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底线思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2020-11-09 02:56王奔奔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5期
关键词:底线思维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底线思维是一种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其特征是科学性、系统性和全局性。自媒体时代,在极易受到外界影响且没有足够定力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底线思维,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的形势使然,是顺应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趋势的客观要求;自媒体时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底线思维需要坚持好教师底线、把握好学生底线和守护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底线。

关键词:自媒体;底线思维;思想政治教育

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1]底线思维能力就是把握事物变化幅度的能力,既立足当下从实际出发把握事物应有的状态和性质,又未雨绸缪预测事物发展的最大限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底线思维就是要树立忧患意识和防范化解风险。

一、自媒体时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底线思维的必要性

(一)运用底线思维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必然要求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理论内容没有做到“常讲常新”引起学生共鸣。学生接触各种思潮渠道扩宽,受西方思潮影响个别大学生对主流思想嗤之以鼻。高校、教师和自媒体平台以底线思维为指导,创造良好的硬性条件。高校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教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自媒体平台做好舆论宣传和价值观引导。坚持底线思维,在守底线的同时以达高线为目标,这与新媒体时代高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追求相契合的同时,也为增强其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支撑。[2]“以底线达高线”,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高线。

(二)运用底线思维顺应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自由宽松的文化环境、方便快捷的自媒体应用和各种社会生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问题。一是个人价值取向问题,大学生过于关注自我需要,追求自我价值;二是道德价值取向大学生道德水准参差不齐,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三是人生价值取向,大学生多以功利主义为“指导”,追求物质享受和愉悦。这些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拉起“警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时刻高举底线思维的旗帜,对大学生进行底线思维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个人价值取向底线、道德价值取向底线和人生价值取向底线。

二、自媒体时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底线思维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好教师底线

1.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底线。“育人为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把底线时刻放在头顶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价值观,做学生的榜样。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始终谨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思政课教师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方针的使者,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导师和引路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底线,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应积极用核心价值观指导行为、融入生活和思政教学,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推动者。

2.坚持正确的知识观底线。树立终身学习观、坚定学习观底线。学海无涯,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才能在信息纵横的自媒体时代始终扮演“领路人”的角色。教师时刻机警、坚守知识底线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理论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首先,不断学习马列经典夯实基础提高理论储备能力。其次,培养创新能力紧跟时代步伐做到常讲常新。最后,提高教学能力提高课堂亲和力,教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师生交流。教师要坚持正确的知识观底线,既做知识的传播者也做知识的学习者和创新者。

3.坚持科学的整体观底线。底线思维是我们保持定力、弹好钢琴、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的重要思维方式,[3]把底线思维与整体观相融合,争取达到整体的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对象是全中国几千万、思想水平有所差异的大学生,因此必须树立整体观底线,不死扣某一个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理论掌握程度,不只追求整体达标忽视个人。整体观底线是教师要立足整体,内容要符合绝大多数人的理论水平和接受程度,对内容所要达到的效果有所预测,出现问题有对策。

4.坚持科学的问题观底线。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慧,育人以大德,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和精神底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和职责。[4]坚持科学的问题观底线,秉持适度原则。抛出问题和解释问题都应遵循底线,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思政课堂获得感和育人的双重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人,教师在思政过程中应始终发挥自己的“问题”引导力,引导学生的思考。对新媒体工具和手段的使用都是补充性的,不能逾越其自身的‘度与‘量,[5]教师应坚持科学的问题观底线,提出问题、合理引导,同时与自媒体相互配合,努力找到二者的契合点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

(二)把握好学生底线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底线。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主体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与老师配合才能事半功倍。牢记学习是自己的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些内容确实枯燥且难以理解,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牢记作为一名学生应做的,不求最好但求无愧自己的心,这是学习的最低限度。自媒体的发展使接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容易,接触不良文化内容也更加容易。学生应明辨是非,将“底线”二字悬挂头顶,自觉抵触冲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糟粕”。

2.坚定自觉的主体观底线。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成正相关。学生应有主人翁意识,明确自己的主体作用,树立主体观底线。第一,人性向学,积极培养自己的学习意识,勇于发问、勇于质疑。第二,人性向新,培养创新意识,主动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力,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出新点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发展和新提高。第三,人性向善,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树立主体观底线既要发挥主体性和能动性,也要把握好度,要听从教师引导和指导,不能随心所欲。

3.坚守爱国观底线。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但情况越复杂就越要站住脚跟。做合格大学生要站住脚跟要坚守爱国观底线和道德观底线。国在家在,家在我在。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不少大学生萌生国外好的想法,对国家的热爱一度削减。大学生应坚定爱国观底线,矢志不渝坚定中国梦,坚定“四个自信”。在有损国家威望和声誉的人面前能够勇敢且坚定的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做国家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4.恪守道德观底线。道德底线是人最起码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问题时有发生的今天,如大学生投毒、弑母等等,道德二字形同虚设。大学生应守住道德观底线,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指导行为,提高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做“人”更做“道德人”。“人无信不立”,恪守道德观底线,要做到诚信为本,做一个正直的人,敢于质疑和发声。“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恪守道德观底线,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正义、善良和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知行合一”,恪守道德观底线,一定要做到学做统一,避免心口不一。

(三)守护好教育过程底线

1.把握内容底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有历史基石、理论支撑和时代特色,把握内容底线必须坚持历史底线、理论底线和发展底线。坚持历史底线,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追求历史和现实的最大契合点以增强内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坚持理论底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力度。坚持发展底线,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实践出真知”,从新情况、新问题出发促进新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内容是活动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内容底线为准则,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力开展和有效进行。

2.坚持灌输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时而新”。[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贯彻“因时而新”的宗旨,利用自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教学,但仍需要把握好灌输底线。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社会意识形态教育,而工人本来就不可能自主拥有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7]这就要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灌输理论的指导。自媒体时代坚持灌输底线是应对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的问题的需要,是应对各国文化相互碰撞冲击主流文化的挑战的需要,是解决自媒体时代信息低俗破坏性强的问题的需要。自媒体时代,坚持灌输底线,坚定灌输理论的指导地位,以求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

3.具体时间底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漫长而神圣的工作,任重道远,但不能松懈。坚持时间底线,对漫长的过程有所预期,同时能够应对可能出现问题。时间底线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硬性条件,主观任性和急于求成是不会也不可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象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要求坚持时间底线,未雨绸缪、做好应对,过快或过慢的接受都有良好的应对方案。建设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三方通力合作跑好、跑赢思想政治教育这场“团体赛”。

三、结语

大学生是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道德立场不够明确且易受影响的一代。底线思维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开始之前立足现实对进行有理有据的预判和推测,争取最好的结果。将底线思维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中,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2013-06-28.

[2] 成永红.浅谈底线思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

[3] 马宏伟.底线思维内含高线追求[N].人民日报,2016-06-14.

[4] 冯秀军.用问题链打造含金量高获得感强的思政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7.

[5] 徐德斌,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创新与实践研究.现代教育科学[J].2019-6.

[6]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7] 黄亚娟.网络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新思考[J].科教导刊(下旬)(社会科学版),2018(10).

作者简介:王奔奔(1995- ),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底线思维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