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

2020-10-26 06:58朱静蒲虹桥
卷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校中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朱静 蒲虹桥

摘 要:电子信息类专业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分布,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但却或多或少有着一些不完善。本文描述了作者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总结的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即行企校合作共建专业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开放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工作室,逐级递进,五位一体,有机结合。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反映出其较为适合现阶段的电子信息类高职专业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中厂;实践教学;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以四川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JG2018-1003):“互联网+”大赛评审指标为标准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编号:JG2019B0001):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方向调整探索-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JG2019B0003):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PCB 设计与制作》云课程建设等项目的成果之一。

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川省成都市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产业环境的改善,产业平台的搭建,电子信息产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1],也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各层次专业人才提出了大量的需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正是学校面向区域经济设置的培养电子信息类专门人才的专业。

如何利用区域经济优势,培养产业需要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就迫在眉睫。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积极组建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系统设计。从而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学生时间能力成长路径,不断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 原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学校的电子类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尤其是实践教学方面,包括:

1)职业能力培养与用人岗位需求不对接,实训所用的设备与技术与行业主流不匹配,内容更新不及时,实践条件与工业现场差距较大,不能很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2]。

2)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设計,各课程、各阶段实训内容有重复,但又相互之间无法有效衔接,内容有缺陷,无法满足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较高的要求和学生对动手能力提高的追求。

3)实训课程设置较为僵硬,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度不够;实践教学形式不够丰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确定“五层递进”实践教学目标;以课内实践教学为主线,以课外创新训练为辅线,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推行“工学结合、赛学结合、创学结合”的“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3][4],组建了行、企、校结合的实践教学保障与监督机制,通过实施多层次实践教育,打造全方位的学生实践能力成长路径。针对存在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建设,构建了适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和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筑巢引凤,产学合作,共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科学而系统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5]。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训室、开放实验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工作室,逐级递进,五位一体,有机结合,共同培养行业与产业所需求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学生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在建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引入企业全程参与、深度参与,分别与成都华仁电子有限公司、湖南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C宏晶科技、成都京蓉伟业电子有限公司、深圳长建电子等进行多种方式的合作。

2.1 校企共建实训室

专业实训室是学生平常课程实验和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授课场所。实训室建设时,由电子制造教学设备行业领先者湖南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设计,同时成都华仁电子有限公司提供指导,系统设计,共同建设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室“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检测实训室”。专业实训室具有48个完整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工位,以及2条完整的半自动贴片生产线,除了承担教学任务以外,可承接SMT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任务,同时还为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和产学研合作项目提供生产服务。

2.2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国家示范重点专业资金的支持下,成都华仁电子有限公司自筹部分资金,双方合作共同建立了SMT生产性实训基地,包含一条完整的SMT产品生产线及产品检验及手工装配生产线,以企业化的方式来运行,承接生产任务,同时也作为实训基地,学生实现零距离、全实景实训。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生综合生产实训以及设备应用与维护实训[6]。

2.3 校企共建开发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主要是学生课余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科技竞赛等的培训场所。开放实验室与STC公司合作,挂牌STC创新实验室,企业为学生提供单片机开发板及相应的培训教材,而实验室则帮助企业进行推广。以课内教学为主线,实施技能递进培养;安排系列课外创新项目训练为辅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室有老师常驻,同时也有高年级学生担任兼职实验员,学生可在开放实验室开展课余电子兴趣小组,进行电子类创新设计[7],同时开放实验室也是学生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的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今年来在学科竞赛中屡次获奖,并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多项。

2.4 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学生需要接受企业的检验方能圆满毕业,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生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场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成都京蓉伟业电子有限公司、仁宝电脑有限公司、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0研究所等单位建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以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

2.5 校企共建产学研工作室

产学研工作室是依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而成立的产学合作的科研平台,主要承接校外横向科研项目的开发,是专业教师从事科研的场所,也是生产性实训基地业务的来源之一。除此之外,部分经过开放实验室训练的水平较高的学生也会跟随老师参与部分项目的开发。产学研工作室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专业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反过来促进了教学[8]。依托产学研工作室,深化校企合作,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直通车”。基于产学研工作室,开展校企深层次合作,为学有余力的部分同学和老师提供创新与科研通道。

3 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校企协作,创新“任务引领、学做一体、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确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目标、模块能力目标、实践课程能力目标,确定“精操作、懂工艺、会思考、能管理”的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接地气的专业人才。

企业调研结果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之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每年开展企业调研,调查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据此确定实践教学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模块。学做一体化是专业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之一,在授课过程中,积极采取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生产性实训基地授课等方式,以增强学生对企业需求的理解。

2)校企共同参与,建立实训基地理事会制度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使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全方位指导专业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科学的指导,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由行业最有影响力的IPC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和四川省电子学会SMT专委会专家,相关企业专家和学校主管领导构成,共同探讨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实践教学方案。

3)融入职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构建“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项目教学,项目与企业真实生产任务结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技能训練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引入维修电工、无线电调试工、电子设备装接工、IPC标准等内容,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即生产任务,生产与实训合一,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4)建立“校企融通、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健全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机制,建立兼职教师企业库,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人员与专业任课教师相互挂职锻炼的互通机制,校企共建共管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弥补学校教师生产经验不足的问题,兼职教师来源多样,包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校外实习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生产性实训基地工程师等,兼职教师授课形式多样化,理论授课、实践教学、专家讲座,同时还与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开展相互挂职,优势互补。

4 总结

本文中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了检验,实践证明,专业改革与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同时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学生职业素质与实践技能显著提升,学生参加各项技能大赛与学科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就业满意度远高于国家示范院校同类专业;依托于本平台,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应运而生,依托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信息化课程1门、国家“十二五”教材等;本成果已在学院内同类专业中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成绩,同时与多家兄弟院校进行了交流学习,获得广泛好评。

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开放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工作室,逐级递进,五位一体,有机结合,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辅以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深度训练电子专业学生的目的,为电子信息类专业量身打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艳辉.产业大转移背景下西部本土企业发展的危与机——以四川电子信息产业为例[J].人民论坛,2012(29):222-223.

[2]李学锋.以“专业剖析”为抓手推动高职专业建设上台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1):1-4.

[3]谭喜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学训赛创融合”实现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8):105-109.

[4]曾友州.高职工学结合的《PLC技术与应用》课程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0(4):3-6.

[5]张蕴启,李学锋.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系统提升人才培养水平[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3):1-4.

[6]李学锋,张轩.高职教育类型特色的内涵建设与理论分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2):1-4.

[7]张彩红,张强哲.开放实验室创新发展模式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168-170.

[8]朱方来,刘世林.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教探索,2006,(03):78-81.

作者简介

朱静(1987-),男,汉,山西霍州,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校中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研究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电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课程教学实施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