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金管理刍议

2020-11-02 07:14李青
经营者 2020年19期
关键词:资金管理内部控制高校

李青

摘要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很多高校通过大规模招生扩大自身的办学规模。招生规模扩大之后,高校的各项运行费用支出激增,面临较大的资金管理压力。很多高校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大多数都依托财政资金拨付和学生学费收入。有些高校财政资金收入不足,需要向外部银行借贷,这将会提升高校的负债率。部分高校内部的资金管理体制比较落后,管理效率较低,资金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因此需要强化资金的运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高校的科教活动得到保障。

关键词 高校;资金管理;内部控制

一、高校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更新资金管理理念,将提高高校的综合运营水平。高校资金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和其他部门共同拨付,高校资产的管理权、经营权、使用权相互分离,尤其是国内的高等公办院校,它们的投资主体是国家,而高校管理层只是代表国家管理这些资产。基于经营委托代理人的角度考虑,管理层必然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他们不会重视资金的有效管理,也很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使高校运营机制与市场经济相背离。资金管理可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在关键的教学环节和科研项目中,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价值,而且科学的资金管理还能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

二、高校资金管理问题

(一)预算管理机制不科学

高校作为一个公益性的非营利组织,实施预算会计制度,预算管理在高校的运行过程中处于一个比较关键的地位。部分高校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教学经费支出较大,但是高校预算部门并没有制定一个切合高校运行实际的預算计划,或未能完全按照预算方案执行。部分高校未能组建专门的预算部门,预算工作主要由财务人员完成,这会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方案不够专业、不够系统。在编制预算方案的过程中,要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制定预算总目标。然后,在预算总目标的基础上,分解预算目标,给各部门下达相应的任务。高校实施预算管理要求全员参与,但是高校很难做到全员参与预算方案的编制和执行。而且多数高校预算方案主观色彩比较浓厚,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存在预算方案编制不科学的问题。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不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统筹安排高校各项收支,而且资金使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一般情况下,不会考虑突发因素带来的影响,因而很难与高校实际的教学科研及后勤保障工作相符。高校预算方案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够严格,未能在事后开展预算监督,使预算管理名存实亡,不能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二)缺乏风险意识

高校迅速扩招,招生人数激增,会给高校带来资源紧张的问题。有些高校为了解决资源紧张的问题,在郊区新建校区,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因此需要大量财政资金的支持。但是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很多高校将融资方向逐步转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适当使用财务杠杆获得发展资金,解决当前高校办学资金不足的问题。有些高校的负债率过高,已经超出了高校的偿付能力,个别的高校甚至出现负债率超过80%的情况。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间长,而且投资规模大,会占用高校大量的资金。高校获取银行贷款资金,会支付过多的利息,而且财务风险也较大,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1]。

(三)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可以保障资金的有效运行。目前,我国高校基本都制定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内部各层级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大,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不能够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个别高校比较注重财务人员的窗口服务意识,却忽略了对其工作的监管。财务人员不能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导致使用资金方面比较混乱,容易出现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有些高校资金使用不够科学、不够规范,内部审计职能过弱。有些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没有足够的审计人员,而且工作会受到其他教学管理人员的干扰,使审计工作不够独立。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校领导的重视,审计人员经常由其他的部门的人员调任,这些人员缺乏专业性、审计独立性和职业素养,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低下,不能够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四)部门节约意识较差,资源使用效率不高

有些高校的经费管理实行归口管理,各个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经费,很难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导致很多资产重复购入,造成资源浪费。部分高校会出现收支不合理的状况,影响资金的使用,使高校的资金链紧张,无法集中高校的资源、资金用于重要项目的开展,制约了高校的发展[2]。

三、提升高校资金管理能力的举措

(一)优化设计预算管理机制

高校需要组建预算部负责预算方案的编制和预算方案的执行,并组织开展后期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高校要科学运用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预算方法,根据高校教学情况的变化,选择恰当的预算编制方法,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按照规定程序对现有的预算进行调整,以增强预算方案的可执行性。在编制预算方案的过程中,要使全体教职工参与这项工作,并且预算编制人员要充分考虑高校的资金资源状况,将信贷资金也纳入预算计划。在预算执行期间,要对预算的执行全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控制,以发现预算执行中的不足之处,确保预算能够得到贯彻和落实,并开展事后分析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

(二)优化贷款管理体系,增强人员的风险意识

贷款会增强高校的资金实力,但是也容易引发财务危机,进而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发展。高校偿还银行贷款、支付利息,也会加大高校的资金压力。高校财务部门应该加强对贷款的管理,树立市场的运行理念,还要增强自身的成本控制意识,注重资金使用过程的效益,避免出现高校无法偿还贷款,而使高校财务陷入困境的情况发生。高校要建立贷款管理体系,使高校的贷款水平处于高校可承受的范围内。结合高校的运营状况,合理地安排资金收支,统筹安排融资计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高校还要时刻保持风险危机意识,并定期跟踪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分析贷款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风险,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杜绝资金浪费问题出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优化设计内部控制体系

自我监督是高校加强资金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一套适合自身运行的内部控制机制,丰富现有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容,增强人员的自我监督意识。各院系及行政职能部门要贯彻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高校应设计科学、合规的运行管理制度,管理层要加强内部审计,为审计部门配备优秀的审计人才,提升审计部门在高校内部控制中的独立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审计方式上,要积极探索提高资金管理效益的审计措施,促进高校加强对资金活动事前、事中的控制。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开展对资金运行的监控,对审计期间发现的资金闲置、资金违规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分析,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处理,提高高校的资金管理水平[3]。

(四)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

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的财务工作内容更加复杂,对财务人员专业水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财务管理内容的大幅扩展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财务管理才能逐步从单纯的记账、核算过渡到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决策。高校要提高管理层的综合素养,提高管理层的管理素质,保证决策更加科学,切合实际。要加强管理层与基层之间的沟通联系,合理地配置高校的教学资产、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结语

高校按照财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范自身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加强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保证资金合规使用,避免出现挪用资金、贪污腐败、浪费资金等问题。资金是高校运行的关键资源,如果高校资金紧张,会使一部分科研、教学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因而,高校管理人员要增强风险意识,提高综合管理素质,确保有限资金的安全与使用效率,使资金能够有效地为高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服务。

(作者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后勤保障部)

参考文献

[1] 刘小琳.刍议高校往来资金的核算与管理[J].中国市场,2018(25):115+120.

[2] 王彥.高校基金会财务管理问题刍议[J].财会学习,2019(29):45.

[3] 陈明.民办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刍议[J].会计师,2019(010):62-63.

猜你喜欢
资金管理内部控制高校
关于医院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探究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资金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