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通识课:改变你和世界的1000本书

2020-11-02 02:42
新晨 2020年1期
关键词:哈佛大学哈佛教授

这里是“哈佛通识课:改变你和世界的100本书”拥有383年历史的哈佛大学来到了你的家,100位哈佛教授成为你和朋友、家人的阅读导师,亲自为你遴选100部改变世界的经典著作。

我们会来到柏拉图的麦田,莎士比亚的戏院,马克思的大英图书馆……

没有抽象的理论,没有复杂的概念,哈佛教授们将用故事带你走进那些人类历史上的关键时刻,与那些改变人类思想和历史的伟人对话。让名著不再高不可攀,让思想回归生活,相信这100集课程,会成为你和家人每周共享的一段充实时光,如一盏灯,温暖你,照亮你。

“你好,我的名字叫包弼德,我在哈佛教中国历史。”

“我是MartinPuchner,我在哈佛的英文系和比较文学系任教。我研究的对象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文学。”

“你好,我是JoyceChaplin,我在哈佛大学历史系任教。”

“大家好,我是伊丽莎白·兰百克,我在哈佛大学科学史系任教。我教的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学、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学等人文科学。”

“大家好,我是DavidHowell,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教日本历史。”

这100位来自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的教授,将和你分享100本影响世界的书。

听,现在是古典时期的雅典,在那里,哲人苏格拉底在饮下毒酒之前,留给人类最后的遗言:

“分别的时刻到了,我们会各走各的路,我去死,而你们继续活着,哪一条路更好,只有神才知道。”

听,现在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伦敦的环球剧院人声鼎沸,那里正在上演莎士比亚刚刚完成的《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间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你还将去到工业革命前期的苏格兰,在那里,刚刚结束欧洲大陆旅行的亚当斯密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写作他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

“每个人都不断努力为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当然,他所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但是,他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自然会,或者说,必然会使他青睐最利于社会的用途。这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尽力达到一个他并不想要达到的目的。”

我们会去到18世纪的德国,那里有一个叫葛底斯堡的小镇,住着一个古怪的单身男人,他每天早晨五点起床,下午四点准时出门散步,精准得就像计时器一样。他是康德,他在那里完成了三大批判,标志着西方哲学史一个新的转折:

“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我们还会来到刚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满目疮痍的欧洲,那里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纳粹主义兴起,拥护希特勒的势力不断壮大。在维也纳,73岁的弗洛伊德刚刚完成了他的晚年著作《文明及其缺憾》,对人类命运作出悲观的预测:

“大多数人并不真的想要自由,因为自由包含责任,而大多数人害怕责任。”

我们还会去到20世纪的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解放黑奴宣言》虽然摧毁了黑人奴隶制度,但是黑人还远未获得他们应有的权利、自由和尊严。

马丁·路德·金说:“我有一个梦

想。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来到百家争鸣时代的中国,武士时代的日本,和处于混战之中的拉丁美洲。那里弥漫着神秘而孤独的色彩,就像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的那样: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100本书,就像100条通向人类伟大思想的道路,100个人类争取自由、走向理性、超越自我的高光时刻,它们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科学、美学、经济等八大学科领域,你的知识版图因此越来越宽阔,也越来越完整。在辽远的疆域和漫长的历史中,你会与古希腊的英雄相遇,与疯狂的堂吉诃德相遇,与博学的浮士德相遇,与印第安的先知黑麋鹿相遇……而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双重的听觉享受,一集哈佛教授的英文原聲,和一集制作精良的中文译制,所以无论你是不是精通英文,你都可以在这里收获丰富的宝藏。

我们真诚地希望你在聆听过100位哈佛教授的精彩讲述之后,能够走向更伟大的经典,成为更出色的自己,就仿佛是曾经站在世界屋脊的山巅,俯瞰过这个精彩的世界。

猜你喜欢
哈佛大学哈佛教授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85%哈佛新生反对特朗普
理想
哈佛讲堂里的狗
哈佛讲堂里的狗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
开心格格
哈佛的学生不快乐
哈佛大学图书馆训言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