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痛散配合隔物灸法治疗骨折肿痛临床研究

2020-11-02 10:10陈轶琦卢小梅钟志萍孙小勇
光明中医 2020年20期
关键词:灸法肿痛通络

陈轶琦 卢小梅 钟志萍 孙小勇

外伤性骨折是由车祸或暴力引起的骨折,易造成患肢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患者常伴有肿胀、疼痛等症状,若无有效治疗,可能会遗留长期的慢性疼痛,影响正常社会生活。中医学将骨折肿痛归于“筋伤”“骨伤”等范畴,认为与脉络损伤、气血瘀滞有关,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1]。痹痛散由《医宗金鉴》外敷麻药方加减而成,有通络散结、止痛消瘀之效,可配制成敷贴剂、热熨剂、酊剂及熏洗剂等,主要用于骨折初期肿痛的治疗。鉴于此,本研究探讨痹痛散配合隔物灸法治疗骨折肿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医院收治的外伤性骨折患者60例,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原则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5.34±3.21)岁;病程1~36 d,平均(25.23±3.41) d。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5.87±3.59)岁;病程2~36 d,平均(25.57±3.69) d。2组以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依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②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气滞血瘀证辨证标准,主症:骨折,瘀斑,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次症:便秘,尿赤短少,口渴;舌脉:舌苔黄,有瘀斑或质红;脉弦紧或脉浮数。包含1项主症及骨折,>1项次症,并依据舌脉进行确诊。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中、西医诊断标准均符合;②无精神系统疾病者;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并自愿签署同意书;④骨折具有新鲜性,并进行整复固定,功能复位达到3 d者。排除标准:①开放性骨折并有软组织缺损或感染者;②过敏体质或对痹痛散药物成份过敏者;③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不能配合治疗或中途退出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骨折后采用常规对症止痛支持治疗,采用20%甘露醇(江苏金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761)250 ml行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

1.4.2 治疗组实施痹痛散配合隔物灸治疗,痹痛散药物组成:川乌、草乌、天南星、法半夏、蟾蜍、川椒、肉桂、川芎、当归、白芥子、细辛、白芷、马钱子、两面针、乳香、没药、蜈蚣。采用痹痛散,按比例制成粉剂,以医用凡士林为基质,倒入适量痹痛散,搅拌而成痹痛膏。采用隔物灸(厂家:上海纯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将药膏摸匀平摊在隔物灸上贴敷于骨折局部肿胀疼痛部位,1次/d,保留4~6 h/次。2周/疗程,共治疗2周。

1.5 观察指标①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痊愈:证候积分降低≥95%,疼痛、肿胀等症状消退;显效:证候积分降低≥70%,疼痛、肿胀等症状好转;有效:证候积分降低≥30%,疼痛、肿胀等症状有所缓解;无效:证候积分降低<30%,疼痛、肿胀等症状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4]评估2组疼痛情况,在0~10的标尺上标注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③治疗2周后,比较2组肿胀程度[5]:轻度:较正常皮肤肿胀,存在皮纹;中度:肿胀较明显,皮纹消失;重度:肿胀很明显,皮肤紧张,无筋膜室综合征。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低于治疗组的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例,%)

2.2 疼痛评分治疗前,2组N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2组NRS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例,

2.3 肿胀程度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肿胀程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肿胀程度对比 (例,%)

3 讨论

近年来外伤性骨折发生率不断增长,包括肋骨、肱骨近端、桡骨远端、髌骨、踝部等骨折,骨折造成血管损伤,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患者常伴有肿胀、疼痛,严重者出现扭曲、缩短等畸形,造成运动功能障碍。因此,临床需重视骨折后消肿止痛的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对机体的损伤。

目前,临床常采用口服止痛药物、静滴药物等方法治疗骨折后肿痛,可较好地缓解病症,但长期用药会造成一系列不良作用,治疗效果欠佳。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在骨折治疗中优势显著,其认为骨折肿痛是由于身体遭受创伤使经脉受损,导致血液受阻塞,气血不强盛,进而出现肿胀、疼痛[6]。本研究采用痹痛散配合隔物灸法治疗,药方组成包括川乌、草乌、天南星、法半夏、蟾蜍、川椒、肉桂、川芎、当归、白芥子、细辛、白芷、马钱子、两面针、乳香、没药、蜈蚣。其中,君药为天南星、草乌,可通痹散结、祛风湿;臣药为肉桂,可通络止痹、温经散寒;佐药为白芷、细辛,可燥湿止痹、祛风散寒;马钱子可消肿散结、止痛通络;两面针可解毒消肿、行气止痛、化瘀活血、通络祛风;乳香可止痛行气、活血消肿;蜈蚣可通络止痛;川芎可祛风止痛、行气活血;当归可补血活血;白芥子可通络止痛、理气散结。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芎可舒张血管,缓解血液高凝状态提高血液流动速度,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有效消除肿胀、疼痛;当归含有阿魏酸、多糖、挥发油等成分,可增强机体造血功能,有效抗炎、阻碍血小板集聚,消除患肢肿痛[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NR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较低,表明骨折肿痛应用痹痛散配合隔物灸法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疼痛,缓解患肢肿胀。分析原因在于,以现代中医外治法的隔物灸法治疗为介质,配合祛风通痹、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传统中药痹痛散,具有无创性,且简便快捷,无需口服或静滴药物,不良作用小,可有效促进血管舒张,利于机体血液循环,对缓解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效果较好[8]。

综上所述,骨折肿痛患者应用痹痛散配合隔物灸法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肢体疼痛、肿胀,利于患者转归。

猜你喜欢
灸法肿痛通络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小方子治疗咽喉肿痛
自拟吉杰呐博“粗茎秦艽”散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痛40例
复明胶囊疑致手部肿痛1例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