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对胸痹心痛患者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2020-11-02 10:11
光明中医 2020年20期
关键词:心痛胸痹情志

张 楠

胸痹心痛是常见的心系病症之一,其重症为“真心痛”,现代医学属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范畴[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和生活压力的加大,胸痹心痛的发病率明显提高。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胸痛放射至后背,多数患者会伴有一定的焦虑、烦躁等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胸痹心痛患者需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愉悦,遵医嘱服药、科学饮食、合理作息等,方能稳定病情,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3]。中医学认为胸痹心痛疾病的发病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情志失调还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病情加重。本院对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和穴位按摩,促进了患者负性情绪的缓解,改善了遵医行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200例患者来源于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诊治的胸痹心痛患者,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随机将200例患者分入2组:对照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 45~77岁,平均(65.5±3.9)岁;病程1~8年,平均(4.2±1.1)年。观察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47~78岁,平均(65.8±4.2)岁;病程1~10年,平均(4.4±1.2)年。2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②年龄40~79岁,性别不限;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病者;②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甲亢、颈椎病、胃肠道疾病等引起的胸痛患者;③合并重度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患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认知交流障碍者。

1.3 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宣教、认知干预、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生活干预、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和穴位按摩:(1)中医情志护理。中医学认为七情受损可能导致气血逆乱,进而损伤脏腑,引起疾病。情绪乐观,七情反应适当,当悲则悲,当怒则怒,悲而不消沉,怒而不过,则有利于病情康复。本院结合情志理论和患者的个体化特点,采取如下情志干预措施:①沟通法。胸痹心痛患者多伴有精神紧张状态,护理人员在床旁主动与患者沟通,讲一些利于患者心神愉悦的事情,达到以情制情的效果。例如:结合患者的个人兴趣爱好讲一些笑话故事、生活中的小故事、戏剧等,鼓励患者诉说开心的事情,使患者产生喜悦开心的心情,克制忧虑等情绪。痰湿内阻证患者多萎靡不振、情绪冷淡、自卑,护理人员在床旁主动给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自我护理方法等,请志愿者和病情康复良好患者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心肾阴虚证患者多伴有焦躁情绪,护理人员主动关心患者,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患者,同时请家属多劝慰患者避免情绪紧张、焦躁,努力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配合治疗。②以情移情。在护理工作中,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病情、性格、爱好、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等,指导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听收音机、听戏剧、参加适量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避免患者将过多注意力集中在疾病上,从而减轻患者的抑郁、紧张等情绪,保持心情愉悦,使紊乱气机得以调整,气血疏通。③宣泄解郁。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宣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并适当的引导患者的所思所想,鼓励患者分析自己的想法,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建立起正确的认知和思维模式,放松心情,能自觉调节情绪,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④释疑解惑。本次研究中的胸痹心痛患者年龄偏大,不少患者对疾病存在错误认知,易产生恐惧、焦躁、绝望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在床旁主动与患者交流,引导患者说出心中的疑惑,耐心讲解发病原因、危害、治疗方法、预后、自我护理管理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且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主动分析自己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行为对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逐渐建立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⑤以情养情。护理人员主动对患者家属开展健康宣教,让家属认识到情志护理对于患者康复的意义,鼓励家属陪护患者时多安慰鼓励患者,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感染患者,让患者保持心情愉悦;指导家属多与患者沟通,相互彼此开导,达到去忧除烦效果。(2)穴位按摩。采用循经穴位按摩法,沿着心包经的循经路线,自患者胸部开始,其次是臑内穴,前臂到手掌,依次进行有节奏的按压,先左后右,反复按压,手法力度适中,以患者能感受到酸胀痛感为宜,每次15 min,每日2次。

1.4 观察指标于患者入院时、入院3 d后、入院7 d后分别应用SAS、SDS量表评测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采用百分制计分,≥50分表明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于患者出院3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调查遵医行为,其中包括规律服药、科学饮食、适度锻炼、合理作息4个方面。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 d、7 d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出院后3个月的遵医行为评测,观察组患者在规律服药、科学饮食、适度锻炼和合理作息的遵医行为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比较 (例,%)

3 讨论

胸痹是正气亏虚、痰浊、瘀血、寒凝、气滞等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以膻中或胸部发作性的憋闷、疼痛感为主要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证,是慢性心系疾病,加强辨证施护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情志是人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正常的情志活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是情志活动失调可能引起人体气血不畅,进而影响脏腑功能,诱发各种疾病[4]。《黄帝内经》中有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上均表明人的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当人的情志长期得不到舒畅时,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等。情志护理是在中医情志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护理措施,其运用科学的护理方法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情志舒畅,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5]。本院对胸痹心痛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在情志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制定一系列的情志护理干预方案,善于运用多种情志纾解办法,促进患者不良情绪缓解,时刻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促进病情控制,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情志护理中强化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有正确的认识,有助于患者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提高遵医行为。同时情志护理的实施加强了护患交流沟通,有利于消除护患双方的误解,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爱护,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穴位按摩是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之一,目前已在临床多种疾病护理工作中得到应用。通过按压刺激穴位来疏通经脉、调理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6]。本次研究中选择循经心包经进行按摩,心包经外循于上肢屈侧,与人体的心脏功能调节密切相关。对胸痹心痛患者按摩心包经上的穴位,能起到疏通经络、清除瘀阻作用,促进患者病情稳定,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而且穴位按摩能调理患者的气血、脏腑功能和阴阳平衡等,利于患者情绪平稳,减轻负性情绪。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入院3 d、7 d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01;且观察组患者的规律服药、科学饮食、适度锻炼和合理作息的遵医行为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情志护理与穴位按摩配合应用,稳定患者的情绪和病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遵医行为,反过来又进一步控制病情发展,预防疾病反复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中医情志护理联合穴位按摩在胸痹心痛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缓解,提高遵医行为,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痛胸痹情志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心痛的感觉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辨证施护胸痹60例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胸痹心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1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