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工程总承包单位建造质量控制活动分级管理原则探讨

2020-11-05 02:45王士林陆炳应韩世凯
工程质量 2020年5期
关键词:承包单位承包商控制点

王士林,陆炳应,韩世凯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 200233)

0 引言

核电工程建设质量关系到核电站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核电工程建设阶段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核电工程总承包单位的质量控制管理能力、方法愈显突出。在某两个核电项目实施检查和试验计划(ITP)良好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建造质量的各种因素,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各种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最终确定一种简便的评估方法,形成核电工程总承包单位的建造质量控制活动分级管理原则,最终在质量控制的主要工具 ITP 选点时应用,更加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更加精准地实施管理。

1 建造阶段的质量控制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核电工程总承包单位建造阶段的质量控制活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和维护建造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保证大纲》、大纲程序及其他管理程序、作业程序。负责对现场施工承包商的监查和监督;审核承包商提交的质量管理相关文件,监督和现场检查施工承包商质量管理的执行情况;组织审批承包商报送的现场检查和试验计划(ITP),选择质量控制点,开启、验证和关闭 ITP;负责现场不符合项的管理,组织开展经验反馈;负责设备、材料现场接收质量检验;负责对 NCR、CAR、QOR、SWO、ITP 消点一次合格率等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开展质量趋势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其核心工作就是以 ITP 管理为主,以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等过程监督检查为辅,借助 NCR、CAR、QOR、SWO 等管理工具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

2 核电项目 ITP 管理经验介绍

2.1 ITP 的法规要求

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对检查和试验控制做出如下的要求:必须对保证质量所必需的每一个工作步骤都进行检查。对安全重要的检查必须由未参加被检查活动的人员进行。如果要求在停工待检点进行检查或见证这种检查时,必须在适当的文件中注明这些停工待检点。未经指定的单位批准,不得进行停工待检点以后的工作。如果进行规定的停工待检点以后的工作,则必须在开始该工作之前,以文件形式批准。

据此,某两个核电项目采用 ITP 进行质量控制。

2.2 核电项目 ITP 管理

2.2.1 ITP 管理内容

对 ITP 管理内容包括审核承包商发起的 ITP、质量控制点(H、W、R 点)的选择、ITP 开启(先决条件审核)、验证(质量控制点消点)、ITP 关闭等环节以及 ITP 台账管理和 ITP 包的审查等。ITP 中的质量控制点是作业过程中要求的与质量控制相关的需要重点检查的作业/工艺点。质量控制点分为见证点(W 点)、停工待检点(H 点)、记录检查点(R 点)三类。具体定义如下。

见证点(W 点):为了确认某活动是否正确执行、结果是否满意,某方可设 W 点,表示计划在该活动进行时在场见证。用于一般的过程质量控制,可根据承包商的工艺、技术成熟度及动态质量水平而增加或减少。

停工待检点(H 点):若某方要求施工承包商停止施工以进行某项检查或验证,可设 H 点。对关键施工活动或按照检查试验规范、程序要求下道工序会影响检验时,也应设 H 点。H 点不可越点施工,任何施工活动不可在停工待检点消点前进行,除非已获得设点方的书面放弃确认。用于 ITP 的先决条件检查和关闭关键/特殊工序、某类施工活动的开始阶段,工程隐蔽前综合检查等。

记录检查点(R 点):若某方计划在 ITP 关闭前审核某份文件记录,可设 R 点。若下一步施工须在该文件审批后开始,那么 R 点应和 H 点一起选定。用于检查、确认各种检验和试验记录/报告。

2.2.2 质量控制点的选择重点

关键工序及隐蔽工程;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如防水施工等;对后续工程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部位或环节;施工条件困难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

2.2.3 质量控制点的选择原则

工程隐蔽综合检查应选择 H 点;对于特殊工序、某类施工活动的开始阶段(如焊接作业的前 3 条焊缝)、规范和技术规格书中要求的关键工序宜设为 H 点;一般过程质量控制为可选择 W 点;对 W 点、H 点的选择可根据施工承包商的工艺、技术成熟度及动态质量水平而增加或减少;各种检验和试验记录/报告可选择 R 点;若某项检查已在其他相关文件上设 H 或 W 点,如施焊单、油漆施工记录、分次放行单等,则不必在 ITP 另设 H 或 W 点,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 ITP 上设置记录检查点(R 点)。

原则上,施工承包商应对全部工序选定质量控制点,施工承包商选定的质量控制点的等级应等同或高于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选定的质量控制点的等级应等同或高于业主或业主代表的选点。

2.2.4 核电项目 ITP 的应用情况

核电项目 I T P 及质量控制点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某两个核电项目 ITP 及质量控制点统计表(核岛部分)

3 质量控制活动分级的必要性

由于某核电项目是全新的设计理念,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单位和人员,施工承包商及其管理、作业人员等都是首次参与核电建造,总承包单位投入的管理人员较多,不论 ITP 的数量,还是质量控制点选择的数量都很多,而且缺少经验,没有抓住重点的情况时有发生等。这就要求探寻选择 ITP 中质量控制点更为直接、易于操作的原则,对总承包单位的施工质量控制活动进行适当的分级,以提高后续项目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性。

总承包单位的施工质量控制活动分级,是将施工承包商所从事的施工活动,从其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质量风险以及主要因素等进行区别,进而投入不同的人力、物力,最大限度地节约和降低质量管理成本,达到质量管理的最优化。总承包单位对施工承包商施工质量控制活动的分级,不改变施工承包商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

4 质量控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指出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机、料、法、环等。

人: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必要的培训,是否经过上岗授权(有相关要求时),特殊工艺操作人员是否持有有效的资格证书,作业人员操作技能是否能够满足操作要求,是否经过施工技术交底等。

机:施工工具、机具、检验试验仪器和设备是否经过计量校核,并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完好,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需要等。

料:物项是否经过验收,并合格等。

法:施工方案是否经过审批,是否经过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作业是否按照经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等。

环:施工环境是否满足要求等。

核电工程在这些要素的管理方面是经过层层把关,严格控制的,需要从另外的层面去寻找影响质量的其他因素。通过分析找到诸如物项的质量保证等级,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序,是否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等五新技术的应用,承包商是否有相同堆型的施工经验,施工作业人员是否有相同或类似工作的经验,是否存在质量通病(是否存在质量隐患),是否出现过质量问题(是否存在质量风险),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影响程序及处理复杂程度等影响因素。通过进一步的筛选、甄别,最终选定物项质量保证等级、工艺难度、五新应用、质量风险、如出现质量问题的影响程度等 5 个因素(维度)。

下面将就这 5 个维度分别进行分析。

4.1 质保等级(物项的质量保证等级)维度

质量控制管理原则与物项的质量保证等级相关,核级的物项与非核级的物项质量保证要求不同,质量控制的方式、方法和关注度也就不同。虽然设计院给出了核电厂构筑物、系统和设备的质保分级以及相应的质保要求,同时还应考虑其他影响因素,诸如:核级物项中的简单、易操作、承包商和作业人员均有相同或类似的作业经验、以前相同项目上未发生过质量问题(偏差)、便于检验、出现偏差也易于整改的工序,控制的等级就应进行向下的调整;对于非核级物项以前相同项目上发生过较大的质量问题(偏差)、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风险、工艺难度较大、有五新应用、承包商和作业人员均没有相同作业经验、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影响较大的工序,控制的等级就应进行向上的调整等。

4.2 工艺难度维度

工艺难度即工艺是否简单,是否便于操作,是否便于过程控制,是否便于检查与验收,如果工艺复杂、不便操作、不便过程控制、不便检查与验收的话,就应加强控制,提高质量控制活动的等级,反之,则应降低质量控制活动的等级。

4.3 五新应用维度

引用《电力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办法》(2016 版)中“五新”的概念,即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本文所称的新技术,是指依托本工程,推广应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电力建设五新技术”及自主创新研发形成的新技术和在核电站首次采用的新技术等。如属新技术的应用,则应加强控制的力度,提高质量控制活动的等级,反之,则应降低质量控制活动的等级。

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考虑到承包商及其作业人员的经验也同等重要,相当于是否针对新的事物(工作),因此,将承包商及其作业人员无相同或类似工作的经验也列入此维度。

4.4 质量风险维度(经验反馈维度)

本作业活动在某核电项目和其他项目是否出现过质量问题,亦就是是否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同时对于存在质量通病的工序,即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也可以考虑列入此维度。出现过质量问题或存在质量通病的工序或活动,则应加强控制的力度,提高质量控制活动的等级,反之,则应降低质量控制活动的等级。

4.5 (如出现质量问题的)影响程度维度

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处理方法较复杂/困难、处理费用较高、处理周期较长、尤其是影响关键路径上的作业活动,定义为如出现质量问题的影响程度较大。对于如出现质量问题的影响程度较大的工序或活动,则应加强控制的力度,提高质量控制活动的等级,反之,则应降低质量控制活动的等级。

5 质量控制活动分级管理的原则

5.1 维度的权重和分值的确定

总体原则是对于影响建造质量控制活动的 5 个维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得出不同的分值,最终综合计算出不同的管理等级。

施工质量控制活动的分级是针对上述质量控制检查项目的 QC 人员参与深度而言,首先确定将质量控制活动分为 QCI、QCII、QCIII、QCN 等 4 个控制等级,分别代表不同的控制程度。具体定义如下。

QCI 级代表关键过程或工序质量控制级别;QCII 级代表重要过程或工序质量控制级别;QCIII 级代表一般过程或工序质量控制级别;QCN 代表非重要过程或工序质量控制级别。

每个级别由 5 个维度相应分值相加得出,影响维度雷达图如图 1 所示。

对于每个维度,根据其等级或影响程度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和分值。

5.1.1 核岛工程各维度的权重和分值

1)质保等级维度。质保等级维度分值区间为1~ 5 分,判断标准为:主要以设计文件规定的核安全等级/抗震等级为依据,按照非能动核电厂构筑物、系统和设备的质量保证分级给予分值。

图1 影响维度雷达图

1 分:QNA;2 分:QRA3;3 分:QRA1、QRA2;4 分:QSA2、QSA3;5 分:QSA1。

2)工艺难度维度。工艺难度维度分值区间为1 ~ 3 分,判断标准为:实施当前工序的施工活动所采用的工艺复杂程度进行评定,按照简单、较复杂、复杂的程度给予分值。

1 分:工艺简单;2 分:工艺较复杂;3 分:工艺复杂。

3)五新应用维度。五新应用分值区间为 0 至 2 分,判断标准为:实施当前工序的施工活动是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按照不应用、应用一项、应用二项及以上或应用一项但较复杂三种情况给予分值。

0 分:不应用;1 分:应用一项;2 分:应用二项及以上或应用一项但较复杂。

4)质量风险维度。质量风险维度大小分值区间为 1 ~5 分,判断标准为:依据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定。按某项目或其他项目出现质量案例的频次给予分值。

1 分:未发生质量问题;2 分:发生 1 次质量问题;3 分:发生 2 次质量问题;4 分:发生 3 次质量问题;5 分:发生 3 次以上质量问题。

5)影响程度维度。(出现质量问题后)影响程度维度为 1~5 分,判断标准为:已参考某项目或其他项目出现的质量问题的负面影响程度(包括不限于:经济损失、工期影响、人力投入等),按照较小、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的程度给予分值。

依据《工程质量事件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中质量事件的定义,给予分值。

1 分:较小(C 级一般质量事件);2 分:一般(B 级一般质量事件);3 分:较大(A 级一般质量事件);4 分:重大(B 级重大质量事件);5 分:特别重大(A 级重大质量事件)。

5.1.2 常规岛及 BOP 工程各维度的权重和分值

由于常规岛及 BOP 工程没有 QSA1 级物项,因此对于常规岛及 BOP 工程质保等级维度最高分值为 4 分,而其他各维度的权重和分值与核岛工程相同。

5.2 质量控制活动等级的确定

5.2.1 核岛工程质量控制活动等级

QCⅠ 控制等级对应的维度分值为 13 分~ 20 分;QCⅡ 控制等级对应的维度分值为 10 分~12 分;QCⅢ 控制等级对应的维度分值为 5 分~9 分;QCN 控制等级对应的维度分值为 4 分。

5.2.2 常规岛及 BOP 工程质量控制活动等级

由于常规岛及 BOP 工程质保等级维度分值较核岛工程质保等级维度分值少 1 分,造成总体分值亦少 1 分,因此对其对应分值区间进行了微调。

QCⅠ 控制等级对应的维度分值为 13 分~20 分;QCⅡ控制等级对应的维度分值为 10 分~12 分;QCⅢ 控制等级对应的维度分值为 6 分~ 9 分;QCN 控制等级对应的维度分值为 5 分。

5.3 质量控制活动分级管理的应用

在 ITP 选点前,对各工序按上述打分原则对 5 个维度分别进行打分、汇总形成分级划分表,然后对照控制等级对应的维度分值区间,确定该工序的控制等级。

按照二八原理,控制了关键的 2 0 %,便可完成 80 % 的控制任务。即重点控制占比 20 % 左右的 QCⅠ和 QCⅡ 级关键工序,便可完成占比 80 % 的控制工作量。对于不同的控制等级,给出不同的推荐选点率如下。

QCⅠ 级:100 %;QCⅡ 级:80 %;QCⅢ 级:20 %;QCN 级:0~10 %。

6 结语

通过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通过进一步的筛选、甄别,最终选定质保等级、工艺难度、五新应用、质量风险、影响程度等五个维度,并对其赋予一定的权重和分值,得出质量控制等级,并据此确定该工序的选点率,以达到分级管理的目的。该分级原则及具体方法,是核电工程总承包单位在建造质量控制管理活动中进行分级管理的尝试,值得推广应用,并根据应用反馈情况,进行完善、提高。目前该质量控制活动分级管理方法已在核电项目中得到应用。

猜你喜欢
承包单位承包商控制点
顾及控制点均匀性的无人机实景三维建模精度分析
农民工工资支付中承包单位的法律风险防范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NFFD控制点分布对气动外形优化的影响
浅谈变更及工作量确认流转体系优化探究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项目建设内部控制点思考
建筑工程索赔存在的问题和防范措施
SDCORS在基础地理信息控制点补测中的应用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