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宏观”翻译的要点与方法

2020-11-02 02:21许博识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宏观要点方法

许博识

摘要:江苏高考题型变化以后,文言文翻译的分值又有所增加。在文言文翻译中,很多考生都不注意文言文的“宏观”翻译。本文以两道题目为例,具体阐述文言文翻译“宏观”意识的缺失以及把握“宏观”翻译的注意要点,并指出除了要掌握微观层面的具体方法,还须要掌握宏观方面的翻译方法——三四三原则。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要点;方法

江苏高考题型变化以后,文言文翻译的分值又有所增加。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得分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只关心考查翻译的句子,不顾上下文语境。甚至有的学生做文言文题用时很短,原因是他根本不须要看完全文,只要做好几道选择题,再翻译完几个句子就结束了。如果碰到简单的翻译句子尚可应付,但是如果碰到稍微难一点的句子,须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翻译的时候,就“原形毕露”了。

一、“宏观”翻译的意识缺失

请看下面两个典型的例子。

例1:江苏省泰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言文《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中的翻译第1题:

(1)尊己者,敬之如臣事君;下己者,慈之如母畜子;敌己者,友之如兄弟。

学生翻译为:尊敬自己的人,就像臣子侍奉君王那样尊敬他;比自己小的人,就像母亲蓄养孩子那样去慈爱他;与自己为敌的人,就像兄弟一般去友爱他。

这个学生的翻译完全是按照句子的字面意思去翻译的,可以说是“严丝合缝”。但是根据答案给分只能给0分。这种现象在文言文翻译中很常见,很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费力不讨好”?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根本不看上下文语境。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句话的前后语境:

选文第1段简单介绍了太夫人以及写这篇志的原因。第2段介绍了太夫人的品行:“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既事舅姑,周睦姻族以及太夫人教古赋十四首。”第3段开头说:“先君之仕也,伯母叔母姑姊妹子侄虽远在数千里之外,必奉迎以来。太夫人之承之也。”之后就出现了考查的翻译句。最后讲述“诸姑之有归,必废寝食,礼既备,尝有劳疾”。

综合所考查句子的前后语境来看,太夫人的品行是非常好的:知书达理,施仁行孝。相夫教子,睦亲悦人。那么在翻译的时候怎么能出现“尊敬自己的人,怎样怎样”“与自己为敌的人,怎样怎样”,这种分类讨论在这篇文章的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先父在做官的时候,伯母叔母姑姊妹子侄,即使远在几千里之外,但都一定把他们接过来,太夫人承办这些事。”太夫人大老远的把亲戚们接过来,结果把亲戚们分成了“三六九等”?尊敬自己的怎么怎么样,与自己为敌的怎么怎么样,这可能吗?这和太夫人整体的人物形象能吻合吗?抛开语境,单纯翻译,哪怕句子的所有语素都翻译过来,也将是徒劳的,令人忍俊不禁。

该句的正确翻译为:比自己辈分高的人,她就像臣子侍奉君王一样恭敬;比自己辈分低的人,她就像抚养子女一样慈爱;和自己辈分一样的人,她就像兄弟一样友爱。这里的“尊己”应当翻译为“比自己的辈分高”;“下己”应当翻译为“比自己辈分低”;“敌己”应当翻譯为“和自己辈分相同”,“敌”是“匹敌,相当”的意思。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出太夫人“睦亲悦人”的性格特点,否则只能是胡乱翻译。

从考查的角度看,这句话的考查是非常好的。高考文言文翻译尽管不能全考这样的句子(毕竟难度太大),但是至少还是要有一些的,这样才能考查出学生翻译水平的高低。

例2: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言文《明儒学案》中的翻译第1题:

(1)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

学生翻译为:试卷上罗列了诸生的姓名,不为它们封满,说:“我尚且不自信,怎么能够相信别人呢?”

学生的这句翻译又是完全不顾上下文语境。尽管字面翻译“貌似正确”,但结合上下文语境一看,就出问题了。

我们还是先来好好看看上下文语境是怎么样的。这句话出现在选文的第一段,首先介绍了陈选的基本情况:“礼部试,置第一。”“授监察御史,罗一峰被谪,先生抗疏直之。”巡查江西,改变了以往“藩臬素服入见”的习惯,不久,到南畿督学,完全以考查德行为主。之后就出现了考查的翻译句。翻译句后的语境是:每次出巡所辖地区时,他就留宿在学宫中,生员分房诵读功课,入夜灯火闪烁暗弱,先生让两支蜡烛在前面作引导,绕行学舍,督促诸生勤勉学习,不可懒惰,诸生的读书风气因此完全改变。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我们可以得知,陈选的任务是督学,他是要对学生有所考查的。基于此,翻译句中的“试卷列诸生姓名”应当翻译为“试卷上写着诸生的姓名”,翻译句中的“不自信”应当翻译为“不相信自己”(此处应当是宾语前置句式)。“何以信于人”应当翻译为“又凭什么被人相信呢”(此处应该翻译为被动句)。既然这样,陈选是“相信自己”的,那前面的那句“不为弥封”就应当翻译为“不加以密封”,一个都不封,完全相信自己是公正无私的,这也符合一个督学的身份及前后文对他本人的刻画描写。因此,绝不能翻译为“不为它们封满”之类的意思,尽管“弥”有“满”的意思。

二、“宏观”翻译的要点

关注文言文的“宏观”翻译,须要把握好文言文的语境。有了这个意识,才能使翻译更合情、更合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把握语境”呢?

1.    注重整体意识

把握文言文翻译的语境,至关重要。首先须要注重的就是要有整体意识。所选文言文一般都会有一个“中心”,阅读和翻译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这个“中心”,即所谓要有整体意识。我们在翻译所考查句子时,首先应该先去想想这个“中心”,一旦发现翻译的句子意思背离了这个“中心”,这个时候就应该“引起注意”了,很有可能我们哪里译错了,这就是文言文翻译时的“自检”功效。比如上文例1,太夫人知书达理,施仁行孝,相夫教子,睦亲悦人。这就是选文的“中心”。翻译时要牢牢把握这个“中心”,不仅不能背离,甚至还要有意识地往这个“中心”上靠。

2.    落实前后勾连

把握语境,前后勾连也非常重要。“瞻前顾后”是文言文翻译时必须要用到的方法。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让我们的翻译更准确。翻译时须要借助前后勾连来使我们的翻译更合理。比如例1,前后勾连时发现,第3段开头说:“先君之仕也,伯母叔母姑姊妹子侄虽远在数千里之外,必奉迎以来。太夫人之承之也。”之后是考查的翻译句;后面讲述“诸姑之有归,必废寝食,礼既备,尝有劳疾”。勾连前后我们发现,先父做官时,太夫人“奉迎”,这是何等地尊敬!之后“诸姑出嫁”,太夫人又是“废寝忘食”。这又是何等地尽心!因此,实在不应该在太夫人身上放置任何“贬义词”,否则都是没有做到“前后勾连”。

3.    符合生活逻辑

把握语境,还须要符合生活逻辑。翻译句子,符合逻辑也是重要方面。逻辑不通,则情理不通。很多考生只管翻译一时“痛快”,不顾生活逻辑,这其实就是翻译能力低下的表现。相反,还有一些考生,他们在翻译时,很好地关照到了生活逻辑,我们说这样的考生思维更加全面。比如例2,既然陈选的任务是督学,他怎么能不相信自己呢?既然“相信自己”,那就应该“不加以密封”,一个都不封,完全相信自己是公正无私的,怎么能够翻译为“不为它们封满”呢?这就是不符合生活逻辑的体现。

三、“宏观”翻译的方法

在文言文的翻译中,除了要掌握微观层面具体的方法,还须要掌握宏观方面的翻译方法——三四三原则。

1.30%的精力用在知悉翻译元素上

第一个字“三”表示考生在拿到翻译句子后先要花上30%的精力,看看都需要你翻译什么,翻译的句子都由哪些元素构成?这是考生翻译的基础。整个句子的翻译是要以它们为基本组成部分的。比如例1中出现了这些元素:“尊己者、敬之、如臣事君、下己者、慈之、如母畜子、敌己者、友之、如兄弟。”例2中出现了“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等这些元素。可以先粗浅地按照字面意思试译一下。这里面有一些元素的翻译意思是确定的,可以先确定下来,也为后续的翻译打好基础,比如“试卷列诸生姓名”,这句话的含义基本确定,即“试卷上写着诸生的姓名”;比如“敬之如臣事君”,这句话也不能翻译出别的花样来,只能翻译为“就像臣子侍奉君王一样恭敬他”。做到此,算是完成了翻译的第一步——做好了基础工作。

2.40%的精力用在结合上下文的語境上

第二个字“四”表示考生完成第一步后,接着拿出40%的精力用在结合上下文语境上。结合上下文语境,前后勾连,少则要看翻译句的前后句;多则可能要关注到前后文中的内容。除了范围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整体意识”。“整体意识”往往指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例1中的太夫人“知书达理,施仁行孝。相夫教子,睦亲悦人”;例2陈选的“刚直耿介,恪守礼数,重视德行,恪尽职守”。有了“整体意识”,在翻译的时候最起码不会犯“原则性、方向性”上的错误。当然,更须要符合生活逻辑。如例1,从很远的地方请人家过来的,怎么可能把亲戚们分成了“三六九等”?如例2,“相信自己”,干嘛还用“封满”呢?从某种程度上说,知晓了第一步中的语素后,都可以适当将大脑放空,好好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看看这些语素有可能的“逻辑排序”,这样被原句束缚影响可能才会被降到最低。

3.30%的精力用在字斟句酌上

最后一个字“三”表示考生须要用最后的30%的精力,在结合上下文语境的情况下,重新字斟句酌,考虑翻译的精准。文言文的翻译讲究“字字落实”,最后一步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避免前面的“胜利果实”无端漏掉。当然,如果做好了前面两步,这一步将会变得“相对轻松”。考生只须要根据前两步把翻译的句子“文从句顺,字字落实”了就大功告成了。特别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把该补充出来的地方补出来,注意原句的语气,甚至还要注意原句的修辞等等。

文言文翻译,历来都是考试的难点。从江苏卷这几年的高考来看,还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加之今年翻译的分值还有所增加,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多数时候,我们的老师可能更多地是从微观层面教学生如何多积累实词,多积累虚词。这本无可厚非,但当我们面对学生字都会翻译,就是整个句子意思“翻译反了”的时候,我们可能就要关注翻译的宏观方面了。

参考文献:

[1]   韩少辉.文言文翻译要领[J].中学语文教学,2003(04).

[2]   江勇.因难见巧话翻译[J].中学语文教学,2010(11).

【责任编辑 关燕云】

该文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青年教师专项立项课题“技术语文:推动教师与学生学科关键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192104499)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宏观要点方法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书写要点(十)
书写要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