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 改革就是使命

2020-11-06 07:30何菊芳
曲艺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万州区万州曲艺

何菊芳

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掷地有声。万州区曲协根据中国曲协、重庆市曲协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在万州区委宣传部、万州区文联领导下,迅速开展区曲协的防控、宣传等工作,动员曲艺工作者和曲协会员,用曲艺作品向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致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国家战“疫”为首,万州曲协在行动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万州区曲协积极贡献文艺力量,发挥文艺作用,用曲艺凝聚人心,鼓舞意志,传递真情,为全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鼓劲。

首先,动员会员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手段做疫情防护知识的宣传者。向身边的亲友、邻居等宣传防疫知识,劝导其不外出参加聚集活动,稳定其情绪树立必胜信心;要求大家以官方权威发布信息为准,做到不随意传播非官方渠道发布的与疫情相关的信息,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对来源不明、真假难辨的敏感信息,做到不听信、不传播,坚决抵制和纠正散播谣言的行为。

其次,协会号召广大会员积极行动起来,创作一批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的曲艺作品,讴歌抗击疫情战斗中的感人事迹。与电视台等多媒体中心配合,在抖音平台、万州电视台微信公众号、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微信公众号进行播放,引导广大市民居家隔离,做好个人防护。大年初一,曲协组织安排协会会员创作录制的抗击疫情宣传快板,在上述媒体平台播出。

最后,开展曲艺抗“疫”宣传活动,为抗“疫”勇士们鼓劲加油。重庆市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采用网上联络的方式,迅速与协会会员商讨创作事宜,在很短时间里,创作出四川清音《亲人啊,别牵挂》,成为本地各主流媒体平台播放的第一批原创抗“疫”歌曲。中国曲协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竹琴代表性传承人刘国福、吴卡亚,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职工柳海山等,有感于医护人员的一线坚守,有感于干部群众的密切配合,有感于国家决策的快速实施,分别创作和演出了四川竹琴《正气鼓荡》、四川扬琴《人民英雄钟南山》和歌曲《同呼吸》《中国奇迹》,踊跃参与到疫情防控攻坚战中。这些作品以充沛的激情、优美的旋律、生动的笔触、感人的形象赞美了坚守防疫战场的英雄形象,讴歌人民群众凝心聚力的抗“疫”精神,激励人民群众坚决打赢防疫阻击战。作品分别在万州区、重庆市电视台和“学习强国”“央视频”播出,在人民日报客户端、CCTV直播间同期推广。

二、调整工作模式,运用网络平台推进正常工作

一是利用网络教学模式,为青年演员传授技艺,储备节目。疫情期间,协会制定了网络教学计划,利用视频连线的方式,邀请协会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资深专家,为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的青年演员授课,排演节目,分别开设了四川竹琴、四川扬琴、四川金钱板、四川清音、四川评书、相声等教学课程,在提高年轻演员表演水平的同时,也为万州本地特色文化品牌《三峡曲艺周周演》储备节目,为剧场复演做好准备。

二是组织抗“疫”志愿者曲艺小分队,参与社区抗“疫”工作。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刻,重庆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的11名青年志愿者主动报名,从2月3日至3月18日无节假日,历时45天,下沉防疫战“疫”一线,与街道社区干部一道,街面巡逻、楼栋摸排、路卡值守、爱心服务、宣传劝导,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实现全区社区零感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曲艺志愿者感受了一次逆行无我的荣光。

三是抗“疫”工作与日常工作两不误,认真做好会员的服务工作。面对部分区级会员渴求加入上级曲协的要求,协会积极行动,安排专人协助会员填报入会资料,推荐数十名区级会员向重庆市曲协和中国曲协提交了入会申请,为各级曲协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

四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为提高市民的文娱活动参与度和覆盖面,同时也为了搜集保护民间优秀曲艺作品,疫情期间,协会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了民间曲艺作品征集活动,得到了民间曲艺爱好者的响应,征集各类曲艺作品十余件。

三、推进曲协改革,做好新形势下万州区曲协的组织建设和会员服务工作

在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努力把协会建设成为广大曲协会员和曲艺工作者的温馨和谐之家过程中,协会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和思路,进一步转变工作态度,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在履行协会职能、拓展服务领域、提升协会形象上狠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与曲艺民间组织的联系制度,做到对民间爱好者群体的常态化、经常性服务。以讲座、授课、专家点评的方式,开办社区、校园曲艺课堂。二是针对万州区专业曲艺演员,开设曲艺工作者大讲堂,进行曲艺创作和曲艺表演的专业培训,创新完善曲艺交流合作机制。三是深化渝东北曲艺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区县曲协的协同联动,积极组织协会会员参与周边地区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投身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承接或参加中国曲协、市曲协或其他省、市曲协、各级非遗中心开展的曲艺互访交流展演活动,不断提升曲艺作品对外的影响力。四是开展“中国曲协会员携手筑梦计划·城市社区曲艺工作站走进重庆万州”系列活动,增强曲艺事业认知度和影响力。

(二)创新思维理念,改进工作方式

一是加大行业宣传力度。开动脑筋、开阔思路,科学合理地运用当地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万州曲艺工作者工作事迹及创作的优秀作品,提高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是运用网络互动平台。运用高效、直观、快捷的网络优势,及时了解曲艺发展动态,掌握各基地活动情况,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会员QQ群和微信群,建立开放式的会员信息數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区曲协会员网上个人信息即时更新系统,由会员个人在网上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实现会员发展管理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

三是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充分依托中国曲协、重庆市曲协的资源优势,用好本地知名艺术家,特别是牡丹奖或群星奖获得者,组织举办各级各类研修班或讲座,对专业演员和民间爱好者进行培养和辅导;打造更多、更优秀的原创曲艺节目,力争在两年一届的市级专业比赛中至少有1—2个节目能获奖或能够参加国家级展演;充分运用各类文旅资源,利用四川竹琴、金钱板、四川清音、四川盘子、四川车灯、四川扬琴等地方曲种,以赞美三峡、歌颂万州青山绿水和平湖美景为主题,打造一台曲艺专场演出,组织曲艺小分队进景区、进游轮,让游客感受地方艺术的魅力,宣传万州,推荐万州。

四是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具有曲艺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曲艺文化品牌。重点打造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川竹琴、金钱板,重庆市级项目——花鼓,万州区级项目——川东盘子、川东清音。充分运用代表性传承人影响力,通过各类交流展演、专业比赛、惠民演出等方式,展示三峡曲艺特色,提升地方曲艺的受众面;继续打造惠民演出文化名片。坚持开展“三峡曲艺周周演”常态化文化惠民演出,每周五、周六晚上向市民群众们展现原汁原味地域曲艺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促进曲艺事业的土壤根植培养和良好长远发展,力争为万州区创建“中國曲艺之乡”奠定坚实基础。

(三)壮大曲艺队伍,提供展示机会

一是推进曲协会员的梯队化建设。大力发展学校、企业、培训机构和镇乡、街道区级会员,夯实组织基础。按照注重质量、改善结构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发展区曲协会员;积极推荐国家、市级曲协会员,培养骨干力量,努力把那些热爱曲艺艺术,具有一定传承能力、创作基础和专业表演水平,具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曲艺人才和曲艺爱好者吸纳到曲协组织中来,使曲协会员人数能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是搭建展示平台。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制度,定期举办采风创作、精品展演、志愿服务、人才培训、曲艺交流等活动,为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提供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整合各类曲艺活动资源,打造“爱在万州”曲艺进基层品牌活动。利用表演、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区曲协会员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乡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重点围绕脱贫攻坚、建党100周年等主题,在国庆、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各类曲艺活动,为万州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

(四)疏通交流渠道,加强引导管理

在区文联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理顺与各相关部门和各协会之间的关系,积极发挥曲艺民间组织和曲艺培训基地的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融合,科学高效、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

我们坚信,在中国曲协和市曲协的指导下,在区文联的领导下,万州区曲协定会认真履行好曲协组织的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做好新形势下的曲协会员工作和组织建设。

(作者:重庆市万州区文联党组成员、曲协副主席)

猜你喜欢
万州区万州曲艺
万州:发展生态经济 书写绿色答卷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古城墙的凝望
《曲艺泉城》
万州面的乡愁味
我困在这座小城二十年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