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2020-10-30 09:07李碧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9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景观规划

李碧玉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景观不可避免受到了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乡村景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乡村景观规划的重要性,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分析,探讨了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乡村景观是一种区别于城市景观的独特类型,不单单指自然景观,还包括经济、人文及社会等方面。我国拥有着相当数量的文化特色不一的乡村景观,但是长期以来因为得不到足够重视、人力资源投入不足、开发方式不妥当等原因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开发和利用。建设和谐美好的乡村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缓解城市人口激增、周边农村出现“无人村”的重要举措。我国要逐步加强农村发展的多功能性,加大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竞争力,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体系,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优化农村景观生态结构。

1 国内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1.1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便对乡村景观有了研究与分析,并且发展迅速。早起对乡村景观以地理的角度为主进行研究,认为乡村具有一致的自然地理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从更多的角度对乡村景观提出新看法。

中国知网相关数据显示,有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逐渐增多,2007年提出景觀村落,2013年提出美丽乡村,这都形成了国内研究的高潮。

刘滨谊、陈威等对中国乡村进化等问题提出了研究,针对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王云才以地理景观学为基础,对乡村景观的建设与规划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乡村景观规划的有关原则,包括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原则、确保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原则,集成并保护传统文化的原则等。同时,学者们也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原则、方式等进行了分析,对实际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

1.2实际推进中出现的问题

(1)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无序开发

村民为了增加收入却不懂得合理利用,盲目开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土壤通透性及养分等运动特征在不同程度上有所降低,生物多样性会受到影响,导致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下降。除此之外,许多乡村快速发展旅游业等行为,使得乡村被过分商业化、城市化,传统的乡土风情逐渐淡化。

(2)缺乏因地制宜的规划

由于乡村与城市生活的方式、劳动类型及生活心理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不能按照城市规划的标准来应用到乡村规划中。在规划设计中容易忽略了村民的心理与行为需求,同时也缺乏各个乡村各自的地域文化和环境风貌特征。

(3)缺乏基础设计建设,村民综合素质普遍低,缺乏文化保护意识

乡村的硬件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较差,交通不发达,教育、医疗保险等更需要进一步发展。我国乡村居民的整体素质低于城市居民,这就导致村民对于文化保护意识较弱,对资源以及环境造成了污染,使得乡村景观遭到破坏。

2 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2.1国外研究现状

一般认为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研究始于20世纪50至60年代,研究较早的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如捷克、德国、荷兰等,几十年来其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对世界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1.1 侧重生态规划。

Forman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理论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最佳生态土地组合与景观规划模型,并融合生态知识与文化背景,被称为可能景观设计。捷克斯洛伐克生态学家提出了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这些理论在乡村景观的重新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协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1.2 侧重休闲的规划。

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对景观的美学、娱乐与观光价值也是十分重视,特别是针对旅游业中人们“回归自然”的要求,乡村景观规划中设计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农业观光模式。同时建议在农村社区进行资源规划时,应取得附加的道路用地已保存路边的景观特色。

2.2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经验

在日本,因为国土面积小、资源较少,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在乡村景观发展中更多的是以迎合自然的理念来规划乡村。并且日本乡村发展的成功也离不开民社会公众的参与,公众在政府的领导下,对各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与规划,使得日本乡村景观的发展越来越快。日本的各地农场结合生产,将田园风光和特色服务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的农业旅游产品,组织旅游者春田插秧、秋天收割、捕鱼捞虾、牛棚挤奶等。在活动之余还可以购买各式各样的加工产品,刺激消费。

工业化早期和城市化初期的欧洲发展水平与当前我国很相似,而欧洲城市进化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农村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改造了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改变农村居民结构;也通过现代生产手段、取消户籍等实现了人口自由流动和农民市民化。英国作为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各阶层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积极性,促成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之间的协同行动。

3 国外经验借鉴

3.1立足于农村的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可以发挥不同地区的地域、人文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特,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发掘农村的农特产品资源、文化环境资源,形成支柱产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3.2以农民为劳动主体

农民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应积极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按照当地的生活习惯和农民的意愿来发展乡村。只有激发了当地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乡村景观建设才能可持续发展。

3.3注重人才培养,吸引更多年轻人

引导高层次人才加入乡村景观的建设中,加强村民培训,帮助他们认识当地的资源优势,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树立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心。

3.4尊重传统村庄肌理,保护乡村本土的景观资源

乡村在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更适应自然的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传统村庄肌理,保护村庄原有风貌,建构和谐温馨的乡村格局,防止人类活动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和乡村氛围。

4 结语

总的来看,近年西方乡村景观规划研究已初具规模,具有三个特点:重视生态环境研究,重视调动公众对乡村保护的积极性,重视解决经济与环境兼顾问题。而我国的乡村景观规划才刚刚起步,正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行。在借鉴国外研究发展经验方面,我们需要取其精华、扬长避短。我们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合理保护发掘发展乡村景观,使乡村经济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公众对乡村景观的重视与保护,发扬当地的文化景观特色,优化农民的素质,提升人居的生活品质,最终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刘宁,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研究[J]智能城市,2008,14(091):140-141

[2] 庞峰,中外乡村景观的差别[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8(095):107

[3] 崔学勤,李亚鹏,国外乡村生态景观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经济,2015(10):93-95

[4] 熊平,彭重华,乡村景观生态规划及其研究方法[J],绿色科技,2017,04(7):55-57

[5] 周心琴,西方国家乡村景观研究新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06(26.3)

[6] 曾翔,浅谈乡村景观规划设计[J],建筑科学,2016(35):268

[7] 刘景华,亓佩成,欧洲乡村研究在我国的新推进[J],湘潭大学学报,2019,07(43,4):169-175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景观规划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