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他唑巴坦的合成工艺创新

2020-11-06 12:46樊长莹山东安舜制药有限公司山东德州253611
化工管理 2020年23期
关键词:巴坦开环青霉

樊长莹(山东安舜制药有限公司,山东 德州 253611)

0 引言

他唑巴坦是继克拉维酸、舒巴坦之后的一种新型β-内酰胺抑制剂,从药物来源来看,其从舒巴坦衍生物筛选而来。在临床实践中,该抑制剂的适用性极强,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抑酶效果,而且还能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药物联合使用,临床应用价值极高[1]。近年来,他唑巴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为进一步提升他唑巴坦的应用效果,还应注重其合成工艺的持续优化。本文就他唑巴坦的合成工艺创新方法展开分析。

1 他唑巴坦的物理性质

作为第三代抗菌强增效剂,他唑巴坦分为S 构型和R 构型两种形式,就S 构型而言,其包含了C2、C3两种形态,而R 构型主要为C5形。在常温状态下,他唑巴坦表现为晶体形式,含一定的酸性,酸度系数PKa 为2.1。将他唑巴坦溶于水后,其会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他唑巴坦在水中以游离酸的姿态存在,该状态下,其溶解度约为5.5g/L;而当他唑巴坦以钠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时,其溶解度一般为500g/L。需注意的是,在水中溶解后,他唑巴坦游离酸可以按照任何比例和DMF 进行互溶;对于有机醇、脂、醚等溶剂而言,其会表现为稍溶、微溶和不溶三种状态[2]。

2 他唑巴坦的合成工艺

2.1 基于舒巴坦原料的他唑巴坦合成

舒巴坦是合成他唑巴坦的一种基本原料,在合成过程中,需要先对舒巴坦进行酯化反应处理,以此来保护羧基、叠氮化、构造三唑环,最终脱保护形成他唑巴坦[3]。从他唑巴坦合成过程来看,这种合成方式的反应线路相对较短,然原材料的成本的较高。同时在反应中,一旦磷位硫被完全砜化,则甲基上很难直接进行叠氮化反应,故而收率较低。这使得该合成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适用性较低,难以进行大规模的他唑巴坦合成生产。

2.2 基于青霉素G钾盐的他唑巴坦合成

相比于舒巴坦原料,采用青霉素G 钾盐合成他唑巴坦的造价成本较低,然青霉素G 钾盐的来源难度较大,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大范围的获得青霉素G 钾盐。同时其生产过程容易产生一定的异构化副产物,副产物分离难度较大,影响了整体收率。需要注意的是,基于青霉素G 钾盐的他唑巴坦合成,其前置环节与6-氨基青霉烷酸不同,后续反应线路相同。就青霉素G 钾盐前置反应环节而言,其基本项目形式如图1 所示。

图1 青霉素G钾盐前置反应环节线路图

2.3 基于6-氨基青霉烷酸的他唑巴坦合成

现阶段,工业上多采用6-氨基青霉烷酸为原料来合成他唑巴坦。在实际合成中,前几步一般经过氨基卤化亚砜化、酯化和脱卤素处理,得到青霉烷酸二苯甲脂亚砜中间体。最后两步经过高锰酸钾氧化成砜、间甲酚脱保护得到他唑巴坦。基于6-氨基青霉烷酸的他唑巴坦合成路径如图2 所示。

图2 基于6-氨基青霉烷酸的他唑巴坦合成路径

3 他唑巴坦的合成工艺创新设计

3.1 他唑巴坦的合成工艺创新设计的必要性

他唑巴坦具有强大的抑酶活性作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广泛。然而长期以来,受抗生素滥用等因素的影响,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这对人们的疾病治疗造成较大困扰。为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在疾病治疗时,常常将β-内酰胺酶抗生素与他唑巴坦进行联合使用,这使得药物的抑菌作用提升,且药效作用时间延长。基于此,临床上对于他唑巴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当前他唑巴坦的生产线路较长,收率较低,这使得他唑巴坦的成本较高,基于此,需进行他唑巴坦合成工艺的系统优化和升级[4]。

3.2 他唑巴坦的合成工创新设计思路

从热裂解开环反应开始,一直到上三氮唑环反应,其中间还存在卤代环合反应,这些环节均是合成他唑巴坦的关键环节,其对于后期合成的总收率具有深刻影响。基于此,处于提升他唑巴坦合成收率因素,应从这三个环节对其进行合成工艺创新。

就热裂解开环反应合成工艺改进而言,可采用混合溶剂的方法对其进行优化,然后分析不同反应条件下的他唑巴坦和成情况,并在控制副产物生成的同时,提升产品的整体收率。

而在卤代环合反应工艺优化中,可分析不同卤代环合实际对实际反应结果的影响。该过程中,可采用氢溴酸、亚硝酸钠等试剂,探究该工艺下能否制备出溴代环合物,最后,在单因素分析或正交试验下,选择最优的合成制备工艺。

此外,在上三氮唑环反应工艺优化中,可直接引入三氮唑,这样通过单因素实验,即可探索到他唑巴坦合成的最优条件,进而提高他唑巴坦合成的实际收率和纯度。

4 基于6-氨基青霉烷酸的他唑巴坦的合成工艺创新

4.1 热裂解开环制备工艺改进

基于6-氨基青霉烷酸制备他唑巴坦时,到热裂解开环制备环节,先需要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的甲苯,随后加入6-氨基青霉烷酸二苯甲酯亚砜和2-巯基苯并噻唑,并对其进行加热回流处理。在加热回流中,搅拌反应1.5h 后,通过分水装置分离出甲苯水混合物,并停止反应,最终通过减压旋蒸获得目标产品。

在对其进行工艺改进时,选择一定体积的圆底烧瓶,反应材料添加顺序与原工艺基本保持一致,所不同之处在于:在甲苯添加时,需增加一定的低沸点溶剂。随后当产生第一滴回流液后,开始就进行计时,并持续反应2h。然后采用分水器将混合液放出,要求从开始回流到停止反应的时间控制在2.5h。将反应后的溶液进行自然降温,并在特定温度下进行旋蒸处理,得到乙醚结晶后,对其进行抽滤和析晶处理,该操作持续两次,最终干燥得到热裂解开环物。研究表明,采用改进工艺合成他唑巴坦时,采用甲苯和环己烷混合液,其反应条件最佳。

4.2 卤代环合反应环节工艺改进

对卤代环合反应环节进行工艺改进时,应注重卤代环合试剂的合理选择。采用溴化铜、无水氯化铜、盐酸/亚硝酸钠等卤带环合试剂[5]。本研究对不同卤代环合试剂的应用进行工艺改进,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来分析实际合成效果。

就溴化铜而言,改进工艺中将溴化铜和热裂解开环物的配比控制在1:1.9;而二氯甲烷和热裂解开环物的配为7:1;随后控制反应时间为6h,并在-15℃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收率为84.6%。采用该改进工艺进行生产他唑巴坦,成品的收率相对较高,然其反应时间加长,反应温度较低,能耗较大,这对于整体设备的应用要求较高。

采用无水氯化铜做环合试剂材料时,将其与热裂解开环物的配比控制在1:1.3,该条件下,控制反应时间4h,而反应温度保持在-5℃,然后6:1 的要求进行溶剂质量配置,可将反应收率控制在71.2%。该反应过程温度温和,然而价格较为昂贵,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在工业生产中阻碍较大。

盐酸/亚硝酸钠等环合试剂反应中,盐酸、亚硝酸钠与热裂解开环物的配比控制在3:10:1;同时要求二氯甲烷和热裂解开环物的质量比控制在7:1;随后在-7℃条件下反应4h,并采用8%的四丁基氯化铵进行催化,可将生成物的收率控制在85.4%。

实验表明,采用盐酸/亚硝酸钠作为卤代环合反应试剂时,其整体收率较高,能满足大范围生产需要,即在后期药品生产中,可将其作为卤代环合反应环节的主要工艺,进行实际生产控制。

4.3 上三氮唑环反应工艺改进

在上三氮唑环反应工艺改进中,重点探讨中间体2α-甲基-2β-(1H-1,2,3-三氮唑)甲基青霉烷酸二苯甲酯合成工艺,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作用下进行产品生产,该过程中,引入三氮唑环进行他唑巴坦产品生产。具体而言,该工艺环节先进行有机溶剂选择。本研究中,基于乙腈/水、丙酮/水和二氯甲烷/水对该环节的工艺进行改进。研究表明,三种溶剂的收率分别为69%、65.8%和48.5%。考虑产品价格、毒性及适用性隐私,最终选择将丙酮/水作为上三氮唑环反应改进工艺制备中的主要试剂。该试剂下,将原料配比控制在1:20,同时溶剂体积配比控制在3.5:1,在40℃环境下,反应15h,可得到65.8%的目标产品,有效地提升了他唑巴坦合成的收率,而且成品质量得以显著提升。

5 结语

他唑巴坦合成工艺对于成品的收率和品质具有重大影响。采用6-氨基青霉烷酸合成他唑巴坦时,传统工艺环节较多,收率较低;针对其工艺,可从热裂解开环反应、卤代环合反应、上三氮唑环反应等环节对其进行工艺创新改进,这样能有效提升他唑巴坦的总收率,满足临床应用需要。

猜你喜欢
巴坦开环青霉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Nyquist 稳定判据的分析与应用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十氢萘选择性开环反应的研究进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培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对比研究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宏观”和“微观”思想在控制系统中的解题应用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配伍禁忌临床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防控现状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