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术后如何进行护理

2020-11-03 01:53姜丽萍
康颐 2020年8期
关键词:肠壁胃肠功能肠梗阻

姜丽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01

肠梗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疾病,根据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将其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病人多有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当保守治疗48小时无效或者病人出现休克以及肠坏死的现象时必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那么肠梗阻的术后如何进行护理呢?

1肠梗阻是怎么引起的?

1.1肠梗阻临床症状

肠梗阻有4大典型症状分别是痛、吐、胀、闭。痛,即阵发性的腹痛;吐,就是恶心呕吐;胀,是指腹胀;闭,即肛门不能顺利排气、排便。临床治疗肠梗阻一般采用抗生素、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混乱以及调节酸碱平衡等非手术方法治疗,当上述治疗无效时必须通过外科手术治疗。

1.2肠梗阻形成原因

肠梗阻的形成因素具有多样性,按照梗阻的原因可分为以下3点:(1)机械性肠梗阻:主要是指肠腔内、肠壁以及肠壁外的各种因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腔内的因素较为多见,如肠道肿瘤压迫导致的肠梗阻,蛔虫、异物、粪块堵塞的肠梗阻;和肠壁本身也有着关系,如肠子跟其他地方粘连所导致的肠梗阻,既粘连性肠梗阻,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病人中最常见,占肠梗阻的40%-60%;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腔变窄、变小,造成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机械性肠梗阻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肠梗阻。(2)动力性肠梗阻:是指因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造成肠壁肌运动紊乱,从而使肠子丧失蠕动能力或造成肠痉挛,最终形成肠梗阻。(3)血运性肠梗阻:因为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者血栓形成,导致肠管血气循环出现障碍,肠子失去蠕动能力造成的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可以迅速发生肠坏死,对病人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较大。

2肠梗阻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

术后肠功能恢复较慢,极易形成粘连性肠梗阻,不利于预后。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改善预后,促进病人健康恢复。肠梗阻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以下几点:(1)肠梗阻手术属于侵入性手术,会给病人身体带来创伤,术后病人会出现剧烈疼痛;(2)肠梗阻后血运障碍、术前和术中体液丢失、胃肠减压等原因造成病人体内水、电解质代谢紊乱;(3)手术后因导管未妥善固定或者病人活动时未注意引流管对导管进行牵拉,导致导管滑脱;(4)手术后病人容易出现出血、腹腔感染、肠粘连、肠瘘、肠坏死等合并症。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3肠梗阻的术后如何进行护理?

3.1病情观察

手术后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疼痛等5项生命体征是否存在异常,观察病人腹痛、腹胀、呕吐以及排气情况。手术后一定要保证病人胃腸压力正常,观察并记录病人24小时以内的胃肠引流量,包括引流液颜色、性质、引流量等,保证病人的引流液处于正常状态,如果病人引流液出现异常状况,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辅助医生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

3.2疼痛

肠梗阻术后病人要多卧床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肠梗阻手术后病人必须要在床上平躺6个小时以上,促进血压平稳,待病人血压平稳之后,可取半卧位,有利于病人呼吸和切口内积液引流,可缓解病人疼痛。嘱咐病人在咳嗽、深呼吸时要用手按压伤口缓解疼痛。妥善固定导管,预防导管来回移动导致病人疼痛。利用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病人疼痛感进行评估,对疼痛程度较轻的病人可用音乐、沟通谈话等方式转移病人注意力,减轻病人疼痛感;对疼痛剧烈的病人要及时告知医生,在医生确定无肠绞窄或肠麻痹后,遵医嘱给病人使用止痛药,但不能使用吗啡类止痛药物,以免影响观察病情。

3.3心理疏导

病人因对疾病认知不足,容易产生焦虑、害怕、恐惧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会造成内分泌失调,影响胃肠功能,不利于病人恢复。可以利用视频、图片、PPT等方式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教育,让病人对肠梗阻有着全面的了解,减轻病人心理压力,改善病人不良情绪;同时要积极热情的和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对病人不良心理进行疏导,并向病人介绍治疗成功的案列,缓解病人不良情绪,避免病人因情绪不稳造成病情恶化。积极和病人交流有利于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进而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有助于促进病人健康恢复。

3.4补充营养

病人在做完肠梗阻手术后肠蠕动尚未完全恢复,因此需要禁食6个小时,待病人肠蠕动恢复便可根据病人喜好及病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早期可食用少量的流质食物,促进病人排气;排气后嘱咐病人多摄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禁止食用刺激、生冷的食物,注重饮食多样性,保证身体每天能摄入足够的营养和热量,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饮食过程中叮嘱病人细嚼慢咽,少食多餐,禁止暴饮暴食。手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比较虚弱,在术后14天内病人都要以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食物为主,否则容易造成病人消化不良,不利于病人术后康复。为避免病人体内水、电解质代谢絮乱,影响病人健康恢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从中心静脉为病人输入高营养液体,补充足够的氮和热量。

3.5导管护理

观察导管引流是否通畅,是否有受压、扭曲或滑脱等现象,并告知病人及其陪同人员要妥善固定导管,如导管出现脱落要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嘱咐病人动作不宜过大,避免导管脱落。

3.6预防并发症

手术后观察病人引流液排出量、颜色等,并进行相关记录,检查病人是否有腹胀、是否有肠鸣音等,观察病人是否发生胃肠道蠕动缓慢等不良现象,必要时遵循医嘱对病人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促使胃肠道蠕动;帮助病人进行翻身、活动四肢等,减少肠粘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指导病人进行腹部按摩,将双手交叠放在病人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绕圈按摩,促进病人胃肠道蠕动,每日可以按摩10~15min。病人肠蠕动恢复后,嘱咐其多喝水,多食用新鲜蔬果,下床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保持大便通畅。术后遵循医嘱为病人注射抗生素和人体免疫球蛋白,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预防感染和肠瘘形成。

4 总结

肠梗阻病人因为手术前禁食、手术中运用麻醉药物以及病人不良情绪等因素,导致病人胃肠蠕动时间延长,影响病人胃肠功能恢复,不利于病人术后恢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促进病人康复。

猜你喜欢
肠壁胃肠功能肠梗阻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益生菌与常规抗病毒治疗联用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及对机体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吃苹果过快影响营养吸收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大腹皮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