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经济结构转型趋势下乡村旅游业经济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0-11-06 09:55申仁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产业经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业方兴未艾,乡村旅游业,主要是将农村原生态、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在农业文化、农村生活的基础上,巧妙结合。其发展逐渐进入高峰期,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以凯里市龙场镇地区的乡村旅游业为标本,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寻求促进乡村旅游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路径。

【关键词】产业经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旅游既是一种农业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文化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国乡村旅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整个旅游产业模块中最为重要的增长率之一。凯里市龙场镇麻塘革家寨是一个独具特色、民族气息浓烈的地方,由于资金投入少、人才缺乏等因素的限制,宣传力度不大,缺乏知名度,需进一步规划、整合、建设和发展。

1 乡村旅游业概况

乡村旅游以农村地区为核心,以农村地区特殊的生态风景、依山傍水、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等为主要旅游内容,同时通过不断丰富旅游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层次需求。

国外乡村旅游业具有较为深远的历史,在18世纪初期左右,乡村旅游仅仅是庄园的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在19世纪中叶,乡村旅游业逐渐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实现了乡村旅游业的多元化,风靡于多个乡村城市中。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1960年左右,欧洲多个城市将乡村旅游业纳入经济市场的体系中。在1980年左右,欧美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业基本走向成熟。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经历了以下历程:

(1) 1980-1994年,萌芽阶段。农家乐的兴起,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序幕(1986年,成都“徐家大院”的诞生、1994年,“1+2”休假制度颁布并实施)。

(2) 1995-2001年,发展阶段。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假期制度;1998年,举办的“中国华夏城乡游”主题活动,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转折点;2000年,我国提出“黄金周”的概念。

(3) 2002-2006年,纵深阶段。2002年,我国颁布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走向规范化、高质化。2006年,明确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年”,将乡村旅游的角色提到了更突出的位置, “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全面推动乡村旅游提升发展。

(4) 2007年一至今,转型阶段。2007年,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2009年,《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根据旅游业的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农家乐截止到2015年底,已经超过200万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200亿元以上,不仅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也解决了大量农民的就业问题。

2 乡村旅游业特点

2.1 区域化、精品化

乡村旅游主要是以地方景观、景貌为依托,以全村、全镇为基础,开发乡村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区域化优势,也避免了同质化的竞争。每个乡村都有地方特色,不同乡村也在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化乡村旅游,更具精品化。

2.2 新產品、新业态

现代的乡村旅游在走特色化经营,比如:贵州省积极构建“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乡村旅游时刻与时俱进,江苏省搭上“互联网+”的浪潮,不断创新产品,迎来新业态的蓬勃发展。

3 龙场镇旅游业发展现状

龙场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市,交通便捷,距市区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麻塘乡背依余凯高速,境内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凯里市政府高度重视龙场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促进乡村旅游的整合、转型。

3.1 自然资源丰富、鲜明

龙场镇资源独特,有多处重点风景区,诸如:风光旖旎的香炉山、迷人且奇特的旅游村寨,以及千姿百态的渔洞溶洞,构成了龙场镇的天然景观,是凯里市的一道风景线。

3.2 文化资源独特、多姿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雄厚的文化资源,龙场镇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独特,比如:麻塘革家寨,有射日英雄羿的后代等历史传说;有古朴大方、花纹别致的革家蜡染,有腰系丝带、流苏围腰巾的民俗风情。除此之外,还有绚丽多姿的飞歌、芦笙舞等历史文化,蜡染、刺绣等农耕文明体验。充分说明了龙场镇的文化底蕴深厚,极具开发的优势。

3.3 生态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截止到2016年底,龙场镇的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已建成高效生态畜牧示范园区以及农业园区、观光园等,其中包括红力扬蓝莓采摘基地。麻塘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革家村寨,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园区,相互映衬,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添砖加瓦。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中,麻塘乡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3.4 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

根据现场走访调查,麻塘村的农家乐发展势头迅猛。截止到2016年,农家乐的数量达到15家,全年累计接待游客数量在5.4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是54万元,解决了6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龙场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好转,也为农民致富、增收开辟了新路子,对提高村民的收入以及促进龙场镇乡村村民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农家乐也是乡村旅游的另一种新模式,经过近十多年的探索,农家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

4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4.1 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业态,不断发挥着桥梁作用,通过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加快城乡建设的进程。依据我国旅游业相关部门的研究规划,明确在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客源总量将近8亿左右,这样基本上可以为4000万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农民从事非农业形式工作中,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如下表1所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根据表1可知,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就业数量的逐年增多,由2014年的520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672万人次,增长率为22.62%,实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受益。尤其是营业收入,由2014年的3600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5700亿元.不难看出乡村旅游带来可观丰厚的收人,不仅促进地方经济的好转,也更好的发挥了地方独有的自然、人文优势。

4.2 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有效改善村容村貌

从不同省份、不同县域的乡村旅游业现状可以看出,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将城市的游客吸引到乡村,激活了农村的消费市场,农民也将剩余的、有特色的农产品,销售给游客,带动了地方的农业产业发展。完善我国乡村旅游业,有利于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生活,通过优化村庄自然景观,完善农村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的卫生状况,发挥其淳朴自然优势,招商引资计划才能更好的实施。

4.3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通过加快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首先,可以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到乡村进行消费,为农村地区带来大量资本,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其次,也有利于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发展,为城市与农村之间,实现更好的经济、文化繁荣提供桥梁,引起地方政府部门对乡村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视,有利于实现乡村地区多方均衡、可持续发展等。

5 影响乡村旅游的因素

5.1 基础设施落后

根据对龙场镇的走访、调查可以发现,现阶段,龙场镇乡村地区的接待设施不完善。如餐饮服务、交通环境、住宿条件的基础设施都难以让人满意,这是与游客直接接触的层面,对乡村旅游的第一印象也会大打折扣。像卫生间、贵宾休息间、车辆寄存处等相应的配套设施比较简陋,还缺乏一些必要的基础设备。其原因是一些经营者的重心放在了主体建筑上,而对环境的治理有些忽略,环境优化不够。

5.2 缺乏品牌意识

龙场镇地区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乡村旅游业可以带来更多的增值效益,但龙场镇风俗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缺少地区经济文化特色,并且旅游项目多为传统的庄园式,无法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龙场镇只有极少数村落对外开展旅游项目,导致地区文化旅游基础薄弱,甚至有些村落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关键是加大开发力度,增加具有民族文化和乡村特色的景点开发。

5.3 旅游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

龙场镇离市区较远,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就业难度大,导致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令人担忧。旅游管理人员学历低,缺乏知识型、经验型的人才。地方政府对龙场镇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旅游人才相对匮乏,捉衿见肘。从事旅游管理的多为当地村民,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很难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在回答游客的问题时,更是显得不足。同时,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管理人员与游客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尤其是当地方言浓厚,外来游客很难听懂当地村民语言表达。由于地方政府投入资金不力,一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引进难度大。

5.4 营销理念落后,同质化竞争激烈

乡村旅游很大程度上,偏离现代化的营销方式和渠道,较为先进的手段没有得到利用。比如:由于龙场镇的基本设施不完善,使交通、通信等工具在农村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利用。受环境的限制,很多通信线路、器材无法进入村庄,通信设备相对较为原始,这也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当地的旅游发展主要以口碑营销为主,缺乏一定的弹性机制,容易形成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来到此地的游客多数是身边朋友、亲戚的推荐,他们很难获取当地的相关信息。

5.5 政府支持力度小,扶持不到位

影响龙场镇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地方政府没有真正意识到乡村旅游业在经济市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相关部门缺乏完善乡村旅游业的管理制度,导致当地的乡村旅游业在成本、资源开发、经营管理等问题上无章可循。另一方面,对于乡村旅游业相关管理部门的权责尚未分明,出现部门之间责任推卸现象等。同时,在乡村旅游业在地区资源开发上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阻碍了龙场镇当地经济的发展,群众对乡村旅游产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欠缺。

6 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路径

6.1 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理念

为了给游客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方便的出行交通,政府要全面統筹发展。要把旅游风情小镇的基础设施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结合起来,通过对乡镇的道路、供电供水系统、通讯系统、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优先发展,改善乡村的基本环境卫生,创造和谐的乡村旅游景点。乡村环境、设施改善了,游客才愿意来此旅游度假。

6.2 强化品牌意识,增强品牌竞争力

首先,龙场镇有自身的地理优势,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比如:朴实的民俗、优美的歌舞等,都是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次,品牌效应。游客们好的评价与口碑会大大提高龙场镇乡村旅游的名气。要有好的口碑,就要重视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6.3 加强政府监管,合理开发

目前,对于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在制度上进行约束,措施上进行监管。对于个别特殊的旅游地点,进行合理评估、开发,对资金的使用加强监管。加强对项目的科学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奔小康,走向致富路。

6.4 促进人才建设,管理体制透明化

一是提高对旅游管理人员的引进。在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就是旅游项目的管理人员,主要包括:专业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提高员工薪酬待遇,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引进优秀人才。二是重视乡村旅游中从业人员的培训。三是提高村民文化技术水平,加强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达到优势互补,整体提高乡村旅游业的管理水平。

6.5 加强宣传力度,完善营销渠道

6.5.1 充分发挥传统营销方式的作用。因为不同的营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提高和重视当地经营管理者的营销方式,结合游客的心理,采取多种多样的促销活动。比如:亲子游、休闲农庄等。

6.5.2 积极开展网络营销,拓宽营销渠道。当今网络化信息时代,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的营销是品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设立龙场镇旅游网站、微信公众号推厂等形式多样的营销模式。

以龙场镇作为研究标本,深入分析了龙场镇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以乡村旅游的理论作为切人点,对乡村旅游业存在的不足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项目,涉及的部门、种类繁多,需要通过多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为了更好的实现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思想前卫的方法,政府职能部门作用的发挥,促进乡村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仕斌.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J].农业与技术,2002(4): 46-49。

[2]周霄.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特征与趋势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2(2): 102-104.

[3]文翠玉,乡村旅游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设计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6):34-36.

[4]饶芬,姚菲静.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政策建议[J]企业经济,2006(10): 119-120.

[5]欧文伟.北海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2014(4): 76-80.

[6]杨荣刚.列宁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及现实启示[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2): 14-16.

[7]张德利,江苏沿海开发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3): 35-36.

[8]谭辛青,肖秀珍.试论如何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J]科技资讯,2009(17): 25.

[作者简介]申仁柏(1964-).男,贵州天柱人,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学、产业经济、文化经济。

猜你喜欢
产业经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广西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浅谈我国电信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产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新进程
土地资源与产业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