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枫:古典音乐轻松听

2020-11-02 02:42
新晨 2020年1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我会音乐

一千六百多年前的诗人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今天我要说,好音乐,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定当击节赞叹!浮一大白!

几十年来,我不遗余力地劝身边的朋友和小伙伴抓住一切机会多听音乐,他们有的从善如流,从此走上爱乐之路;有的则固执己见,认为没有音乐,日子也照样过,反倒是爱上音乐,既要费钱又占用很多时间。

没错,听不听音乐和买房子、图温饱、加薪晋级确实没什么直接联系。不听音乐,也不大可能把你的生活过坏。

但是,难道你就对听了音乐之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朋友圈,会发生怎样的神妙变化,一点都不好奇么?

我始终认为,一切奇迹都源于尝试,你的人生也不例外。所以,那些有意无意屏蔽音乐的人,其实是在放弃让自己变得更美好的可能啊!

又有人说,我听音乐啊,我喜欢听爵士听摇滚听流行,就是受不了古典音乐,因为太难懂了。

首先,我恭喜你,你的耳朵没有浪费,你已经开始聆听了。接下来我要问,在这个信息如此畅通发达,交互如此便捷的时代,如果你还用“听不懂”“好难懂”来表示对某一领域某一事物的一无所知,这已经是一件不怎么有面子的事了。

因为如果你想了解,现如今没有完全封闭的知识,“听不懂、看不懂”只能代表你自身闭塞的态度,或可以总结为一个字——“懒”。

我想你也不是真的“懒”,而是曾经有很多“故作高深”的人把古典音乐描述得厚重遥远、严肃晦涩,把你给唬住了。

想想看,你本来打算欣赏一段音乐放松一下,却被劈头盖脸地堆上了一堆抽象难测、庞大繁复的专业概念,你还能把音乐当作你生活的陪伴吗?

这个时候,压力自然而然地也就来了,你要么知难而退,从此远离;要么硬着头皮强迫自己听,逆水行舟,把自己搞得很累,听不出所以然了,便自然产生“果然听不懂”的焦虑。

问题出在哪儿呢?

首先,我们走近音乐,不从专业理论入手,而是通过我为你精选的、在我看来最容易勾起你兴趣、或者说是最容易使你上瘾的音乐,先给你听,然后在听的过程中,从感觉到感知,循序渐进。

在充分享受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兼顾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体验、最不可错过的硬核知识。我会尽可能帮助聆听者克服盲区,打消误区,甚至还可以曲径通幽,绕道而行。

关于音乐的构成及内在逻辑,职业作曲家和音乐学者尽可以通过音阶、调性、曲式、和声、对位、配器来创作和分析,以求臻于完美。

而我们,这个时候就应该拿出美食家的态度,好吃的就多吃点,不好吃的,浅尝辄止,对口味不佳的还要批评几句。

相对于电影、戏剧、芭蕾舞和美术的爱好者来说,音乐爱好者的门槛被刻意地提高。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热爱音乐需求的人,就一定要首先搞懂曲式、调性、和声和配器?

为什么不能当一首乐曲响起的时候,你能像评价一首流行歌曲一样,说出好听或不好听的直接感受?

你很容易因为一首歌,迷上唱歌的人,但可能不大会注意到这首歌是谁作词作曲。但是对于忠诚粉来说,他是一定要去连词曲作者一起爱的。

古典音乐的接受也可以是这样的起步,因为你喜欢,因为你爱,你会不断加量,不断去听一系列美不胜收的好音乐,以至于越来越爱。

然后,你希望了解音乐和你产生共鸣的原因,希望了解你为什么对某类音乐特别带感。

最后,你迫切想知道,这么与你产生和谐共振的音乐,它的来历,它的前世今生。这是每一位走进音乐的人,几乎无一例外的必由之路。

我开这门古典音乐轻松听课,只是把这个道路的进程速度加快了。我会根据我许多年的聆听经验,把我的学习成果里最精华那一部分与你分享。

记住,我首先是一个资深爱乐者,是一个和你一样热爱音乐却没有经过所谓“专业”培训打磨的“无证上岗者”,但正因如此,我才知晓爱乐者和音乐专业学生的需求差异,也更能洞察一切音乐传播与接受的误区。

进入音乐,如果不是以专业学习为目的,一般的路径都是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音乐深深打动。

比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场景,男主人公Andy冒着被惩戒的危险向整个监狱播放了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选段“微风轻拂”,狱友仿佛在歌声中听到了自由,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他们所有的人都傻愣在那里了!

我还听说一个故事,发生在波士顿的音乐厅里,也是莫扎特的音乐,奏完之后,场内一片寂静,一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Wow”的一声感叹!激起全场沸腾的掌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理解了这声“Wow”,以至于乐团用了几天的时间在寻找这位给大家带来最自然、最满足、最具品味的一声喝彩。

音乐家说,这一声“Wow”让他们感到付出的一起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这是音乐深入人心的最佳证明。

我想,如此感人的时刻,一定比音乐会后听听专家针对音乐演奏的音色、音准、节奏和对作品的结构、调性、对位等进行技术分析和评点,要有趣得多,也受用得多。

我们总喜欢说,美好的东西有时候不那么具有实用性,古典音乐对一个人的存在来说,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它首先需点燃你的兴趣,而不是作为一门可以装点门面的学科,要你从一开始就去追求所谓的“懂”。

还没有开始听,就拿着乐理知识、音乐入门、音乐词典进行死记硬背。别说音乐了,就算你现在用这种方式去学习英语,都是很落后的了,现在学英语都讲究对语感的重视,会说,和说地道比什么都重要。

即便如此,即便我們一起进入“大酒仙”陶渊明所谓的“不求甚解”境界。

但是,人类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有刨根问底的好习惯,在不影响你轻松而舒适心情的前提下,我还是希望能把更多的关于音乐的背景、故事、知识和我的感想、聆听经验甚至研究成果告诉你们。

比如,我讲巴赫,我会指出他人生的哪个阶段桀骜不驯,哪个时期随遇而安,他并没有通常认知中的那种神圣或高高在上,他其实很享受世俗生活,很家常,挺社会,为了挣钱还可以忍辱负重。

讲贝多芬,我会让他的人间形象更全面,同时也会指出贝多芬的情商在那个时代的音乐家里面绝对是战斗机水平。

我讲柴科夫斯基,会涉及到他的复杂人格,会分析他的人际关系。

我讲肖邦,可能要结合双鱼座的特点来探索肖邦隐秘的内在世界。

我讲德彪西,会告诉你,他如果不当作曲家再去处处碰壁,就有可能转行做时尚先生了。

我会讲布鲁克纳虔诚与自卑导致他活的真心憋屈;也会讲瓦格纳总是梦想成真的励志价值,还有一个人一味任性的种种好处。

我相信这些对你理解音乐,扩充你对音乐的想象力都会有所启迪,此刻,你的心情也一定放松下来,那么,音乐也就自然进入你的心田。

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听到某段旋律,你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甚至无来由的伤感难过,或者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会渴望轻轻抚摸爱人的长发,会想拥抱你所爱的人,会觉得太阳好暖,月亮好柔,凌晨的空气格外清爽。你会觉得这个世界,真是美妙。

所以,相信我吧!我推荐给你听的音乐都是至美的,唯其美哉,它才是最真诚的,最贴心的。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我会音乐
浅析古典音乐欣赏的技巧
乐随心动与古典同行
我会分辨
我会玩
音乐
听点古典音乐
白岩松与刘雪枫对谈:古典音乐与我们的生活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