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振兴“三入”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2020-11-06 09:55秦朗石博文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3期

秦朗 石博文

【摘要】目前城乡教育差距依然较大,英语教学差距尤为突出,其主因在于学生、资源、教师的“三低问题”:学生综合素质低、现代资源设备利用率低、英语教师教学技能低。希望通过探讨互联网+“三入”理念教学模式,即“入口、入脑、入生活”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大幅度提升乡村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乡村英语教学;教育振兴;三入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平衡城乡教育,乡镇教学质量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在与城区教育对比中,学生、资源、教师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为实现乡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国家设立了: “两免一补”(财政部,2001)、“乡村教师补助一贴两补”(教育部,2019)、“国培计划”(教育部、财政部,2010)等扶持乡镇教育的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旨在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在这一目标的推动下,通过调研小组田野考察,深入襄阳市农村中小学,了解英语教学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访的形式开展调研活动,总结归纳其存在的问题,咨询英语教育专家,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提出引入动画、配音视频等英语教学资源进入课堂,建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鼓勵学生开口讲英语,利用互联网资源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扩充教学内容,以达到提高乡村英语教学效率,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的。

1 乡镇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襄阳市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精准抓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通过成立创新创业小组调研,深入乡镇中小学进行了实地采访调查,以及对中小学教师及学生发起线上问卷调查,经过暑期调查研究,课题组整理材料,分析具体情况,将问题归结为三个方面:

1.1 学生学习环境问题

乡镇学校的学生多属于留守儿童,性格多内向,不善与人交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交流课程,重在沟通交流。然而,乡镇的学生受英语学习环境的制约,首先未能过好英语语音关,面访过程中学生害怕开口讲英语,担心自己不标准发音会受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因而选择沉默,不参与课堂交流活动,久而久之,开口成难题。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乡村小学的英语课程设置在三年级,学生接触英语学习的时间晚,学习英语难度大,导致学生在初学阶段就容易滋生挫败心理,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此外,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也相对单一,走访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乡镇学生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学生们却没有合适的信息工具或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调查问卷显示,高达93%的学生表示,仅在课堂中通过学校下发的课本,老师传授知识点,词汇量仅限于课后单词,导致学生的英语容量甚少,单一学习资源无法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甚至对枯燥学习过程感到厌倦。

1.2 师资力量问题

通过面访发现,乡村英语教师学历多集中在专科和本科层级,其中本科毕业的教师大多为非英语专业,尤其缺乏硕士及博士学历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调查发现,约60%老师表示目前仍使用传统教育方法,但传统的教学理念陈旧落后,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不足之处,教学效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

其次乡镇学校师生年龄差距大,调查发现,年轻老师(在30岁以下)仅占15%,由于年龄差距过大,存在距离感,师生之间交流困难,学生不敢主动提出问题,老师也很难了解学生真实学习掌握情况。

1.3 资源问题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乡镇小学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大部分教师表示,由于资源信息闭塞,学校不能及时更新获取教学资源,教师们没有好方法或渠道获取适合当前学段相关教学资源,导致这些电子设备利用率极低。由此可见,虽然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网络资源丰富,但在乡镇教学过程中却难以得到最大化利用,无法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2 乡镇中小学英语教学困境的解决方案

针对乡镇中小英语教学困境,教师侧重读写技能、忽略听说能力,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成为“听不懂简单英语的‘聋子和不会说简单英语的‘哑巴'”。中小学英语学界急需解决这个难题。2019年6月21日,语言学家李宇明在湖北文理学院做客隆中讲坛《人生各阶段的语言任务》,再次提出“语言学习入口、入脑、人生活模式”,本文基于调研结果并结合学者李宇明的语言教学思想,对乡镇英语教学提出一系列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2.1 “入口”:让学生开口讲英语

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教学资源丰富,为乡镇英语学科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对乡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镇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切实有效地提升乡镇教学水平,提高乡镇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需要突破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及新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气氛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现阶段英语学科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使之能成为日常交际的工具。

例如,充分利用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画是一种典型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演示物体运动规律、解释自然现象,具有直观、好掌握、易理解的特性。动画短片更有亲切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趣味英语配音”平台提供1-2分钟的英文短视频,用户能自主完成配音。教师可以定期准备配音活动课,课前让学生预选配音片段并进行短时间的练习,课堂上,教师利用APP让学生轮流完成配音,同时评价每位同学的配音质量,激发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动机,强化了口语活动能力训练。趣味英语配音“入口”活动,鼓励学生开口跟读模仿训练,寓教于乐,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2 “入脑”:使学生形成英语思维

乡镇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了解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又因学校环境受限,他们少有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培養学生思维品质,课堂内有限且单一的问答形式很难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能力,导致学生虽能掌握基础英语知识,熟记单词、语法,但无法将学到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为适应教学要求,英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能力。首先,利用网络资源,灵活设计话题学习环境。例如在课堂上根据词汇、句子,补充讲解其来历或小故事,穿插一些英语典故,增强丰富性,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化,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其次,开展课堂对话互动。例如在课堂上设立交流主题,让学生两两或多人之间围绕主题,自主拓展,进行灵活对话训练,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令其能够在实际的操练中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通过反复多次的英语对话,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单词和语法内容。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浸入式情景教学,使学生处于全英文交流环境中,通过大量的对话训练,潜移默化地形成英语思维,实现“人脑”学习的目的。

2.3 “入生活”:让英语融入日常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英语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各国经济来往中充当重要的桥梁角色。因此将所学英语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也应成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学生作为当代的英语学习者,并不是要求他们时刻使用英语,而是希望当他们处于需要英语的环境中时,能够做到信手拈来,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将英语与实际生活对接,即“人生活”的能力。

课堂中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开口讲英语,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英语思维。课后,教师通过布置英语日记,让学生运用,丰富日常积累,练习如何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另外,教师经常组织一些英语交流活动,例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主持大赛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日常口语交流能力得到锻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真实的使用英语环境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英语存货”,再现英语表达的魅力。此外,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英语和汉语充分结合,用英语给学生讲历史典故,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汉语当中的成语,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关联性和相通性,增加学生对英语的亲切感,从而达到促进英语“人生活”的目的。

3 结语

通过推行乡镇中小学英语“三入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乡镇中小学教师普遍反映,“三人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讲英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英语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三人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在实施初期,教师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够熟练,课堂进程不够流畅,仍需要较长时间训练和适应。其次,乡镇中小学学生内向,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需要英语教师长期不断地努力,感染学生。总之,笔者坚信,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心系乡镇教育发展振兴,并为之付出努力,乡镇中小学英语教学问题一定会早日得到完善解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华社光明时政,2017-10-18.

[2]尹丽.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J],科学与财富,2019(4): 297-298。

[3]谢巧珍,“互联网+”背景下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创新[J].亚太教育,2019(5): 10.

[4]韩敏,凌茜.英语动画片语境下的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J].安徽文学,2013(3):148-149.

[作者简介]秦朗(1998-),女,湖北黄冈人,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