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达成的动态评价方法

2020-11-02 02:32胡文华
科技风 2020年28期
关键词:工程认证

摘 要: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是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内容,也是证明人才培养达到工程认证通用标准的重要手段。常用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方法中的评价对象是认证专业的毕业生,评价活动发生在当次评价对象毕业之后,评价结果不能指导跟当次评价对象有关的教学活动。针对常用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毕业要求达成的动态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跟当次评价对象有关的教学活动,使得当次评价对象能受益于评价活动,为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形成性指导,深化了工程认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理念。

关键词:工程认证;毕业要求;动态评价;评价对象

一、概述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人才进入职业生涯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是实现国际互认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的重要基础[1]。我国于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2]。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了的工程专业本科学位将得到该协议所有正式会员的承认,这是推进中国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关键,对我国技术人才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指出,认证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可衡量的、覆盖通用标准的毕业要求,必须说明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即进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3]。该评价通常包括:确定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设置和评价各指标点的支撑教学活动,汇总评价结果并给出改进建议。常用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方法都是针对认证专业的毕业生[4]。显然,其评价活动发生在当次评价对象毕业之后。这意味着,评价结果对跟当次评价对象有关的教学活动没有指导作用。

工程认证强调合理评价与持续改进,将认证专业的全体学生作为服务对象,要求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改进机制[5]。持续改进原则不但适用于教学活动,也应当适用于工程认证自身。因而,许多学者基于工程认证理念改进了教学活动[6],也探讨了工程认证自身的革新[7]。基于持续改进的理念,本文在提出了毕业要求达成动态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跟当次评价对象有关的教学活动,可为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要求达成度提供形成性指导,强化了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对认证专业持续改进教学活動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身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二、常用评价方法

与图1类似,利用相同的计算步骤,可以得出该级学生的其余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动态达成情况。进一步,按照公式(5),可以得出该级学生的各毕业要求的动态达成度Df1,v。图2给出了该级学生的毕业要求1-4的达成情况,可以看出,该级学生的毕业要求1、4未达标,毕业要求2、3达标。相比毕业要求2、3,该专业在第4和5学期应该重点关注毕业要求1的达成情况,在第5和6学期应该重点关注毕业要求4的达成情况。反之,如果采用常用评价方法在第8学期末才开始评价,评价完成时学生已毕业离校,评价结果对跟当次评价对象相关的教学活动没有任何指导作用。

由算例可知,采用动态评价方法,专业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从而改善当次评价对象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相较于常用评价方法,毕业要求达成动态评价方法确实能提供更细致的反馈性数据支持,对提高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度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都更具形成性指导作用。

五、结论

毕业要求达成的当前常用评价方法中的评价对象是毕业生,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用于反馈调整当次毕业要求达成度,并且当次评价对象不能受益于评价活动。本文提出了毕业要求达成动态评价方法,通过算例分析说明该方法可对专业的每级学生从其进校开始进行持续地评价,能为认证专业提高毕业要求达成度提供形成性指导,扩大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面向全体学生的范畴,深化了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理念。毕业要求达成动态评价方法对认证专业持续改进教学效果和工程认证自身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文雪,王孙禺,李蔚.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研究与建议.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5):22-26.

[2]孙晶,张伟,任宗金,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的成果导向评价.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04):117-124.

[3]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

[4]张立强,龙红明,李杰,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中国冶金教育,2017(05):1-6.

[5]李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改进.教学研究,2016(02):51-54.

[6]穆浩志,薛立军,牛兴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制图课程大纲的改革与实践.图学学报,2016(05):711-717.

[7]梁涛,高新勤,陆馨,等.“教学状态数据库”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中的应用及启示.高教学刊,2017(02):45-47.

[8]蔡述庭,李卫军,章云.工程教育认证中毕业要求达成度的三维度评价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2):71-76.

基金项目:2018年8月,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基于工程认证的在校生学习状况形成性评价预警体系》(ZD18-01)

作者简介:胡文华(1982—),男,汉族,湖北黄冈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机电工程。

猜你喜欢
工程认证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土木工程模型试验教学探索
面向工程认证的智能制造课程群设计
基于工程认证和成果导向教育的工程软件教学改革方案
关于高校课程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思考
工程认证背景下“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与探究
工程认证背景下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促进传热学基础实验平台与机械工程科研融合的探索
面向工程认证的软件项目管理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工程认证及成果导向教育的环境工程专业体系构建
基于现代加工技术的冷挤压技术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