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

2020-10-30 16:26刘淑敏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9期
关键词:建构作业素养

刘淑敏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好多年了,我旗的各个学校都轰轰烈烈的开展了课改,但从地理课堂来看,实际改革的步伐不大,好多的课堂依然为传统模式,而且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对备课不重视,把PPT制作当做备课;对课程标准不重视;重视教材,但停留于表象,忽视教材表达的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少考虑教学策略对于教学的价值,缺乏从教学策略层面进行教学设计的意识等。那怎样才能解决这些制约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呢?

2016年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要求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我们中学地理而言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为:“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采取具体教学策略,通过整合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选择恰当的地理学习方式,注重学科方法,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学习过程,创造性地实施地理教学”。借鉴此次重庆培训理念,结合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建构高效的地理课堂,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肤浅看法:

一、地理课的性质定位及课程基本理念

(一)地理课的性质定位。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着眼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学习空间,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从地理学科性质看,当前的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合格的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因此我们课堂的落点要落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上,而不是一味的知识传授与灌输,要聚焦于精神层面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理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地理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地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所以,我觉得要建构高效的地理课堂,必须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这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这实际也是新形势下对初中地理课的基本要求。

二、建构高效地理课堂的策略

要构建高效课堂,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给教师提供学习平台,提供见识外面世界的机会,真正的让教师意识到自己教育思想的落伍,从而产生自我改变的想法,然后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培训,让教师实现自我蜕变。首先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其次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

(二)解决备课中存在的问题。现在地理备课方面存在的现状是:教师不是每节课都认真“备课”的,只有领导听课或者公开课才认真去备;用做PPT代替备课;备课实行轮流制,新教师、老教师,水平高的、水平低的,工作负责的、不一定负责的都要轮流。还有的学校的备课是由个别教师以“导学案”的形式来完成,因而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由个别教师轮流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水平有差异,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有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是由于责任心不强,会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师水平高,责任心也强,但是由于“忙”,也有可能应付了事。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也许有人说,教师为了上课,肯定会自觉钻研的,恐怕不一定。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备课已经“合法化”的前提下,会有多少人自觉备课?教师自己没有备课,没有思考,就拿着别人编写的“导学案”上课,怎么可能使课堂高效呢,怎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首要的是抓备课,抓高质量的“一次备课”,这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有效的“一次备课”,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师的主业是备课,要想让课堂“活起来”,备好课是前提,更是关键,备课绝不等同于写教案,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备课必须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然后才是写教案。各个学校一定要从根本抓起,教师备课才能进课堂,坚决杜绝不备课进课堂的行为,教师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三)解决作业中的问题。现在地理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留作业目的性不强,有量的要求,没有质的要求;不进行作业设计与选择,让学生做重复的无用功;作业批改目的不明,没有相应的要求,无视学生通过作业所得到的提高;太注重结果,只关心是否做完,放弃了过程。作业布置太多,无形中就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陷入题海战而不利于学习,因此布置作业的原则是少而精,并且应注重所布置作业的生活化和实践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要注意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習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解答思路和方法。教师如果真正想使课堂高效,一定要精心设计与批改作业,关注学生作业中反映出的点滴,不要把学生当成做作业的机器,学生作业后,一定要引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不能为了写作业而写作业,要达到让学生通过课堂和作业自己建构知识框架的目的。

三、建构高效地理课堂的反思

课改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但改革肯定会带来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些见解偏差,下面的问题一定要反思:

(一)不能一味的追求课堂的活跃,而丢弃了基础。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课堂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地理课堂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会地理学习方法的同时也得到能力的提升,成为合格的具有地理素养的新一代公民。

(二)要进行有价值的合作学习,不能为了追求合作的形式而进行假合作。教师要根据课程重难点进行预设,哪些内容真正需要学生合作学习去完成,哪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需要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去解决,真正达到“以学定教”的目标。

总之,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使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猜你喜欢
建构作业素养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建构游戏玩不够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