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2020-11-08 13:08林杰中共宜兴市委党校
营销界 2020年34期
关键词:宜兴农民农业

林杰(中共宜兴市委党校)

■引言

宜兴市是无锡地区最大的农业板块,耕地面积79.54万亩,占到无锡大市的近50%,涉及约20万户农户。宜兴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腿在农业,短板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党的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宜兴要建成一个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破解难题、补齐短板,让广大农民群众与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宜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近年来,宜兴市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致力建设农业园区、示范基地等产业载体,奋力打造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发展业态。

2.加快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

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扎实开展新一轮经济薄弱村扶持工作的意见》,严格按照标准和认定程序,建立市领导、机关部门、镇(街道)、经济强村、社会企业对薄弱村的“五方帮扶”机制,对薄弱村实施优质资源优先配置,公共服务优先配套,项目资金优先落实,加快构建“造血”机制,并明确市级所有项目优先向薄弱村倾斜。

3.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壮大

全市各村因地制宜、创新路径、搞活经济,涌现了一大批农业强村、工业富村、旅游名村,村级经济收入五年内净增4成、村均净资产实现翻番。

(二)农村改革积极推进

1.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新政顺利推进

宜兴市在全省首家出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建立完善征地补偿出资与政府补贴相配套、养老保障与生活补助相结合、征地保障与城乡社保体系相衔接的体制机制。

2.农村土地确权扎实稳妥推进

针对宜兴市农地面积大、情况复杂和二轮确权基础薄弱等情况,按照“先易后难、进度服从质量”等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确权工作,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确保85%的村完成确权、60%的村通过验收”目标任务。

3.农村产权制改革稳步实施

镇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提前实现全覆盖,正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等项目流转交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工件已完成,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新一轮山林延续承包平稳落地,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不断规范,涉及农村人、财、地、保等多个方面的改革成效已经显现。

4.内部信用合作全国试点任务圆满完成

全国唯一一家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三年试点任务高标准通过省级专家组的评审验收,为成员解决融资需求3000多万元,为解决农民合作社“融资难、成本高”问题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型合作金融模式。

(三)农村环境焕然一新

1.城乡一体化先导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

宜兴市纵深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率先实现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五个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打出了响亮品牌。按照“科学发展引领区、民生发展样板区、创新发展新兴区”的目标定位,以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强村富民、基础设施四个为抓手,加快一体化发展进程,争取在全省乃至全国做出示范效应。

2.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品牌

宜兴市统筹抓好“生态村”“幸福镇村”“美丽乡村”等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村庄环境整治两年行动计划”、老集镇综合整治等专项活动,创新开展农村“一村一品”“文明乡风沐农家”等主题活动,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面完成3000多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

(四)农村党建坚强有力

党在农村工作的号召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强不强,关键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村干部。宜兴市农村党建工作富有成效,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活动,依托“党员责任区”等服务载体,经过几轮村级党组织换届,农村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建设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在宜兴农村落地生根。党员干部特别是村书记的眼界思路、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和规矩意识得到较大提升。

■宜兴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宜兴四分之三的市域面积是农村,居民人数近半是农民。但从当前来看,宜兴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尤其相对于周边先进地区,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居住条件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待加快

改革开放40多年,宜兴农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从家庭联产承包开始的一系列制度创新。但随着发展阶段变化,上一轮改革的边际效应已经逐步减弱,宜兴要解决农业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特别是当前,宜兴农业生产面临着生产成本刚性上升和农产品价格触顶的双重挤压,面临着谁来种田和如何种田的双重难题,面临着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和环境容量不断压缩的双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还不充分,优质、多样、高效的农产品偏少,规模化的经营体系、社会化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到位,高效农业特别是生物农业、智能农业、种源农业、生态农业等高端农业占比不高。

(二)农民可支配收入待提高

宜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但是与城镇居民的收入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19年,宜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34元,只有城镇居民收入的一半,为无锡地区最低。收入平均数并不代表大多数,少数高收入群体拉高了整体收入水平,农民整体还是不够富裕,目前宜兴还有8700户农户处于低保水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低保、“五保”、孤儿等困难保障对象近万人,虽然人数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但如果不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不保障好他们的正常生活,宜兴高水平全面小康就没有底气,就得不到群众认可。

(三)农村人居环境待优化

宜兴美丽乡村建设始终走在全省及至全国前列,但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农村人居环境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我市绝大多数农村房屋都建于20世纪80年代,样式单一、结构老化,很多已经沦为危房,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而且与现代化的主城区相比,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农房相比,我市农房的面貌和档次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如农村道路硬化尚未全覆盖,农村污水纳管仍是短腿,供水、供电、燃气、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待加强

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是村级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行政村合并后,现在村因为工作职能多、管理对象多、矛盾纠纷多,管理和发展压力都很大。特别是村书记更是村级组织的主心骨、农民群众的带头人。长期以来,宜兴广大村书记扎根基层、任劳任怨,为农村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极少数镇村的主体责任还未完全落实到位,做好强村富民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实效性仍需提高。

■宜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

要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宜兴市就必须要按照党的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转变方式,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

宜兴发展现代农业,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1.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蔬果业、设施园艺业、特色水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一方面,要不断提升稻米、鱼蟹、蔬菜、茶叶等传统产业,加快品种更新,打造特色基地,提高质量品质。另一方面,要加强特色农产品种养,加快提高特色种养业的比重和市场份额。加大农产品主导产品、知名品牌、优势产业和示范基地培育,鼓励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

2.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坚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突出重点、连片开发的原则,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小型水利重点村、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加快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3.发挥农业园区引领作用

优化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投资建设机制,调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园区中的示范推广,加快发展生物农业、智能农业、感知农业、种源农业、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加强农业“三新”技术开发、集成、推广和应用。

4.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骨干力量。引导农民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或自愿互换承包地实现连片耕种方式,稳步发展土地集中型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有条件的村通过领办合作农场或综合性农民合作社等方式,构建土地收益共享机制。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各类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完善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机制。

(二)突出重点,探索强村富民新途径

衡量农村发展的成效,一要看集体,村级经济有没有壮大起来;二要看个体,农民群众的“钱袋”有没有鼓起来。壮大村级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仍然是农业农村工作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依托产业强市,带动农村发展

产业强市是宜兴发展的主导战略,也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依托。只有全市一、二、三产业做强做大、蓬勃发展,城乡统筹水平才会水涨船高,强村富民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向产前和产后环节延伸,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及相关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最大限度把农村发展融入产业强市大局,使农村和农民共享发展红利。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大范围培育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由兼业化向职业化转变。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着力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业科技“三创”队伍建设,重点培育地产“三创”团队。鼓励和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发展农户家庭农场,着力提高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比重。

3.促进农民创业就业

完善和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形成创业培训、政策、孵化、服务、氛围“五位一体”新格局,积极构建多元化创业孵化平台。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根据市场需求、本地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科学设置培训专业,重点培养市场紧缺性人才,加大服务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深入开展“互联网+”电商创业培训。

(三)改善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新格局

宜兴市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打造全省最美乡村”这一目标,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调优布局

在完成上一轮镇村规划编制基础上,扎实开展新一轮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工作。根据区域特点和村容村貌,在将全市自然村规划定位为重点特色村、重点村、特色村和一般村以后,进一步明确村庄发展边界,并选定部分村编制村庄详细规划,进行产业、景观等专题策划和研究,更好地指导新农村建设。

2.彰显特色

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摒弃大拆大建、刻意雕琢,避免整齐划一、千村一貌,更加注重挖掘和彰显每个村庄的特质,形成了产业带动型、旅游服务型、文化保护型、水乡风情型、山村风貌型、田园风光型等新农村建设类型。

3.提高标准

要以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为抓手,努力打造布局形态美、绿色产业美、富民生活美、宜居生态美、乡风和谐美的“五美”乡村。创建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各村实际,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状况,突出居家养老、古村落保护、文化传承等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自然景观型、历史文化型、产业发展型、建筑风貌型等不同形态和风格的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文、宜养等特色功能,培育精品,打响品牌,形成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整体覆盖,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面展现宜兴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魅力和崭新风貌。

(四)加强管理,推动农村事业新发展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从强化政治属性、有效覆盖、素质提升、职责担当、民主法治、有效投入、组织领导等七大方面推出了21条具体的举措,贯穿农村基层党建的方方面面,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管理更规范严格,进一步推动农村党组织发挥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

2.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依法依规选定村民代表,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村级重大事项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民主决策水平。探索开展“政经分离”试点,进一步理顺村委与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的关系和职能。

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农村社会管理的核心,事关农村发展大局、事关农村和谐稳定。今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大“三资”管理力度,切实做到“管住底线”,通过核清家底、常查严管,确保“三资”不流失、不出险;“管出效益”,更加注重增值增效,充分显化其市场价值;“管有章法”,有关决策必须有规范民主的程序,有关村务必须阳光公开,有关结果必须确保公正公平。加强村级审计,严格正风肃纪。

猜你喜欢
宜兴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耕牛和农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宜兴釉陶
饸饹面“贷”富农民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邹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