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C 的远程同声传译系统在北京冬奥组委国际会议中的设计和应用

2020-10-27 11:44
电声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译员分会场语种

华 侃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43)

1 引言

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自信)作为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官方城市更新服务合作伙伴,负责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多媒体会议系统的专属技术服务工作,同时负责其国际会议的同传系统的设计建设和技术运维工作。202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和IOC之间频繁召开国际会议,视频会议+同传的形式场场可见,但不是每个远端分会场都具备设置本地同传的能力,因此迫切需要实现远程同传的技术落地。

2 传统同声传译系统的工作原理

同传设备是实现国际会议同步翻译不可缺少的系统设备。同传译员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的演讲,同时同步将内容翻译成指定的目标语言,而与会代表通过接收装置将其调整到所需语言频道,然后从耳机中收听相应的译语输出[1]。

同传系统是一套专业的硬件系统,包括会议主机、同传主机(有的品牌与会议主机共用一台)、译员机、红外辐射板、红外接收机以及同传译员间等设备,整个系统任何一个设备缺一不可[2]。如果是临时同传需求,则需要带着上述设备到会场临时搭建、安装、调试,颇为复杂。系统连接方式如图1 所示。

3 传统同传方式与远程同传的优劣性

传统同传会议基本都是本地同传的需求,通过红外辐射方式将各语种传输至红外同传接收机供与会者选择收听。不管是语种有多少或者是会议级别再高(如G20 峰会、一带一路、金砖会议等),传统同传都很难将译语传到会场之外。因此,远程云同传的需求十分迫切。在冬奥组委的一次重大视频会议中,主办单位提出了视频远端分会场也需要主会场同传服务的需求,远端不设置同传服务,省去同传译员和设备的高额费用。

应用传统同传设备,可将主会场的一路同传语种通过视频会议传给远端,但同时只能选择一路来收听,无法自由选择通道来收听,只能为临时方案。于是,本次会议设计了云同传的概念,以完成此次会议的多语种传输功能。

传统同传和远程同传的设备区别及其优劣对比,如表1 所示。

4 远程同传的设计与应用

方案借助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远程同传功能,完全替代传统红外同传的传输方式,摒弃原同传系统,采用手机、平板电脑客户端等终端设备代替传统同传接收机,实现多语种的收听;可实时将会场声音、直播视频、PPT 等资料远程传输给译员,提升翻译译出率,保障会议翻译的精准性。

会议设置3 套视频会议系统,虚拟3 个会场——会场一为原音会场,会场二为中文会场,会场三为英文会场,系统组网如图2 所示。译员间放置3 台电脑,分别加入3 个会议中。译员收听会场一的声音,分别通过会场一和会场二的电脑进行语种的翻译工作。与会者通过加入各会场的号码选择语种,同时还能在客户端观看直播视频、PPT 等资料,便于与会者得到沉浸式的感受[3]。

5 远程同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次会议共计分会场20 余处,如果每个分会场均有同传需求,则在设备搭建、运输、配置、译员配置以及调试人员配置等各方面均需资金支出。如表2 所示,应用远程云同传后,上述费用可节省约30%,大大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达到了多赢的利好效果。

表1 两方案设备的区别及优劣性

表2 远程同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结语

本文设计的远程同传系统的应用,在冬奥组委会远程同传会议史上是首次应用,得到了极佳的效果和体验,提升了系统的运行保障率,使会议主办方在便利性和成本节省方面实现了双赢,同时具有极大的推广前景,对整个同传行业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译员分会场语种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中医口译的难点与处理策略探究
学会秘书长丘秉焱在广东省分会场参加中国科协2020年全国学会工作会议
2019农民丰收节罗源分会场活动举行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
“一个笑话可能要经过几秒钟才会听见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