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

2020-11-02 13:48徐海艳耿桂灵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20期
关键词:骨密度椎体骨质

徐海艳 耿桂灵

(南通医学院 1护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2第四附属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通常呈楔形变,是脊柱骨折中较多见的损伤类型。胸腰椎骨折大多发生在下胸段和上腰段,主要表现为背痛、不敢活动,轻者可妨碍其站立行走,重者其后柱的棘突或韧带均会发生损伤,形成局部后凸畸形,胸腰椎活动严重受限,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老年患者胸腰椎骨折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都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存在密切关联,而对胸腰椎骨折治疗重点在于促使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正常〔2〕。研究发现,使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效果尚可,患者胸腰椎功能恢复较好,但经随访发现有少数患者术后存在再骨折现象〔3〕。

目前,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再骨折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其缺乏统一性,难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南通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接受PKP的14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22例)和非再骨折组(119例)。再骨折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61~77〔平均(69.32±5.17)〕岁;首次骨折距手术时间48~96〔平均(71.71±0.34)〕h;Frankel标准分级:A级6例,B级5例,C级4例,D级7例。非再骨折组男89例,女30例;年龄61~79〔平均(69.47±5.08)〕岁;首次骨折距手术时间48~96〔平均(79.54±0.48)〕h;Frankel标准分级:A级45例,B级23例,C级31例,D级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1.2诊断标准 使用《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4〕进行诊断:①局部疼痛剧烈,无法起立,翻身困难,搬动时患者常感到疼痛程度增剧;②骨折处均有明显压痛及叩击痛;③患者腰背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重病人无法站立或坐起,轻者亦有明显的活动受限、腰背部肌肉痉挛。

1.3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需符合上述相关诊断标准;②符合PVP手术指征者;③临床资料保存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③具有严重精神障碍者;④合并免疫功能异常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⑥脊柱病理性骨折者。

1.4方法 ①所有患者经PVP手术治疗:协助所有纳入者取俯卧位,X线透视(X射线仪器BJI_I型号)确定骨折病灶,标记穿刺点,局部麻醉后,于X线指导下选用PVP专用骨穿刺针于病灶椎弓环外上侧,棘突旁3 cm处及矢状面20°夹角进行穿刺,穿刺到达前椎体1/3处停止,X线确认病灶位置,根据长沙迈诺医疗器械提供的膨胀式骨水泥手术器械进行Osteopal V骨水泥注入,注入时需待骨水泥进入面团期再进行,并于X线指导下缓步注入至病灶椎体内,随时调整注入方向及注入针位置,当填充量达到椎体体积70%~80%时停止,或出现渗透时停止,旋转退针,压迫穿刺点止血,包扎。术后2 d开始佩戴支具,并下床锻炼,且均给予消炎、抗感染、止痛等治疗措施,并给予患者钙尔奇D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441,规格1 g/片)口服治疗,1片/次,1次/d。②分别记录两组年龄、性别、有无骨折病史、有无发生骨水泥渗漏、椎体侧凸有无畸形、骨密度、骨水泥量、Cobb角恢复至正常占比等情况。其中,骨密度经X射线仪器BJI_I型号测量骨密度值;Cobb角采用西门子三维C臂测量;椎体侧凸有无畸形使用X线机检查。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骨折病史占比及骨水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骨折组年龄(≥75岁)、骨水泥渗漏、椎体侧凸畸形、骨密度(<-2.5 S)、Cobb角恢复至正常(<85%)占比均明显高于非再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单因素分析〔n(%)〕

2.2Logistic回归分析 年龄(≥75岁)、骨水泥渗漏、椎体侧凸畸形、骨密度(<-2.5 S)、Cobb角恢复至正常(<85%)均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现阶段,人口构成逐渐趋于老龄化,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正在呈逐渐上升趋势。患者胸腰椎受到屈曲或垂直方向的暴力,造成胸腰椎体骨折,严重损坏脊柱的稳定性,且容易伴随神经及脊髓出现不同程度损坏〔5〕。由于胸腰椎骨折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胸腰椎骨折是由于外力促使胸腰椎骨质遭受连续性破坏,是常见脊柱损伤。老年患者由于多存在骨质疏松,导致致伤因素多为低暴力损伤,如滑倒、跌倒等,常易合并神经功能损伤及其他脏器损伤,将对临床治疗带来一定挑战〔6〕。

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低、骨密度低、术前有陈旧性椎体楔形变及胸腰椎结构异常是胸腰椎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7〕。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基本相符。本研究表明,年龄是造成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由于年龄的增长,患者体内骨流失逐渐加大,远大于骨质生成,造成骨量严重下降,加重骨质疏松程度〔8,9〕。因此,临床应积极防治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对应措施如下:①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酸性物质的摄入量;②指导患者戒烟、酒,控制盐及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加剧钙流失;③指导患者适当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利于钙吸收;④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碱性体质,避免发生骨质疏松;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体内酸性物质积聚,预防骨质疏松〔10,11〕。胸腰椎骨折患者注入骨水泥可恢复椎体强度,提高稳定性,且对伤椎具有支撑作用,减轻日常活动时对机体神经及相关血管造成的伤害〔12〕。有学者指出,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处,可促使相邻椎体间的局部应力增加,促使相隔椎体受力随之降低,出现再骨折风险〔13〕。同时,骨水泥渗漏可能使患者椎间盘退变加速,促使力学分布不均,破坏缓冲应力,提高骨折发生率〔14〕。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有无出现骨水泥渗漏情况。此外,有研究指出,患者骨质疏松越严重,其术后发生再骨折的风险系数越高〔15〕。故临床应建议老年人群定期到医院检查骨骼的健康状况,评估骨折的风险,并应针对性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经相关研究证实,骨水泥注入量达到患者椎体体积的16.2%时,椎体强度的恢复效果较好,达到29.8%时,能够有效恢复椎体高度〔16〕。但因骨水泥易发生占位效应,可压迫椎体周围血管,影响椎体部位血液循环,进而将增加再骨折风险〔17〕。故临床应高度关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有无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警惕再骨折事件发生。有研究表明,Cobb角能够准确反映人体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且角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角度越大,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系数越高〔18〕。 因此,临床应密切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Cobb角,必要时规范佩戴支具,降低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骨密度、Cobb角等为造成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指导患者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并定期给予随访,监督其服药,尽可能控制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减少预后风险。

猜你喜欢
骨密度椎体骨质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