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社会学

2020-10-28 08:47王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5期
关键词:社会学身体

王琳

摘  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体社会学逐渐进入社会学家的研究视野,学者开始对身体进行关注,是当代社会学的一个新视域,自此身体社会学已经成为一块别具特色的领域。比如关于社会性别身体的社会建构,身体意象,医学中的身体,以及消费文化中的身体,这些都有其产生研究的理由,本文将概述有关身体的社会学研究中一些最为重要、最有意味的思路,希望提供一些背景,探索一种更为充分的思路,来梳理身体概念,身体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身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身体;身体社会学;社会学

一、身体被关注的背景

在高度现代性的情况下,身体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自我认同感中的核心要素。公众对于身体的关注也大幅增长。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充斥着有关专题,讨论身体,整形手术,如何让身体看上去青春焕发、性感十足、美丽动人,有关减肥和健身的产业生机勃勃地发展。从生物繁殖、基因工程、整形手术到运动科学,现代个体越来越重视自己身体的例子不胜枚举,它们至少体现出,随着身体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对身体予以投入,会赋予人们一种自我表达的手段。

二、身体议题在社会学中的兴起

对于身体社会学的兴起及其发展,英国社会学家布赖恩·特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身体与社会》成为身体社会学中具有奠基意义的重要文献。他把身体的研究放在社会学研究之中,从身体与社会的种种关系谈到人的身体诞生、衰弱和死亡等过程。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系列以身体为主题的著作[1],除了布赖恩·特纳的《身体与社会》、奥尼尔的《五种身体》和《沟通性身体》之外,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巴克尔的《弱小的私人身体》、阿姆斯特朗的《身体政治解剖学》、约翰逊的《身体》以及费赫主编的《人类身体史话》,这些著作是 20 世纪 80 年代社会学对身体研究的新进展。

三、缺席在场的身体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哲学传统中的身心二元论影响和社会学反生物决定论取向,身体在社会学研究中处于“缺席在场”状态直至“三个伟大的传统将身体拖出了意识哲学的深渊”[2]: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涂尔干、莫斯和布迪厄人类学传统的社会实践性身体,以及尼采、福柯的历史、政治身体观(汪民安、陈永国,重返“身体”的社会科学把身体从笛卡尔式的“身心”二元对立中解脱出来,或注重身体的体验,或注重身体的社会意义与象征意义,或从权力的角度肯定“身体”的地位。但早期社会科学研究对于身体的肯定,要么把身体作为一个道具来对待,借以展现思维的、文化的和象征的内容;要么作为对象,用以承载痛苦、疾病和统治,而超越二元对立的、多元的“活生生的身体”开始系统介绍西方身体理论;在身体的社会学研究方面,也有学者开始做出一些努力来看,在“身体”的媒体话语充斥人们生活的同时,社科界对于“身体”的经验研究却依旧缺席;即便有研究从社会学角度探讨身体,也大多偏向社会关系与结构性因素,“不能回到身体的物质性”

四、作为社会的身体

一系列的身体著述之中,福柯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研究范围包括空间与身体、欲望与性、医学与身体、纪律与身体,并提出生物权力这一重要概念。福柯的核心主题是:“身体的即政治的、社会的”。由此,身体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隐喻具有的符号意涵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与此同时,身体与性别研究也炙手可热,瘦身、化妆、美容、整容以及性的商品化成为女性主义者与非女主义者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实际上,身体社会学已经对整个笛卡尔所确立的身心二元论提出了批判。由此,身体成为我们考察当今社会无法绕开的一个关键纬度,这一主题的导人可能也意味着我们过去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认识需要重新修正。

五、身体社会学

身体社会学认为,人的身体观念是一个二重的观念:物质(自然)的身体和社会的身体。社会学家道格拉斯发现,这两种身体的关系是:“社会的身体限制了自然的身体感知的方式[3]。身体的自然经验又总是受到社会范畴的修正,通过这些社会范畴,自然的身体才被人们知晓,并保持一种特殊的社会方式。在身体的两种体验之间存在着意义的不断交换,结果是各自都强化了对方。”假如只有自然的身体,那么将并不存在所谓的身体“美学化”现象。身体社会学的研究发现,自然的身体总是受到社会身体观念的制约,人是社会交往的动物,所以总是不断地将自然身体转化为社会身体,亦即变成社会交往的符号。所以,人类学家莫斯指出,人的身体转化为文化符号乃是经过一种“身体技术”而实现的,这种技术教会了人如何在特定社会中使用自己的身体。如此而言,身体是进行象征工作和象征生产的场所,身体具有符号性,就物理属性的层面而言,通过对身体的符号使用,一方面使得主体感受到一种身份感,比如中国人对自己黄皮肤黑眼睛的体认,其中就包括了深刻的中国人民族身份的确认。就社会属性的层面而言,符号的自觉还使主体体悟到一种群体归属感,青年人对体形的自觉,使之感悟到自己属于青年亚文化的时尚等等。通过身体的社会属性我们可以窥见个体的身体在向社会的身体转化的过程中,身体是如何在符号斗争领域参与了对欲望的使用、对权力的种种策略,身体是如何通过不断地创造、生产从而具备了交换价值,进而参与符号的流通、消费。因此,身体不是静止的、被遮蔽的客体,而是流动的、充满活力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

六、身体的社会建构

无论是人类学传统和女性主义传统,还是以福柯、布迪厄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传统,他们在身体问题上的认识取向是建构主义的,这种取向在身体与社会关系中把社会看成本原,身体则是社会的载体和表征,身体是作为社会的隱喻而不确定的被动的存在。笔者认为,因为建构主义代表后现代主义想解构有关身体的既定话语,从而将身体从传统范式中解放出来的初衷决定了其认识方向和价值取向。任何认识都有时代的基础与局限性,建构主义确有其社会根基,即传统社会所创造的社会特点以及传统权力对身体的规训特点。福柯在身体与社会的关系中强调社会强大与身体的不确定性和被动性,出发点意在解构传统加诸在身体上的种种限制,这是迄今为止对身体的现实存在所做的最具革命性的颠覆论述。然而,建构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忽视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可能为身体带来的不同影响。福柯虽看到了权力对身体的永不停歇的规训以及权力在现代社会的种种变化形态,但他并没有进一步论述现代社会权力对身体的改造如何不同于传统社会,没有论述社会的转型对身体主体发展空间带来何种影响,身体在他那里变成一个一成不变的存在。

七、身体的消费

维特根斯坦曾说过,人的身体是人的灵魂最好的图画;波德里亚也认为,身体是最美的消费品[4]。在当代消费社会中,身体消费已是一道无处不在的风景,人们在进行消费完成商家们的目标的同时,也对自身的躯体给予了更多的维护与美化。

在实现人们身体需求和欲望合理满足的同时,不应该过分关注和迷恋身体消费。因为身体的最终目的不是对身体的规训,而是对身体自身及其内在规律的尊重,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的能力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而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人的过程。而过分的以及非理性的身体消费,实际是人们还没有摆脱对物的依赖关系,是异化的体现,会严重影响人的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同时,我们应该从身体的内部即身体自身出发,提高个人的内在修养,防止身体的异化。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身体观和审美观,把人们追求美好外在形象的愿望和需求建立在合理的、理性的身体消费基础之上。这样身体才能被充分利用,并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八、身体、文化、意识的关系

至于身体和文化、意识的关系,尼采有一句名言:以身体为准绳就是万事万物要凭借身体来衡量,身体是一切事实的评价基础,这也是尼采的透视主义的一个核心。透视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认为,解释学应该是从身体出发的,而非从意识出发,解释如果是从意识出发,就陷入了普遍理性的陷阱,而如果从身体出发,就必定是局部性的、有视角的,反普遍性的。通过这样的身体的透视,尼采就把身体和世界,身体所观察到的世界结合起来,就把身体和历史、和社会、和政治经济结合起来。历史不再呈现在人的意识之中,而是和身体打交道,这样,身体一下子就占据了历史进程中的核心位置。

九、身体的社会学研究

身体确实可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进程的出发点,我们可以从身体的角度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考察身体,身体和社会互相作为核心性的东西来对待[5]。身体作为出发点,但身体本身同样也恰恰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因为身体是可变的,是在动态之中,是不能被客观的科学眼光所捕捉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可变性,社会历史才能不断地改变身体,不断地在身体上刻上某种印痕,不断地让身体发生某种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身体不可以以完全静止的呆滞的眼光来看待。正因为身体具有可塑性,社会和历史才可以反复地作用于身体之上。

十、对身体的思考

如何在身体之后思考身体?如何让身体自身来思考?思考还原到身体上会如何?身体如何思考身体自身?身体思考自身,这是真正身体的思考,是思想回到了自身的思想的事情,离开了身体,几乎不再有思想的可能性。

结语:

从理论上看,身体社会学这是西方理论界长期以来对理性和现代性、身心二元论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也是当代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福柯的理论、消费理论等影响不断扩大的结果;从现实上看,这是西方工业社会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代科技进步和医学技术发展对身体的塑造和改变引起人们不断反思的结果。身体社会学更是当今社会学反思性、阐释性的产物,它试图把人从科学和理性的双重霸权下救赎出来,关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中人的生物性、感受性和体验性,使人们重视身体、理解身体、反思身体,达到人的解放和自由。

参考文献

[1]  王洪伟. “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0:8.

[2]  何雪松.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03:70-77.

[3]  刘媛媛,张桂蓉. 对身体消费的解读与反思——基于演艺明星整容的社会学分析[J]. 民族论坛,2011,03:48-49.

[4]  林晓珊. 反思性身体技术:一项汽车与身体的扎根理论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13,06:144-168+244-245.

[5]  李叔君. 回到身体:对新霍布斯秩序问题的解读[J]. 湖北社会科学,2013,12:108-110.

[6]  黄盈盈,鲍雨. 经历乳腺癌:从“疾病”到“残缺”的女性身体[J]. 社会,2013,02:185-207.

[7]  孙飞宇. 论社会官能征——现代性与微观的爱之政治社会学片论[J]. 社会学研究,2012,06:19-45+242.

[8]  赵方杜,侯钧生. 论身体社会学的产生与思考[J]. 理论与现代化,2010,02:98-104.

[9]  冯珠娣,汪民安. 日常生活、身体、政治[J]. 社会学研究,2004,01:107-113.

[10]  曾清林,陈米欧. 社会学视阈中的身体研究视角述评[J]. 江西社会科学,2010,02:183-189.

[11]  郑震. 身体: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新视角[J]. 社会学研究,2009,06:187-205+246.

[12]  郑丹丹. 身体的社会形塑与性别象征——对阿文的疾病现象学分析及性别解读[J]. 社会学研究,2007,02:154-170+245.

[13]  王瑞鸿. 身体社会学——当代社会学的理论转向[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1-7.

[14]  赵方杜. 身体社会学:理解当代社会的新视阈[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27-35.

[15]  文军. 身体意识的觉醒:西方身体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73-81.

[16]  刘琳琳. 中学女生身体意识的社会学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05,05:31-35.

[17]  连新,胡晓红. 身体:社会学的新视域[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43-147.

[18]  身体与社会理论/(英)克里斯·希林著 李康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9]  身体与社会/(英)布莱恩·特纳(Bryan S. Turner)著 马海良,赵国新译沈[1]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

[20]  身体:从感发性、生命技术到元素性/夏可君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注释

①  曾清林,陈米欧. 社会学视阈中的身体研究视角述评[J]. 江西社会科学,2010,02:183-189.

②  身体与社会理论/(英)克里斯·希林著 李康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③  郑震. 身体: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新视角[J]. 社会学研究,2009,06:187-205+246.

④  劉媛媛,张桂蓉. 对身体消费的解读与反思——基于演艺明星整容的社会学分析[J]. 民族论坛,2011,03:48-49.

⑤  赵方杜,侯钧生. 论身体社会学的产生与思考[J]. 理论与现代化,2010,02:98-104.

猜你喜欢
社会学身体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我们身体的由来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意外遇见社会学
被误解的社会学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意外遇见社会学
名实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