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2020-11-06 03:01古梅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花城音乐作品乐曲

古梅芳

【摘要】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听音乐”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同时采用听觉、视觉、动觉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一般来说有整体欣赏、分析、综合三个阶段。

【关键词】音乐欣赏方法过程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教会学生倾听音乐的方法,提高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欣赏教学的方法

音乐欣赏课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听音乐”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欣赏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听”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欣赏前或后,教师既可通过提问、谈话、讨论、讲故事、看图、看视频等形式来启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也可把听与唱、奏、动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相互结合起来进行,使学生的感受更生动、更深刻。

1.欣赏前的导入与欣赏后的交流

欣赏前的导入与欣赏后的交流活动应以启发学生有目的地感受音乐为前提,因其各自的不同目的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1)欣赏前的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是产生音乐情感的基础。欣赏前的导入,就是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和愿望,目的是使学生安静、认真、仔细地听音乐。教师可根据不同对象用简洁、有趣的语言和启发性的提问,或采用故事、视频、图片等导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社会意义以及声乐、器乐等方面的有关常识。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使他们在听赏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如欣赏《保卫黄河》(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这一课时,当我以故事的形式把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当时的社会意义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学生时,马上激起了学生们想欣赏这首歌的热情。但要注意的是欣赏前导入要自然,不要占用太多时间,要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切不可以过多的非音乐的形式代替音乐。

(2)欣赏后的交流活动。欣赏后的交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析、感受作品的内容。通过讨论、判断、评价等活动,可使学生在探索中全面认识所欣赏的作品,提高欣赏水平。欣赏后的交流可采用启发提问的谈话方式,由师生共同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段进行分析,也可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谈话给予恰当的评价。如欣赏《保卫黄河》(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几个问题:首先,谈谈自己欣赏后的真实感受。其次,整首合唱曲的情绪如何?第三,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学生欣赏过后情绪特别激动,仿佛自己就是抗日军民中的一员,谈感受时很积极地发言,收获颇丰。

2.听与视、动、想象相结合

(1)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把現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借助多媒体声像俱全的特点,让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例如,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玛》主题片段(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课本用两幅画面揭示了乐曲的主题内容,课堂上老师再借助多媒体展示生动的图像帮助学生从直观的感知出发,感受第一段慢速音乐所表现的内蒙古大草原美丽景色、第二段快速音乐所表现的蒙古人民载歌载舞幸福美好的生活情景。这种听觉与视觉结合的欣赏教学方法,尤其适宜低、中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则应学会边听作品、边看谱例,加深对主旋律的记忆。

(2)听与动相结合。随着音乐边做声势或律动,边听边动,能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的起伏等。例如,欣赏管弦乐曲《狮王进行曲》(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上册)时,教师可提出“你能模仿狮王迈开威风的步伐随着音乐律动吗?”“当听到乐曲中有狮子吼叫声时,你可随着一起吼叫,并用动作模仿狮王威风凛凛吼叫的样子。”并设计由一名同学扮演狮王,其他同学扮成小狮子或其它动物作为狮王的“卫士”,配合音乐做唱游表演。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把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用动作表现出来,加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3)听与想象相结合。音乐是以音响来表现人们思想感情和现实生活的,欣赏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深化对音乐作品的听觉感受。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或情景的描述,让学生积极想象,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必须以听为主,同时采用听觉、视觉、动觉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有效手段。

二、欣赏教学的过程

1.整体欣赏阶段(初听)

初步欣赏音乐,一般来说提倡完整的欣赏音乐,如果篇幅较长可分段欣赏。在教师启发谈话后,学生按教师的提示,开始集中注意地聆听音乐。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一般不够稳定,注意的范围也较狭小,不可能注意更多的细节部分,初听阶段只能要求他们对乐曲有初步整体的认识,如不可能一次性判断乐曲的属性是雄壮的还是轻快的;是摇篮曲还是进行曲等。中、高年级学生相对具备了一定的欣赏经验和常识,在初听时他们除对乐曲的整体有初步的认识外,还能听出音乐作品的主要特点。例如,初听长笛独奏曲《小鸟》主题(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时,先要求学生听辨出演奏小鸟主题的是什么乐器,是高音乐器还是低音乐器。同时,教师的讲解不宜过多、过细,应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启发他们运用想象来独立欣赏音乐,获得对音乐的初步印象。

2.分析阶段(复听)

复听音乐分析,这是教学的中心部分,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内部结构,要引导学生参与,不能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

当学生初步熟悉音乐作品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复听,并对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复听可根据教学要求采用重点复听和分段复听的方式、通过反复细听和深入分析,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音乐情绪、记忆音乐主题、分析音乐要素、联想与想象,逐步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在分析阶段中,教师可根据教材重点,适当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例如,教师提问:“音乐作品中最强的地方在哪里?它表现了什么”“你能说出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吗”“乐曲中由远而近的感觉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这首歌(乐)曲的情绪与另一首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主题在乐曲中重复出现了几次?每次有什么变化”等诸类问题,要求学生集中注意聆听音乐,并针对所提的问题说出自己感受和评论,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补充。这也是学生感悟音乐和理解音乐的重要阶段。

3.综合阶段

在综合教学阶段,要求学生把分析所得的感性、理性知识综合起来,并用外化的手段把感受到的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更清晰地表现出来。例如,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水族馆》(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学生能感受到乐曲中钢琴所表现出来的微波荡漾的水面以及鱼儿在水中欢快穿梭游动的画面,让学生用合适的律动来表演自己理解到的音乐形象。

听觉感知是音乐欣赏的根本。所以,音乐欣赏课要让学生倾听、再倾听,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进而产生共鸣,诱发联想,进入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新版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1.

猜你喜欢
花城音乐作品乐曲
春意闹花城
Beautiful Scenic Spots in the “Busy Flower City”“繁华花城”的美丽景点
始乱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晋源区召开稻花城项目推进会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花城看花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悲伤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