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面着力,发展香港竞争优势

2020-10-31 04:15吴幼珉
环球时报 2020-10-31
关键词:香港疫情经济

吴幼珉

本周经济数据显示,多个经济指标在经过一年多的疲软之后,9月份香港出口创近两年来最大增幅,这得益于对内地出口增长了17%。从宏观角度看,内地经济恢复增长显然对香港经济带来了利好影响。

当然,从微观角度看,生活在香港的居民因新冠疫情、失业和房价等经济民生问题面临不小的挑战。不论各方观感如何,香港在疫情中或疫后都需要夯实和发展本身的国际竞争力,笔者认为以下三方面尤为重要。

首先,防控疫情是香港恢复经济的前提。在被证明可靠的新冠疫苗正式推出之前,全球疫情难以有效控制,多地航空业几乎停摆,而香港又是国际航空枢纽之一,经济和劳动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香港体量并不大,不可能依靠内循环来对付疫情经济。尤其是如果香港无法恢复与内地正常经贸和人员往来,旅游等许多服务业更会萧条。因此,需要尽可能广泛地进行核酸检测和推行健康码,并对入境旅客进行检测,争取实现本地零感染,有效防控疫情。短期而言,香港经济虽受到疫情和外围因素的冲击,但那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其次,保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变。在低息环境下,美国股市比其实体经济表现好得多。恒生指数并没有跟着美国指数跑,香港股市IPO业务和对新经济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表现却非常亮丽,同时也聚集一批财经、法律等高增值服务行业的人才在香港发展,形成了一个金融业的人力资源库。

疫情中,香港金融业的表现反映出四个优势:一是背靠内地这个蒸蒸日上的大市场,许多优质企业可以选择在香港上市;二是香港在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信息流通方便;三是香港本地资金充裕、国际资本方便进出,能继续吸引投资者;四是中资企业可避免在美国上市所承担的政治风险。这表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地位不会轻易被取代,也折射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再次,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与1997年的情况相比,现在香港经济实力排名靠前的企业集团仍多是搞地产起家。这反映出新经济在香港尚未取代旧经济,社会也缺乏流动性。房地产资本和金融资金相互渗透,凌驾其他领域增值活动,很大程度地主导了收入和财富分配,是香港地产资本主义的特点。

客观而言,房地产业产生巨额利润,资本往往会对其他长期投资项目却步。储蓄或投资过度集中到房地产市场,地产业规模太大、房租等成本过高,成了香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扶持香港的科创企业及新经济行业,使之逐渐能有立足之势;另一方面也要解决土地供应和居民居住问题,让其他行业发展的房屋土地成本降下来。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香港科创研发与大湾区发展战略结合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在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时,形成另一个经济增长方式,为更多高增值从业员提供就业机会,香港才能巩固和发展起它的竞争优势。▲

(作者是香港资深评论员)

猜你喜欢
香港疫情经济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香港ifc商场
香港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