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在高职中药药理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合研究

2020-11-06 10:33唐文文杨颖田秋月夏俊丽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融合课堂教学

唐文文 杨颖 田秋月 夏俊丽

摘要:课堂教学是推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挖掘高职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从以下三个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高职中药药理学教学中:一是总论章节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二是个论章节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三是实训课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传授中融入情感教育、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为我国的传统中医药行业培养能干肯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高职中药学及其他专业推行“课程思政”提供经验。

关键词:思政元素;中药药理学;课堂教学;融合

中医药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高职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大力推行中药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就需要从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人手,从课程教学中发掘它所蕴涵的思政元素,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传授中融入情感教育、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为我国的传统中医药行业培养能干肯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中药药理学是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共有36学时,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中药药理学绪论和常用中药的作用与应用,前一部分主要介绍中药药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后一部分以药物作用的属性分类,介绍了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等十七类药物中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应用。以中药药理学为例,论述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为研究内容,深度挖掘中药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为高职中药学及其他相关专业推行“课程思政”提供经验。

一、总论章节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中药药理学绪论中,以“中药药理学发展史”为元素,向学生系统介绍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宣传中医药文化。如陈克恢对麻黄药理作用的研究,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对中药药理学研究强大支持,近年来中药药理学新技术的应用,对中药毒理学方面的研究等,表明中药药理学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也宣传了中医药文化,促进了中医药发展。

在讲授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时,引入汉防己和木防己不同的药理作用,引导学生讨论中药中存在的同名异物、异物同名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未来在药剂员工作岗位上,一定要认真核对,以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在讲授药材的道地性对中药药效的影响时,引人中药掺假的问题,让学生感知到中药掺假的危害,轻者延误病情、重则害人性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为了利益违背良心,做出违背道德常理的事情。

在讲授影响因中药药理作用的炮制因素时,可通过播放纪录片《本草中国》,介绍广州陈李济传人35年来一直专注做好陈皮的故事,以及从事手工炮制红曲的老药工王春良的故事。用这两个故事给同学们传递老一辈中药炮制工的精湛技能、敬业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引导。

二、个论章节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解表药中,引入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利器——“清肺排毒汤”的处方。抗击新冠肺炎“清肺排毒汤”处方来源于中医经典方剂组合,由麻黄9g、杏仁9g、生石膏15 30g(先煎)、桂枝9g、柴胡16g、生姜9g、细辛6g、藿香9g等21味中药饮片组成,其中包含多种解表药物。清肺排毒汤在抗“疫”战场中大显身手,临床证明总有效率达90%以上,成为中医战“疫”利器。通过介绍“清肺排毒汤”的诞生过程,以及对“清肺排毒汤”处方组成的说明,一方面,使同学们掌握解表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以及代表药物,了解抗疫中中医药添加新力量的重大意义,明确认识到中医药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激发其学习中药药理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广大高职中药学专业学生在科學认识“新冠肺炎”疫情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抗击疫情阻击战中所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充分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激发学生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深厚情怀,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自觉将个人成长奋斗同实现“中国梦”密切结合起来,做社会主义坚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清热药中,讲授青篙的药理作用时可先介绍疟疾的流行病学情况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并说明青篙素的发明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后引入诺贝尔奖得主屠哟哟研发青篙素的实例。屠哟哟教授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篙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是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屠哟哟教授艰难时刻仍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她是时代的楷模,时代的榜样,她用毕生的工作践行着造福人类健康事业。举这个例子一方面给同学们说明传统中医药文化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值得同学们深入挖掘,并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祖国传统中医药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屠呦呦教授的时代精神,勉励学生脚踏实地不畏困难地从事基础研究工作,满怀理想与信念,坚持不懈,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而不断奋斗。

在祛风湿药中,讲授雷公藤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时,首先,要深入讲解雷公藤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良好疗效,说明它是我国所特有的、疗效肯定的独特抗风湿中药,其抗炎、调节免疫功能是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主要药理学基础;其次,讲解雷公藤制剂在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以及抑制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中的良好疗效和开发应用前景;最后,讲解雷公藤的毒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明确中药的毒性反应是影响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主要壁垒。中药专业的学生作为祖国传统医药的传承者,要明白合理应用有毒中药的重要性,通过对雷公藤毒性成分、毒性部位、中毒剂量以及雷公藤中毒临床表现的讲解,改变学生对中药毒性的认识误区,不能对有毒中药谈虎色变,全部加以否认,不敢使用,导致必须用有毒中药不可的一些疑难重症治不了,使临床疗效下降。

在止血药中,讲授三七药理作用时,通过引入三七这个被誉为“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圣药,讲解三七止血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是三七氨酸,其止血作用主要通过增加血小板数量、缩短凝血时间和增强血小板功能来体现,三七活血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是三七皂苷,其活血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通过讲解,既使学生明确三七能止血又能活血的原因,又使学生认识中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深入了解中药神奇之处的兴趣,使中医药事业得到传承和发展。

讲授活血化瘀药章节过程中,讲解其代表药物丹参的药理作用时,引入天士力集团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的认证过程。复方丹参滴丸在国际公认的治疗心绞痛药物疗效指标评估中,复方丹参滴丸完全有效,且在临床试验中没有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这在任何治疗心绞痛的西药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充分证明复方丹参滴丸优于化学药物,澄清个别学生對中药的偏见,使学生认识中药治疗疾病的优越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医药学习的激情。

在温里药中,讲授附子的药理作用时,通过引入道地主产区江油产附子高效低毒的特点,使学生知道中药道地性对中药药效及毒性大小的影响,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药材之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临床之疗效及安全。许多中药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药店、医院中药房、药材公司等,为此,教师授课过程中应特别强调中药品质,尤其是道地性对中药药效及毒副作用的影响,告知学生李时珍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教导学生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可见利忘义,不可为了追求利润,不考虑患者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保证中药的品质,保证中药药效得到最优发挥,使中药品质得到更优的传承。

三、实训课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中药药理学的实训课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和“对分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小组任务,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分组交流讨论,提交实验方案,教师协助敲定实验方案,进行实训。此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探索求解,并需要团队成员相互协助,确保目标的完成。为此,在实训课教学中要加入敢于面对失败和创新的科研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等元素。

在中药药理学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实训方法的同时,更要认真对待每次实训课,实验结果要如实记录,即使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或者与其他组不一样,也不得编造和盗用他人的数据。不符合预期的结果要能够分析原因,不能肆意篡改数据,捏造事实,不能任意抄袭他人数据,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研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药理实验动物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讲解实验伦理学,讲解实验动物对中药药理的研究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教导学生实训中要遵循实验动物伦理,努力提高实验技术,能够快速完成动物实验,尽量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

总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课程教学中既要精于设计又要巧于融合。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要多采用新型的授课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训课开展过程中,设计的实训在满足岗位能力需要的同时,要能够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增加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思政元素”融入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专业课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授课方式,拓宽知识面,丰富专业课与思政结合的课程内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张萌喆)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融合课堂教学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融椅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