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演奏特色

2020-11-09 02:53姜义
锋绘 2020年6期
关键词:演奏

姜义

摘 要:鲍元恺的《炎黄风情》是一部于 1991 年创作完成的管弦乐组曲,作品根植于广袤的民族文化,以河北、云南、陕西、四川、江苏、山西等地广为流传的民歌为主题素材。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欣赏和演奏《炎黄风情》,朱培宾先生将其改编成了一部钢琴作品,即《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这样的改编使得更多钢琴的学习者们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为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化探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在本文中从其素材即同名民歌的角度研究其演奏的特色,以期为我国钢琴今后的创作和演奏方式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炎黄风情》;演奏

1 “歌唱”的演奏

1.1 同歌唱的律动相结合

通过对《炎黄风情二十四首民歌主题钢琴曲》这部作品的作曲技法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作品都是由民歌改编而成,因此在演奏上我们需要去模仿民歌的演唱。以《拔根芦柴花》这首江苏民歌为例,它本是当地人民劳动中所唱的歌,当地农民们为了在劳动中能够缓解疲劳,便即兴地哼唱一些曲调,从而形成了这类民歌。由于是伴随劳动唱的歌,故而有劳动的律动在歌曲当中,且歌曲有歡快跳跃的感觉,表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快心情,亦带有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和自豪之情,这些情感都应该在钢琴演奏上体现出来。作者朱培宾先生在谱面上也已经做出了相应的标记。《拔根芦柴花》这首曲子有多处在连线里又标有跳音记号,这是对歌唱的模仿。因此在弹奏这样作品时,我们应该模仿歌唱的律动,在看到这样标记的时候不能只把其当作断音来弹,而要变成类似钢琴伴奏中的节奏重音,同内心的歌唱保持相同的律动。还有《杨柳青》中每小节最后的一个音都有一个节奏重音,这看似与钢琴中节拍的重音形式不符,实则是因为它要和歌唱时语言的逻辑重音保持一致,因此在弹奏这样的作品时,我们应该同其本身的民歌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并且节奏重音即使作品中没有标明也应当要根据其歌词内容的语言逻辑进行,而不应仅仅局限于五线谱记谱的节拍重音。只有这样,这部由民歌改编的作品才能不失掉其独有的韵味。

1.2 以歌唱的旋律为主

中国的传统音乐以单声部横向优美的旋律线条为主,虽然钢琴作品结合西方的作曲技法将其改编成多声部的作品,但整个作品优美的旋律线条依旧是作品的“主心骨”,始终贯穿全曲,因此我们在演奏中也应该让这条优美的旋律线条“歌唱”起来。以《走西口》为例,其中的22-43小节的旋律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好像男女对唱的一样轮流出现旋律线,一条在右手高声部出现,一条在左手的二声部出现,我们在演奏的时候应注意要着重突出主旋律,在主旋律出现时另外一只手都应自动变成伴奏,保持各旋律声部横向的完整性,要适当地减弱作为伴奏声部的音量,让其营造和渲染音乐的氛围以衬托

主要的声部。与此同时,还应注意保持各旋律声部横向的完整性,使整个曲子歌唱的旋律线条不因和声而被打断。

2 独特的音色处理——对民族乐器的模仿

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除了以民歌为素材,还主要模仿民乐的创作和演奏技法。以《小放牛》为例,《小放牛》是一首河北地区的民歌,但其旋律本是取自昆曲中的《吹腔》曲牌,是南方曲笛代表性的曲目。全曲共有三段:第一段旋律悠扬而又静谧;第二、三段是交替演奏对句,情绪欢快热闹,速度也比之前加快,曲尾有一个转调。这首民歌富于民歌的抒情性和中国田园式的氛围,表现了天真活泼的牧童与单纯善良的村姑之间相互对答的欢快情绪。由于它是源自笛子曲调,因此在进行这样作品的演奏时,我们应该模仿笛子的音色。笛子空灵高亢,所以我们在演奏中应尽可能触键快而轻巧。笛子有个演奏技法叫“打音” 即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打音”在钢琴作品中出现时候我们不能将其等同于西方的 “tr”, 西方的颤音是把两个音的时值等同,笛子的打音一般是又慢到快, 一个音是长时间保留, 另一个音为辅助,因此在《小放牛》中,要模仿笛子的弹奏方法,需要延长类似笛子中“打音”这种音符的时值,这样才能使这类钢琴作品具有民族乐器中最讲究的“韵味”。

中国民族器乐演奏的技巧极为丰富,民歌的唱腔也是丰富多变,运用钢琴演奏中对于 “腔调” 的模仿显得尤为重要。《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在演奏时不能脱离中国音乐独有的线性旋律的思维,尝试对各种民乐和民歌表演技巧的模仿可以说会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大有益处。

结语

《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这部作品是作者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发挥了合理的创造性思维,体现了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精神以及中国人自己的审美情趣。其创作技法为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化探索提供了新的借鉴意义。其演奏需格外注重旋律线条,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模仿民歌的演唱和民乐的演奏,鼓励演奏者自身进行二度创作,才能将中国钢琴作品中特有的韵味展现出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一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通过作曲家进一步挖掘和创新,演奏者进一步诠释,更多像《炎黄风情》这样的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越来越丰富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的也纷纷涌现,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民族音乐会更多地创新与融合的外来的文化,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接受并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该作品进行音乐分析,对其演奏特色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期待能为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朱培宾. 我是怎样改编《炎黄风情》的[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 2010, 000(002):86-95.

[2]杜珊. 论中国音乐的钢琴演奏表现——以鲍元恺《炎黄风情》为例[J]. 商, 2013, 000(026):138-138.

[3]郭向明.字字珠玑,句句入胜——浅析《鲍元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J].钢琴艺术,2008(4).

[4]李晶晶. 钢琴版《炎黄风情》特点研究[D]. 2008.

猜你喜欢
演奏
唢呐艺术浅论
关于小提琴演奏中的装饰音运用
浅析萨克斯管独奏曲《丑角组曲》的演奏技法
钢琴教学中的双钢琴演奏技能探究
试论气息在扬琴演奏中的运用
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分析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