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PP模式养老地产的供给侧问题及对策

2020-11-06 13:23刘畅曾靖闻
财经界·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养老地产PPP模式供给侧改革

刘畅 曾靖闻

摘 要:作为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的一种先进的项目经营模式,PPP模式被引入我国养老地产领域以加强我国养老服务的供给力度已有数年。但是PPP模式已被引入多年,养老地产领域的供给侧在市场定位、融资策略、监管方针等方面仍然难以给我国的养老群体一个满意的成果。本文通过分析PPP模式养老地产在供给端存在的问题, 合理提出针对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PPP模式  养老地产  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传统的居家养老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造成家庭内部的老年供养需求持续增加而供养来源持续减少,使得家庭养老供需日益严重脱节,大量的养老机构随需求的增加应运而生。而当前,我国养老机构供求矛盾较为严重,老年人对养老院的需求远大于供给。PPP养老地产作为近年来的热门养老模式,凭借政府出资、企业经营的特点,有效的推动了养老产业的发展。但当养老产业需求侧不断增加的同时,供给侧现有的问题与可优化的方向值得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一、PPP养老地产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清晰定位,市场划分不清

为了加大社会福利养老领域的供给侧力度,国家不断推进公立养老地产的建设。PPP模式下的养老地产项目由政府出资、企业管理,有效缓解了政府的运营压力,也降低了项目的融资困难程度,让企业拥有设计性价比更高的养老服务的空间,满足广大老年群体的需求。但当下的问题是,开设PPP养老服务的企业常缺乏清晰定位,难以将PPP项目的与纯私营、纯公立的养老机构区分开来,因此无法突显PPP养老项目特有的优势,不足以有效改善“养老难,养老贵”现状。

(二)地产融资难度大、效率低

PPP养老模式虽通过与政府合作,获得一部分地产建设财政补贴,使得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开发风险。但由于不同的养老项目设计也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成本,很多中高端定位的PPP养老地产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而养老行业具有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收慢、公益性强、收益率较低等特点,难以在短时间获得足够的融资,从而导致PPP地产供给量难以上升。

(三)缺乏有效的衡量指标,监管阻力大

PPP养老地产的运营项目以服务为主,缺乏合理有效的衡量指标,带来了较大的监管难度。区别于基础设施项目的硬性指标,养老服务项目通常以人文本,依据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家庭条件以及个人意愿为划分,提供不同等级、不同种类的服务,并依此制定相关服务指标。而当前监管面临的难题是,养老规范的衡量指标偏重于硬件设施,对标准化服务指标的归并相对欠缺,因此加大了政府的监管阻力,对PPP养老地产的引入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四)收费机制不统一,加大规划难度

PPP养老地产的规划意图通常产生于城市发展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会受到如地产建设规模、区位、收费差异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弹性较大的收费机制,成为地产供给过程重的较大难题。PPP养老项目收费机制随各类服务的不同呈现出较大的差距,不同的收费方式也给投资回报率,回报周期等指标带来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投资人的决策。因此,在PPP养老地产规划初期,对于收费方式和收费标准便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考察与价值衡量,加大了推进PPP养老地产相应规划的难度。

二、优化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一)强化市场细分,打造品牌效应

企业应加大对政企合作养老模式的宣传、积极树立PPP养老品牌、进行更有特色、更为鲜明的市场划分。为了从质量与价格上将PPP项目与纯私营、纯公立的养老项目区别开来,企业应在宣传过程中以降低老年群体对PPP模式认知的的模糊度为目标,从分展示PPP项目的优越性,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提高PPP养老项目的供给侧质量。

(二)提高企业参与PPP养老地产的可行性

对PPP养老地产的供给侧改革要求政府实现职能的转变。企业多样化吸收社会资本,积极开展基础建设,而政府充分发挥其职责范围内的辅助作用,在监督和调控的地产建设进展的同时,适时调整政策并确保政策的稳定性,让PPP养老地产的建立更加顺利、可行。

(三)加大政企合作力度,增強PPP地产融资的多样性

为了提高社会力量对PPP服务业的参与度,政府应对有计划参与PPP项目的养老租赁地产实施一定的租金减免制度,降低其向银行贷款的门槛,为地产的后续筹建、养老项目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基金支持。同时,为了更加直接参与PPP项目的发展建设,政府也可以拨付专门的扶持基金,以还本付息的方式提供给参与养老服务业的组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PPP养老供给的积极性。此外,PPP地产开发企业也可以同时追求多样化的融资形式,结合银团贷款,互联网众筹等多种筹资模式,有效弥补资金缺口,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提高融资过程的公开透明性。

(四)规范行业标准,合理提供政府资质的保障

政府应协助建立更为规范的行业科学预算制度,明确政府的购买责任,发挥其检测仪监督职能,完善行业绩效评价体系。同时,为提高需求侧的适应度,政府应为相关PPP养老机构提供具有政府资质的认可,提高潜在消费者对养老机构的信任程度,并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缩小当下需求侧与供给侧间的存在的数量差距,缓解养老需求矛盾。

三、结束语

PPP养老地产作为政府的重大战略举措, 以公建民营的方式化解养老机构运营初期的资金压力,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在今后的供给侧改革中,政府应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供企业融资效率。同时企业要努力配合,积极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同时做好自身市场定位与市场细分,树立PPP品牌效应。政企共同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PPP项目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明月,程晔,刘永杰.PPP模式在我国养老地产中的应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2]黄锦.基于PPP模式下我国养老地产开发模式探讨[J].山西建筑,2018.

[3]孙涛,谢东明,赵志荣.养老PPP的服务模式与融资结构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

[4]张庆凯.养老服务行业PPP模式的政府监管研究[J].财富时代,2020.

[5]高皖秋.PPP模式运行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猜你喜欢
养老地产PPP模式供给侧改革
我国养老地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养老地产景观设计研究
PPP模式下养老地产融资风险分担博弈分析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养老地产融资现状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