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真实情境实践多维驱动

2020-11-06 07:33刘春文
语文建设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元认知支架驱动

刘春文

2020年浙江考区中考语文作文题可谓是清一色的任务驱动型写作,这也是浙江省取消考纲后第一年的全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作文题。任务驱动型作文最早出现在2015年全国新课标试卷中,改变了传统高考语文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的命题形式,在还原生活情境的基础上,更加侧重基于生活的问题导向,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价值取向。

这种基于建构主义“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的测评方式,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写作教学和测试中的话题随意性与写作任务缺乏情境性的两个局限。从命题的形式来看,与前几年相比,写作要求增加了非常具体明确的任务指令。正如张开先生所言:“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事实上,中高考推行这种新型作文有着内在的深刻追求。它引导学生回到真实的交际生活中来,在价值导向方面引导学生尊重他论、文明交流,实际目的是从说理态度上引导学生由封闭性说理或强说强辩走向公众说理与公共文明,从而提升国民的言语交际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历经五年的发展,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命制日臻完善,驱动方式更显丰富性和多样化,命题形式不断调整和创新,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征和变化。

一、设置真实情境,驱动任务

当前中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往往取材于真实的新闻事件或者社会文化热点,在保证逻辑真实的基础上,还進行了一定的调整和重构。命题者往往为考生创设出一个真实的情境,借助于情境驱动,运用有效的驱动指令规定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套作和宿构情况的发生,真正检测考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2020年浙江省各地写作试题基本内容和任务驱动方式的变化。命题的情境设置主要采用与考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有的甚至还直接采用新闻报道。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接自己的生活,继而从一个大的社会生活情境转为个体的生活情境。

这些任务驱动型写作命题情境真实多样,有的来自名篇名句,如绍兴卷的作文材料取材于王鼎钧的《一朵花》:“一般庭院面积有限,花能入选,必有合乎人意的条件:或因为开得早,如梅;或因为开得久,如菊。”以花喻人,喻指“时机是成功或失败的一个条件”。湖州卷则摘录《麦田守望者》中的“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任选一句为题,可以叙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可以抒发感情。宁波卷设置情境为:“怎么办?”“自己决定。”以这样的对话,唤起考生的写作灵感。台州卷以家庭对话的形式出现,内容有关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个很亲切的话题,贴近考生的生活。当然有些考区的情境设置源于考卷中的阅读题,如金华、丽水卷:“《送给青蛙的大海》一文中,如果青蛙醒来,发现大海的水干了,又会发生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一个故事。”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写作命题均设置一个真实的情境,同时又有鲜明的一至三个任务驱动,如绍兴卷提示语:“好的文字总能引发我们的无限联想与思考,请运用所给材料,从下面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命题者均设计了明确的写作任务,写作对象明晰,驱动指令简单明了,这与更加注重表达性的传统非任务写作存在本质区别。

二、提供写作支架,驱动文体

“支架式教学”是近二三十年来国外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目前研究者还没有给支架式教学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对支架式教学的具体表述也有很大不同。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相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写作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提供各种需要的帮助。学习支架理论将这些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的支持和帮助称为‘支架。”[1]写作教学要设计支持写作学习的支架系统,解决学生习作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顺利地穿越“最近发展区”,表达准确、规范、有序、形象,获得表达力的更好发展。学习支架根据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范例、提示、建议、向导、图表和解释等类型。依据功能标准,支架分为程序支架、概念支架、策略支架与元认知支架四种类型。作文命题是如何设置“支架”的?下面以2020年中考浙江考区命题为例进行分析。

1. 统整教材板块,搭建程序支架

“程序支架”主要是为写作学习者引导学习道路,是学习者围绕既定写作学习任务展开各种活动的行动指南。通过程序支架将学生的写作过程分割成可管理的部分,便于学生在某一时段只关注特定的任务,相应地降低学习难度。如宁波卷:“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怎么办?……自己决定。请你以‘自己决定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为了降低文体难度,命题者统整了七、八、九年级倡导的文体特点,借助小贴士,抓住记叙文、议论文、文学创作类文章的特点,分块辅以写作指导,给学生搭建了不同文体的程序支架。具体如下:

金华、丽水卷的两道作文题统整教材中的写作板块,充分体现了“教材为本”的理念,题目一与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发挥联想和想象”相关联;题目二与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观点要明确”、第三单元的“议论要言之有据”、第五单元的“论证要合理”相关联。这两个二选一的题目,都基于对童话的理解,要求考生观照现实世界,可以依据对青蛙、对童话的理解,展开烂漫的想象,甚至将自己设计进故事里也很好。童话对于世界的意义,定然不只是给孩子甜甜的礼物,还隐藏着成人对现实的理解和对世界的企盼。衢州卷延续去年写“游记”的思路,继续在统编教材的知识落实上面做文章。“ 学写故事”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部分的要求。“故事”本身对情节的精彩度、人物的饱满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为考生打开思路提供了好的程序支架。

2. 借助思维导图,搭建概念支架

“概念支架”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学生识别关键概念,抑或形成明晰的概念组织结构。概念知识之所以给我们带来了诸多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我们将其视为写作学习的目的,而不是中介工具。作为写作学习的工具,在写作教学中出现一些概念是必要的、有价值的。中考命题中,也有部分考区设计了概念支架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概念,形成明晰的概念组织结构。如温州卷围绕“笔记”这一话题依次设置了三个任务,主要写作目的是“分享”“说服”“提供信息”,考查的文本类型分别是叙事类、书信、说明类。命题者借助思维导图提供了关于“ 笔记”的概念性支架。具体如下:

五、探寻笔记世界(60分)

18. 根据要求作文。

【写作提示】①围绕“笔记”这一话题,选择一个任务。②明确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依据文本类型,可借助《参考角度》栏进行构思,也可另选角度。③“任务一”也可以选择文学创作。

【写作要求】①自拟题目;②符合文体特征;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3. 提供写作提示,搭建策略支架

“策略支架”是指学生可以“模仿”“体验”“实践”,内化其中蕴含的写作思维策略和问题解决方法,继而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许多时候在命题中引入思维导图的方法,就是一种技术层面的操作,其实质上是化抽象思维为具象图示,给学生提供一个可视化的策略支架,用节点、网状、连线等表示彼此关系的图示,搭建思维的阶梯,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厘清学生的写作思路。

“变化是世界上/唯一绝对的东西/没有什么能一成不变”。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为了让故事更吸引人,请从所学课文或本卷阅读材料《第一定律》中学习写故事的方法。你可以学习运用悬念、伏笔,也可以学习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还可以学习叙述者叙述的方式。

为了给考生以考场写作的帮助,命题者还给了考生一些小提示:学习运用悬念、伏笔、对话等,抑或从试卷的阅读材料或者课本中去借鉴,为考生打开思路提供了好的策略支架。

命题者开发各种各类情境支架式命题,有真实的情境、具体的表达对象,即具体真实的读者,给出“真问题”,要求“真思考”。如绍兴卷让考生在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1)写一封信劝导表妹;(2)向《文苑·美文》杂志《妙笔生花》专栏投稿;(3)准备一份国旗下讲话的讲稿。命题创设出的具体情境,给出了明晰的写作对象、目的、场合等,要求学生作出理性判断,基于这些语境要素,进行合乎语境的表述。其意义让学生在表达与交流中认识社会、理解生活,表现自我的观点,进而借助写作提示及写作要求,巧妙搭建写作的策略支架。

4. 运用元认知监控,提供评价支架

弗拉维尔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元认知的概念[2]。元认知是指人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是对自我的了解与总结,学习者利用元认知了解、调整和评估自身的认知活动。元认知体系包括元认知监控、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知识,形成元认知的三大策略,即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3]

运用元认知监控,为考生提供修改支架。元认知监控,是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进行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很多老师深知学生修改、自我监控的重要,于是让学生自主修改。由此,审思学生的元认知监控,提供具体操作的监控修改的支架,有其迫切性。如宁波卷第21 题:

21. 请你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推荐语,向阅卷老师阐述你刚写的文章《自己决定》的两个亮点。

提示:可以从选材、结构、语言、主题等角度思考。

此题考查学生拟写推荐语的能力。推荐语重在“推介”,要把握《自己决定》的主题,告诉大家文章的主要内容,选材如何。然后应该介绍这篇文章值得推荐的地方,根据题目中的提示,选择两个角度进行评析,如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文章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从欣赏的角度去把握文章,探讨文章的妙处所在。推介要有针对性,在深入的分析中感悟作品的魅力,并喜欢上这篇文章。这种自我监控、自我体验、自我认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帮助。

三、辨析关键概念,驱动思维

任务驱动型表达要求“ 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一旦缺乏“ 辨析关键概念”就会失去说理的基础性,容易脱离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的概念辨析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具有双向性,即对同一事物持不同观点的双方都可以从自身观点出发辨析关键概念。任务驱动型作文拓展思路的常规模式是:首先,用简洁的语言转述试题材料。接着选好角度,对所引材料作简单分析,或提出观点,或提出下文要探讨的问题即论题。具体引文可以调用“ 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拓展思路的“争议性材料”,可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辩证的分析,以此作为过渡,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解读,表达自己的看法,可赞成,可反对,也可辩证看待,或者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的合理性,阐明其意义。最后倡议劝勉,呼吁号召,总结全文。至于思维方面的要求,一般没有直接标明,要因题因材而定,鉴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大多存在争议性,故质疑思辨的理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1. 关注公共事件,质疑思辨

任何写作都是具体语境中的语篇建构。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说理能力,除要激活学生的思辨意识外,更要着意于培养学生关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具体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拓宽视野,提升深度分析的思辨能力。教学中要布置切近时事热点的具体思辨读写任务,让学生有话可说。确切地说,“思辨读写”的“读”不单是指阅读大量时评类文章,而且要对影像、音乐、图片等资料进行“跨媒介阅读”。“写”,要求学生在全面了解事件始末的基础上,“贴着事件”理性客观地表达。这类封闭式的任务驱动型写作,有具体的事件、具体的情境、具体的对象,作品的读者和写作目的清晰明了,学生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和主张,追求客观、逻辑、实证,完全规避了“多空谈”“好印证”的写作路径。如舟山、嘉兴卷:

19. 作文

5月12日,在张家界天门山进行翼装飞行表演时,一名翼装女飞行员失联。由于事发时她没带手机和GPS装置,加上连日降雨,救援难度加大。直到5 月18日,其遗体在丛林中被找到。该翼装飞行员是一名“95后”女大学生,热爱极限运动,接受过系统训练,有数百次翼装飞行和高空跳伞经验。她曾公开表示:“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

以上事件引发了同学们热议,大家褒贬不一。请结合你的思考与认识,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命题者选择这一材料,也正是基于事件中隐含的多种观念的冲突。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来发表看法,其观点直接体现考生的三观和思维的成熟度。

2. 抓住矛盾对立,理性思辨

至于思维方面的要求,一般没有直接标明,要因题因材而定,鉴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大多存在争议性,故理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舟山、嘉兴卷题目一中,“熟悉和陌生”是一对反义词,但它们之间可以打通,可以变化。这就需要考生的思维是多层次的,是动态的,而不是一种静态的、机械的。湖州卷引用《麦田守望者》:“記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任选一句为题。这个命题作文,看似简单,却富含思辨性。“记住”与“忘却”、“改变”与“接受”都是对立矛盾体,如何选择?关键词除了“记住”“忘却”“变”“不变”,还有限制语“该”“能”“不能”,什么样的算是“ 该”,什么样的算是“ 能”与“ 不能”,如何体现?这都是很深刻的问题。因此,考生的作文仅做到再现生活是不够的,还要有自己的思考。

2020年浙江考区的这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对如何在考查中将立德树人与培育核心素养有效结合并落到实处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命题强调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并根据实际分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设置情境再次成为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的有力载体,通过搭建“支架”,尝试动用各种策略来驱动任务、驱动内容、驱动文体、驱动思维,达到真正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元认知支架驱动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