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会组织有效嵌入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2020-11-06 09:55尹秀芹王猛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社会组织乡村振兴

尹秀芹 王猛

【摘要】社会组织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在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社会组织自身资源禀赋的考量以及乡村的发展现状,利用扎根理论和NVIVO软件对影响社会组织有效嵌入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内部管理、资金、人员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社会组织嵌入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为推动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乡村振兴,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要正确认识到社会组织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建立起乡村振兴集体行动机制、构建乡村振兴人才网络机制、完善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及资金筹集渠道,构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促进社会组织的有效嵌入。

【关键词】社会组织;乡村振兴;参与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三大治理主体之一,在农村治理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众多学者予以关注。张春华等( 2016)从社会资本论的角度分析社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功能和价值,认为社会组织在丰富乡村治理主体、增强社会信任、建立沟通网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刘效敬、王义等( 2010)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效能进行分析,提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可以获得体制内的认同,并且能产生良好的治理效能。徐晓全( 2014)认为在国家权力与村民二元对立的治理结构中,嵌入能代表和表达村民利益且具有非官方性质的新型社会组织,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改变国家权力向乡村社会渗透的逻辑。邱玉婷( 2015)提出乡村治理的过程就是农村社会的各种组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共同处理乡村公共事务的一种能动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方劲( 2018)认为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存在一种制度化程度低、策略性行动强的“合作博弈”的互动关系。借助这一关系,社会组织能更好地嵌入到农村治理场域中,发挥社会组织农村治理的实际功能。

然而在众多的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侧重于对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治理的理论研究,缺少对社会组织参与的方式、策略、路径等的研究。文章从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必要性人手,利用扎根理论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乡村振兴中社会组织的参与逻辑,试图丰富知识界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是用于质性研究的重要方法,是通过系统化的程序,对社会上存在的某一现象进行归纳式引导,继而建立理论的过程。利用扎根理论进行研究,事先不会建立理论假设,而是先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得到原始资料,进而对所得资料进行提炼、编码将概念范畴化,最后上升为理论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过程。

2.2 数据来源

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研究,需要尽可能地掌握丰富且详尽的资料,继而对资料的细节进行挖掘,研究资料既可以是对受访者的访谈资料也可以是研究者的直接观察走访或所得的文献资料,要尽可能探索影响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因素及变量,更有效地探索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实际,研究者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五次至韶关市研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每次历时两周,进行了集中的考察与访谈,获得了23万字的访谈资料。根据研究目的,本次研究选择了5位韶关市乡村振兴基金会工作人员,4位其他社会组织工作人員,2位双百社工人员,20位普通村民进行小组访谈及个人深度访谈。研究者选取了2/3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剩余的1/3资料用来饱和度检验。研究者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反复排查与交叉认证,以确保所获研究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3 研究过程

完成数据资料的收集后,研究者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ll对所获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编码,形成了彼此之间具有从属关系的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及选择性编码,构建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3.1 开放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的一级编码,是对文本进行分析与分类并进行归纳与概念化的过程。研究者利用Nvivoll软件对所获访谈资料建立节点并进行编码,形成了421条有效开放编码,部分内容如表1所示。

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的二级编码,主要是通过文本的演绎与归纳,将内容相近的概念类属联系起来,建立起各部分内容的有效联系。本文对所获得的421条开放式编码进行推导和归纳,在不同的编码之间建立关联,形成了4条主范畴和10条次范畴。部分内容如表2所示。

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利用扎根理论对数据分析所形成的三级编码,主要是整合与凝练总结出核心类属的一系列过程。文章通过概念的提炼与升华,以“社会组织嵌入困境”作为核心范畴,统领起“主体性缺失”、“内部资源缺乏”、“组织人才缺失”、“内部治理缺陷”四个主范畴,并构建起四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框架,得出影响社会组织嵌入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图1)。

4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分析

基于以上通过扎根理论所得到的分析架构,文章接下来从主体性缺位、内部治理缺陷、组织人才缺失、内部资源缺乏四个维度出发,分析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参与路径。

4.1 主体性缺位

社会组织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其对公共性原则的保护以及对农村治理困境的化解。社会组织是独立存在于政府及市场之外的第三方主体,社会组织的主体性是其发挥独特作用的重要前提。但是社会组织还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受政府行政色彩的影响致其独立性差、嵌入性困难及同其他社会组织及村民的沟通协调性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社会组织的主体性缺位,其独特地位优势也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4.2 内部治理缺陷

内部治理是社会组织有效运行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康有效的内部管理系统,社会组织才能在长期的乡村振兴参与过程中取得优势。目前,由于社会组织内部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组织内部沟通不畅、缺乏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社会组织在嵌入乡村振兴的项目执行不畅、工作效率低下。社会组织独特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组织内部的治理情况。如何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提高内部成员的积极性是社会组织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4.3 组织人员缺失

人力资本是组织发展的重要核心资源。社会组织作为—个理性、开放的动态系统,其组织规模及组织绩效的高低不可避免地受到人力资本多寡的影响。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振兴的服务提供中面临着专业人员缺乏及志愿者流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专职人员比例偏低、人才结构不平衡、人员流动率偏高及志愿者持续性差等。社会组织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导致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低效率,其实际运行绩效不能满足社会以及公众的需求。

4.4 内部资源缺乏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对资源的需求造成了其对外部的依赖,资源的重要程度决定了组织的依赖程度。社会组织非营利性、志愿性的内在特征决定了其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更为严重,社会组织必须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支持、链接外部资源,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资源不足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社会组织筹资渠道不畅、资金利用效率低下、资金来源结构单一及对政府的依赖性强及获取自创收益的能力低等方面。

5 社会组织参与鄉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探析

5.1 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性地位,构建多中心乡村振兴组织网络

行动者网络理论认为,社会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动态的、具有异质性的多元化组织,其中的某一行动者通过转译将不同的行动者连接起来,形成相互联系的网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围绕乡村振兴,行动者包括政府、社会组织、村民等,这些不同的行动者被卷入乡村振兴网络中.通过转译,不断分享自己对乡村振兴的认识,最终构建一个乡村振兴生态系统。

首先,建立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由于自身的专业性和资源禀赋,难以依靠单一的社会组织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因此,需要借助其他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起协同合作关系。一方面,采取嵌入式定向培育路径,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外部专业性的社会组织,让不同领域的社会服务机构进入农村地区开展活动。另一方面,采取内生式培育路径,建立起与乡村内生型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机制,即培育发展乡村内生型社会组织。调动村民理事会等乡村内生型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其次,建立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平等协商机制。社会组织作为独立的法人,其自身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是社会组织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基础,因此,社会组织在与政府部门之间沟通交流过程中,应保持自身在项目设计、规划和实施中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在此基础上,用自身的专业性说服政府,获得政府对其独立性和专业性的尊重和支持。

最后,建立社会组织与村民之间的沟通协商机制。村民是乡村振兴的利益相关者和具体实践者,村民的积极参与可以减少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人力资源投入,有效缓解其人力不足问题,同时可减少因村民的不理解和不支持,造成的项目推进困难。通过与村民接触和交流,提升农村村民对于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认识,进一步激发村民的进行家园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

5.2 完善组织内部治理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社会组织的有效运行过程中,建立健康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能够有效协调组织内的领导者、社会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首先,明确社会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的战略缺陷会导致组织资源要素与能力的错配或损耗,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1977)认为组织战略应先于结构而出现,要先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战略,再通过不断摸索创建适合组织战略发展的结构,最终化为现实行动。战略的建立是指导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指标,能够为社会工作人员项目的开展提供导向,引导组织成员为组织作出更大贡献。

其次,建立内部协调沟通机制。能够长远发展的组织必会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因为要实现组织的发展,必须依靠组织内部,尤其是组织内部活动的人,只有组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组织目标才能更好实现。社会组织的工作面向基层、服务对象多元,必须要建立强有力的横向和纵向沟通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会组织的工作效率。

最后,建立完善的内部考核与激励机制。实行绩效考核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能够在促进员工自身的发展同时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应重视绩效考核的作用,一方面坚持评价取向原则,考核员工过去工作绩效,另一方面坚持发展取向原则,关注员工的未来发展。建立起与社会组织工作人员需求相契合的激励政策,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实现社会组织内在目标的同时,满足社工人员的自我价值及自身需求。

5.3 壮大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在国家现代化治理格局的持续推进及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的当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已成为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也成为社会持续与创新发展的致胜关键。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社工队伍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整合跨界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立人才孵化与培养机制,加强组织内部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第一,建立完善的招聘制度。可通过网络、校园招聘以及熟人推荐等多种方式选择专业性强且具较强志愿精神的人员。第二,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定期开展各种相关的培训与教育活动,根据不同人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能力进行提高。第三,加强社会督导。社会工作督导是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保障,通过持续且专业的监督、指导,提高社工人员的工作技巧及服务质量,使其能够为村民提供更为专业性、针对性的服务。

其次,实现志愿人员多元参与格局。志愿者是社会组织的特殊组成部分,社会组织工作的开展和项目的推进离不开志愿者的参与。社会组织的志愿者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①高校学生。随着志愿服务的不断发展,高校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已经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②农村留守老人或妇女。通过吸引农村的留守妇女、老人以志愿者的方式参与到乡村振兴过程中,在更好地了解村民社会组织需求的同时减少村民对社会组织的抵触,使社会组织更为迅速地融入乡村。③调动新乡贤的积极性。新乡贤在区域内外具有丰富的社会网络,能将其他治理主体卷入到乡村振兴,实现本地区乡村振兴模式的扩散,提升本地区的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

5.4 构建完整的资金筹集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资金不足是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的瓶颈,对于那些以服务群众为主体的社会组织而言,如何获得必要且充足的资源,关系着社会组织能否真正下沉乡村。

首先,政府购买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可以获得相应报酬,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及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使其逐步过渡到与政府平等的合作状态。另外,政府可以通过为社会组织提供项目资金、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支持,为社会组织提供活动场所,帮助社会组织克服资金筹集面临的困难,促使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打造品牌项目。品牌项目是指社会组织开展的具有代表性、公益性且影响力强的某些服务项目或活动。品牌项目的设立有利于社会组织知名度、公信力的提高,有助于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据了解,大多数海外基金、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等在寻求慈善组织进行募捐时,大多会选择在特定领域内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社会组织进行资助。因此,建立品牌项目的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品牌的竞争优势,能够更为容易地筹措到组织发展资金。

最后,提高社会组织的自身造血功能。借助外来资金来发展自身并不是长久之计,社会组织应提高自身创造资金的能力。可通过添置增值性资产、基金保值增值等方式,提高社会组织创造资金的能力。还可借助公益众筹平台,发布乡村振兴项目,吸引外界资金的注入,以扩大社會组织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张春华.农村民间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解释路径与工具选择一社会资本理论分析视角[J].理论与改革,2016( 04):100-104.

[2]刘效敬,王义.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效能分析一以青岛莱西市东庄头村老年协会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 04):19-22.

[3]徐晓全,新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与实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 04):86-89.

[4]邱玉婷.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 26( 07):190-192+185.

[5]方劲.合作博弈:乡村贫困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基于社会互构论的阐释[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03):100-107+157-158.

[6]龙永红,汪霞,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主体性及其建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8( 08):25-30.

[7](美)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17.

[8]杰弗里·菲佛,杰勒尔德.R.萨兰基克.组织的外部控制一对组织资源依赖的分析[M].闫蕊,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2.

[9]谢周佩.两种文化与“行动者网络理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1 ( 02):104-108.

[10]任会朋,关于组织“战略缺陷”的理论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7( 02):27-29+66.

[11] Chandler A D.Strategy and Structure: 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Industrial Enterprise[M].Cambridge, MA: MIT Press.1962: 373.

[12]敬义嘉.从购买服务到合作治理一政社合作的形态与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4( 07):54-59.

[13]李健.资金筹集中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机构与地方政府互动关系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 01):8-9.

[14]张祖平,中国慈善组织资金筹集问题研究[J].社团管理研究,2011(01):33-37.

[作者简介]尹秀芹(1995-),女,山东德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治理、社会组织管理;王猛(1981-),男,山东枣庄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农村治理、社会组织管理。

猜你喜欢
社会组织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