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新“思维支架”构建策略

2020-10-26 06:58柏在富
卷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学习者支架儿童

柏在富

摘 要:支架式教學是经过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有助于帮助学习者高效地掌握与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够完成的任务。支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搭建好“脚手架”,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对支架式教学进行反思与调整,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课文的特点构建起适合学生理解运用的支架,那么必会对学生正确理解、分析问题起到助推作用。那么,如何建构这种教学支架才最合理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支架

1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实现式支架教学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愿意接触事物的特性,教师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动手做、亲手接触,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与课本的零距离接触。动手实践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只有将外部的实践教育与学生内部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才有可能出现新的学习想法。

2 在对文本的提炼与概括中,构建“宏观型”教学支架

所谓“宏观型”教学支架,就是指教师在宏观把握和精准解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提炼与概括的手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内容,以达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之效果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支架的构建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还可以使阅读教学显得更加脉络清晰,紧凑高效。教师通过“阅读支架”的构建,提纲挈领,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为学生阅读效果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3 怎样构建学习支架

新课标倡导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以创新为品质,要求学生从“学会”转变到“会学”。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会学”,就要在课堂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堂里的探究,就是让学生敢于向文本质疑问难,深入探索问题。如何做到学生的探究有的放矢、有放有收?这需要教师构建探究的支架,即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有效材料。“支架式教学”是近二三十年来国外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新的见解,探讨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间互动。下面通过阐述支架式教学概念的涵义、理论基础等,分析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以供大家参考。

3.1 概念界定

对于“什么是支架式教学”这一问题,涉及对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的界定及性质的判断。

教育家布鲁纳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目前研究者还没有给支架式教学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对支架式教学的具体表述上也有很大不同,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相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建构主义用支架来比喻建构主义的教与学,认为教是支持、引导、协助,学是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引导、协助下逐步建构的过程;迪克森等提出,支架式教学是系统有序的,包含了提示性的内容、材料、任务以及相应的教师为改善教学所提供的支持的过程;罗森赛恩等认为,支架式教学是教师或更有能力的同伴为帮助学习者解决独自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即帮助学习者跨越当前水平和目标之间的距离而提供帮助、支持的过程;伍德等人认为,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幼儿或新手在更有能力的他人帮助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或达到他们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不能达到的目标的过程;斯南文指出,支架式教学是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是儿童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识活动的过程。纵观以上各家之见,笔者认为,支架式教学是由教师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补充,从而使儿童完成学习任务中凭借其自身力量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

另外对于支架式教学在性质上的判断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的研究者认为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有的认为是一种教学思想,有的则认为是一种教学策略,我们认为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而支架式教学是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是教师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促使儿童主动而有效地进行学习,最后还要逐渐撤出,从而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结构形式,另外在这一结构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具体的搭建支架的方法,因此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

3.2 理论基础

1)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维果茨基指出社会情境中的学习带来发展,他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在社会和教学的制约下,学习者的心理结构首先是属于外部的、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以后才内化为自身的内部活动。同时他也指出,在这种社会互动中,成人对幼儿实行教育和文化传递是很重要的。支架式教学对教学的理解首先是将它定义为一个教师与儿童积极互动、合作建构的过程,要求教师积极地与儿童合作,主动介入儿童的学习过程,向他们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社会支持。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必须是儿童的学习以合作的、共同操作的活动为主,因此不仅要为儿童准备足够的操作材料,更要积极引导儿童与教师、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2)“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是维果茨基20世纪初创立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他将儿童的学习状态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更有经验的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一距离意味着儿童在最近的将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可以用来标志儿童发展的潜能。

3.3 学习支架一般有以下几种

1)目标性支架。对于自读课文,教师要为学生构建目标性支架,并明确提示给学生,使学生探究的目标具体、明晰,学习少走弯路。2)问题性支架。问题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它可以呈现一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方法性支架。方法性支架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法指导,但系统性要求更强。为学生构建方法性支架,学生在学习同类型的文本时,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学生掌握了方法,便开启了阅读世界的大门。

4 构建“外引型”教学支架

所谓“外引型”教学支架,即是在文本的外部“发力”的一种支架,其目的是让引入的外文与课文形成互文对照。这种支架构建法可以使阅读课堂显得更加饱满厚重,富有思维含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品质都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开发创新学习的“平台”语文课堂里的创新,就是让学生发表个性化的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写作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致力开发一个让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

1)阅读课,让学生发现问题。在经典阅读课上,要让学生发现问题--传统文本解读中没有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欣赏课,让学生展示才华。在文学欣赏课上,可让学生依据形象(意境)进行再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学生的再创作,可以诉诸文字,也可以是其它艺术形式(绘画、音乐、舞蹈、多媒体艺术等)。

2)作文课,让学生交流心灵。在作文课上,可让学生作互动式的探访,给学生提供一个心灵交流的“平台”。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地建设各种合适的教学支架,做到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这是支架式教学实施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学习者支架儿童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留守儿童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