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定向运动竞赛训练现状分析

2020-10-26 06:58吴云兰赵娟
卷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定向运动训练竞赛

吴云兰 赵娟

摘 要:定向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力与体力并重的智慧型体育运动项目。自1983年传入我国内陆以来,发展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当前星火燎原般蓬勃开展起来,各类赛事较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推广速度快之令人振奋。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演绎法对我国定向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水平现状进行分析,参考借鉴专家观点与意见结合自身多年运动员、教练员及教学经历与经验提出自我观点。

关键词:定向运动;竞赛;训练;现状

1 前言

自1983年定向运动传入我国以来,在中国的发展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但更多的时候是被看做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休闲时代的到来,定向运动在中国得到空前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与中部部分省市已经走在了中国定向运动的前列。

为定向运动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我国主要依托学校以学生为载体,从普及、竞技和人才培养三方面进行开展。目前我国中学生参加全国定向锦标赛、全国定向冠军赛、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全国学生定向精英赛和国际赛事比赛,获得前三、前八名者具有特招资格,可以免试就读招收定向运动特长生的大学,就读时可以任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就读,部分省份教育厅文件批准,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前六、前八名者高考、中考可加20分。因此,全国每年一次的大型比赛都引来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生千余人参加,但目前我国教练员和定向专业人才较缺乏。目前我国大多数教练员是以参加由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和中国学生定向协会以及各省市定向组织部门所组织的短期培训和自学形式学习,多数无专业的定向经历,对专业定向技术结构了解少之甚少。

2 我国定向运动竞赛概况分析

2.1 近几年我国举办赛事情况

国内已形成规模,每年都持续举行的竞技比赛主要有:全国定向锦标赛、全国青少年定向锦标赛、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全国定向冠军赛、全国定向精英赛。目前,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厅虽已取消定向特招、高考或中考相关加分政策,仍有部分少数高校还继续以自主招生形式保留定向特招,各类赛事参赛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与群众参与热度不减,可见以依托学校以学生为载体的普及推广策略,取得了较大成效。近年来,由政府和社会结合模式打造与举办的主题IP赛事商业赛事、全民健身公益赛事;民间组织俱乐部、个体商业体育策划与传媒类公司策划举办的社会化主导商业活动与赛事逐渐涌现;由各省市协会、高校社团协会举办的各类中小规模赛事更是不计其数。

2.2 赛事市场化分析

定向运动项目的特殊性,运动员无法在具有明确规格的场地范围内进行比赛,因此再精彩的比赛也较难进行现场直播,为了提高观赏性我国在2004年引进了微型定向,在我国称之为“百米定向”,虽改善了直播,吸引了更多媒体介入,但我国定向运动受项目特点等因素影响普及程度远低于传统体育项目,大型比赛的精彩程度较难吸引到大量的观众。媒体的介入与宣传程度对该项目商业化程度的影响较大,同时也表明我国定向运动发展还不够成熟,赛事运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实地观看比赛的观众少,这也给我国定向运动市场运动增加了难度。但目前我国定向运动在各界专业人士的支持下在不断的发展,也在努力进一步克服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3 赛事模式分析

要想成功举办一个赛事,赛事运作是举办赛事的核心环节,是赛事资源充分发挥效益的前提。我国定向运动赛事运作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主导模式;社会主导模式;政府和社会结合模式。近年来,定向运动赛的组织已逐渐由政府主导模式转变为政府和社会结合模式,政府和社会结合模式将成为定向发展阶段的主要模式之一,社会主导模式将加快助推定向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发展速度。

2.4 赛事等级线路技术难度

在定向运动中赛事难度的大小,除场地选择、地图的精准度外绝大部分还取决于线路设计。场地器材、技术难易都具有灵活性,可设计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技术线路。目前各类赛事难度设置上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统,尺度把握不够精准,与国际定向运动赛事技术难度规定接轨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分组主要以性别、年龄划分,在针对青少年段设置精英组和普通组,在检查点位的设置上偶尔严谨性不够,综合考虑不足,导致大部分组别的路线难度区分不大,在路线设计总长度上把握不好,导致比赛时出现同一组别大多数运动员在比赛规定关门时间内无法完成比赛或整体成绩都比较优异难以评价整体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我国起步较晚,全国竞技水平与国际上还距有较大差距,科研方面特别是运动训练技战术和赛事研究方面甚少与浅,组织工作人员经验缺少,但近几逐渐朝阳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3 我国定向运动训练现状分析

3.1 师资队伍

3.1.1 学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师

目前学科专业各方面建设都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统,师资培养不足,各级各类学校中专职定向教师紧缺。学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师一般是由高校不同专项的体育教师和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中国定向协会、各级定向相关部门、俱乐部与公司举办或联合举办的短期培训班而培养的兼项教师。

3.1.2 定向运动教练

目前我国担任定向运动队教练的人员,不外乎是以下几种情况:1)学校体育教师兼任,利用他们的课余时间带定向运动队训练、比赛。2)少数原具有定向特招资格或现自主招生的高校,具有针对性的招聘多年从事和研究定向运动且经验丰富的专职教练(如:四川师范大学、成都體育学院、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为高水平定向运动队进行专门的周期性的训练和带队参加国内外各类大型定向比赛。3)由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已毕业或退队的队员担任的兼职或全职教练。他们多数在各级定向协会、户外运动公司或俱乐部等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做全职或兼职教练,策划组织各种赛事活动和为来参与定向运动培训的学员提供培训和指导。

3.2 运动员选材及后备人才培养方式

3.2.1 运动员选材要求

由于定向运动是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综合性项目,在运动员选材方面同样具有它的特殊性。在形态特征上与中长跑运动员相似,以流线型身材为主。在体能要求方面与3000米障碍跑或马拉松运动员相似,因定向运动的场地和路线设计及比赛形式复杂多变性对运动员的临场应变能力、身体和思维的灵敏性、平衡及协调性、处事的决断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较高。在个性特征方面要求严谨和随和等特点,在认知特征方面要求独立型为主,反映认知方式体现为慢反应准确型。

3.2.2 运动员选材形式

定向运动员选材方式主要分为三类,1)从没有任何定向基础的人群中选拔身材较为符合中长跑要求流线型,体能及综合素质能力较好者。2)从定向初学者中选拔对定向运动接受较快,体能和综合素质都较好者。3)从具有一定定向运动技术水平的中学生中通过高水平测试和高考成绩综合选拔或技术水平特别优秀者采取单招或直接保送形式选拔为大学高水平运动队队员。

3.2.3 后备人才培养方式

定向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一般是通过中学定向队选拔成绩优秀者进入招收定向运动特招的高校定向队,入校后通过集训参加比赛和参与定向运动相关的实践活动策划与组织等形式进行培养,毕业后这些人群多数分散到政府体育部门、户外运动俱乐部、素质拓展等培训机构、高校、中小学教师进行就业。

3.3 训练的时间

一般中小学校定向运动队,利用每天下午休息时间或一周2—3次的体能或技能理论训练,利用周末没课时间进行外场技术实践训练,只有在寒暑假才进行长时间段的训练营集训或联合训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除利用课余时间外,还会在赛前进行长时间段的集训,训练时间的长短决定于运动员的整体水平、赛事规模的大小、奖项含金量的高低和学校训练经费的拨款。

训练时间的长短和训练频率的高低对训练成果有较直接的影响,训练时间过短、频率过低会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但是过长的训练时间和过高的训练频率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有不良影响,因而只有合理的训练时间、训练频率才能提高训练效率和运动成绩。因此在平常的训练工作中保证基本的训练强度即可,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降低运动风险。

3.4 训练的物质和场地保障

运动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动用大量的人、财、物力。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就必须要有充分的物质保障,定向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投入,因为训练物质条件如训练器材、训练设施、教练员待遇、运动员营养等的改善,先进训练手段和方法的研究与运用都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想要赶超国外先进水平,若无充足经费、多样化场地等作为基础保障,则较难实现。

经座谈、访问调查了解到,因该项目比赛场地无固定场地,也无法像其它项目一样建设专门的训练场地,目前我国定向运动训练场地短缺。主要原因是定向训练用途不充足,国内专业定向制图较少,且制图成本较高,会制作专业定向地图的教练、老师为数不多或身兼多职精力不足,获取所野外适合训练场地底图的途径难。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多数为学生提供训练补助,同时获得名次者对学生有学分和奖金奖励,对教练有奖金和升值等福利的奖励,补助和奖励的高低一般根据学校对高水平运动队重视的程度和所拨款经费相关,这有利于高水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运动员、教练的积极性。一般高校运动队主要是通过奖励学分来鼓励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中小学运动队基本都是自费。

4 结论

4.1 竞赛方面

目前我国定向运动尚处推广发展阶段,赛事组织推广以学校为载体实施开展的政府和社会结合模式为主,政府主导模式为辅,社会主导模式为发展契机;赛事市场经济化受普及程度、观赏性、政府支持力度、场地限制等因素影响难度大、进度慢;因受我国公民“安全观念”、组织者经验、参与者技术等因素影响,以至于当前国内竞赛等级技术难度处在发展瓶颈阶段。

4.2 训练方面

竞赛训练师资力量薄弱,高水平运动教练甚是紧缺;运动员选材模式不够系统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符合社会需求的符合型人才;训练时间、训练场地、经济支出等无法得到相应后勤保障。

5 建议

5.1 加大普及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使我国定向运动可持续长远的发展,应加大政府和学校支持力度及经费投入;以学校为载体由普及推广逐步走向精英定向。

5.2 注重人才培养,科学合理安排

注重人才培养,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举办裁判、制图员培训班,提高赛事组织和定向制图员能力;改善训练场地、器材的保障和时间的合理安排。

5.3 提高观赏性,加速产业化进程

吸引更多媒体介入,加速定向运动商业化和市场化,才能使运动员选材方式和途径多样化;项目本身经济价值的提高,满足市场需求,才能长远持续发展。

5.4 加强科学研究,增加合理训练依据

加强定向运动相关学科科研研究,进一步完善定向运动技术结构体系研究,为我国定向运动训练和参与者提供参考与指导,方可提高我国定向运动竞技水平,缩短与国际定向竞技水平的距离。

参考文献

[1]朱建清.我国学生定向赛事竞赛组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6.1.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书[M].北京:北京測绘出版社,1989:233-235

[3]刘建和.运动竞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4]肖伟君.我国定向运动的科研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5):65-67.

[5]http://crsoa.sport.org.cn/

猜你喜欢
定向运动训练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定向运动制图能力与定向运动员能力提高的研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