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与理智:你不得不知的世界金融史

2020-11-02 02:42王天孜
新晨 2020年1期
关键词:英国政府理智牛顿

王天孜

金融,历来被认为是“钱生钱”的游戏。金融政策的调整,泡沫的破裂,经济的震荡与回落,无不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对于我们每个人,这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在追求金融利益的过程中,为什么有些人因为嫉妒贪婪丧失了理性,甚至变得癫狂,最终导致了一场又一场资金泡沫和金融危機,不仅使自己倾家荡产,也给国家经济带来重创?为什么有些人却异常理性,见微知著,深入观察和思考,不仅发现了其中的商机,给自己带来了超额的收入,同时也推动了人类金融史的创新和发展?

张志前博士的新作《癫狂与理智:你不得不知的世界金融史》就是一把帮助我们掌握金融来龙去脉的钥匙,帮助我们看懂金融的密码。

本书通过36个经典的故事,给大家讲述了百年金融跌宕起伏的历史,将人性的果敢和谨慎、贪婪和恐惧,将金融发展史中的机遇与挑战、成功与失败,演绎得淋漓尽致。

保险业,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的古埃及,当时的石匠经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为了共同抵御灾害,石匠们就自发成立了互助基金并签署协议。而在14世纪航海业发达的意大利,为对冲远洋贸易的风险,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份商业保单。

1666年伦敦大火燃烧了五天五夜,80%的建筑被毁,20万人无家可归。在这场灾难之后,巴蓬医生和友人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火灾保险营业所。

我们熟知的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能传承六代,就是基于信托,从而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传言。

说起欧洲金融史上的泡沫事件,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最为有趣,连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牛顿也深陷其中。

1701年,英、法等国为争夺西班牙王位及其殖民地和海上霸权,爆发了战争,战争进行了十三年,消耗了英国王室大量的财富,欠下了一屁股债务。为此,《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提出了一个解决英国政府债务的妙招,让王室向某些企业授予权力,垄断某地区的贸易,然后再从那些公司获取部分利润,以便让政府偿还这笔债务。丹尼尔·笛福的这个构思,很快就引起了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牛津伯爵的极大兴趣。在牛津伯爵的倡议下,南海公司在1711年通过英国国会法案成立。南海公司成立之初,就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开始发行新股。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其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

南海公司作为官办公司,不仅受到了英国政府和王室的厚爱,甚至获得了超越英格兰银行的许多特权,南海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受到追捧,炙手可热,一路上涨,开始了它的造富运动。英国开始了全民疯狂炒股的热潮。

当时,著名科学家牛顿任英国皇家造币厂厂长,起初他用了大约7000英镑的资金购买了南海公司的股票,竟然赚了5000英镑。但刚卖掉股票,牛顿就后悔了。因为到了7月,股票价格已达到了每股1000英镑,几乎增值了7倍。于是,牛顿决定加大投入。但此时的南海公司却出现了经营困境,股票断崖式下跌,牛顿也未及脱身,亏了2万英镑。这笔钱相当于他当英国皇家造币厂厂长10年的薪水。经过一个世纪,英国股市才走出“南海泡沫”的阴影。

经此一事,英国政府意识到“南海泡沫”隐藏的巨大风险危害后,迅速出手用《泡沫法案》将重大危机消弭于无形之中。而20世纪初期,反复遭受金融危机之苦的美国人,也终于认同建立储备银行的必要性。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部《癫狂与理智:你不得不知的世界金融史》就是用了36个有趣的历史上的金融故事,给我们以启示,让有志于了解金融的人,能够更好地通过掌握世界金融的发展史,把握金融的实质和精髓,揭示出金融创新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书名:《癫狂与理智:你不得不知的世界金融史》,作者:张志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好书项目组推荐。(选自仁仁阅阅读平台)

猜你喜欢
英国政府理智牛顿
在同一语境下定义“二元对立概念”
理智与情感
脱欧后英国经济何处去?英国政府寄希望于人工智能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失信的牛顿
聪明的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