户和专家之间,以信息平台为交互纽带,以搜索、检索、下载、上传等方式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前,图书资料信息化、信息数据数字化是人们共同的需求。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实施得比较早,早在21世纪初期,美国已将500万份图书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了。英国伦敦皇家图书馆在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完成所有藏书的书目编入,开始了图书信息化的早期准备工作。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化建设,并在短期内建成了几十个图书数据库。

图书资料数字化馆藏,已成为一种潮流、一种趋势,这对图书馆藏行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它的健康发展,会为整个行业带来财富,但不能保证机会均等,甚至会出现发展两极分化的现象。图书资源的多少、信息技术的优劣、营运服务的好坏,将成为图书馆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衡量标准。

图书馆资源的竞争,由原来争取更多的藏书变成争取更多的网络图书资源。图书馆客户的竞争,也由线下转为线上,由单一环境转向多元结构。

图书馆藏领域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应用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把握信息化浪潮带来的契机,努力拓展图书资源数字化空间,加强信息辐射能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

(二)图书馆藏在新管理模式下体现出来的功能特点

与原有传统管理模式比较,图书资源管理数字化体现了以下功能和特点:

1.图书资源实现数字化

对原有的图书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是以信息化模式管理图书馆的首要条件。信息资源数字化,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数字处理技术,对各种图书资料和文件进行格式转化,由原来的物质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信息化数字成了原有图书资料信息的新载体,以数据的形式存于信息空间。

2.信息传递实现网络化

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化以后,图书馆数据库通过局域网或因特网的链接,把成千上万的图书馆以及数以亿计的客户终端连在一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规范而标准地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

3.信息利用實现共享化

数字化图书资料通过畅通的内外网络,在云端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在这个数字化图书资源平台上,服务是无限的,共享也是无限的。

4.实体信息实现虚拟化

图书资料管理数字化对传统实体图书馆是冲击也是机遇。实体图书馆可以和数字图书馆精诚合作,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发展。比如,把实体信息虚拟化,或在实体图书馆中打造虚拟图书馆,都是很好的方案。

总而言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时代已经到来,以互联网为支撑的信息化技术在图书资料馆藏中的应用是当今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改变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发展数字图书馆,以信息数字化的模式进行运营管理,能丰富馆藏图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让图书馆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民众学习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慕晓甜.论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J].黑龙江科学,2016,7(7):116-117.

[2]张 丽.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路径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91-92.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管理新模式网络时代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做好信息化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