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2020-11-09 10:49彭程熙
职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彭程熙

摘 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本文探索了如何在中職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长期的课堂学习积累夯实基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新课程标准将语文教育学科定位于交际工具,要求将文化作为载体,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还要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学生学好语文可以激发对生活、对学习、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快乐地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而真正引导学生提升文化品位、提升综合素养。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让学生对“根”和“魂”有高度认识,把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的沧桑变迁,积淀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最深层次、最厚重的内涵,应使“根”和“魂”的概念通过语文教学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脑海。

如讲《离骚》这篇文章时,让学生体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句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爱国诗人屈原被放逐时,他满腔爱国激情和现实黑暗残酷之间的矛盾,要引导学生感悟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信念,要善于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让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成为学生们的最高精神追求。再如,讲李白的《将进酒》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变化、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诗人和朋友们登高望远,畅饮抒怀,是因受到排挤离开长安,用酒来抒发他的满腔不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出李白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怀才不遇又渴望入世的积极本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传递正能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对“根”和“魂”的认识越强,文化认同感就越强,民族自豪感就越强。

要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和升华。具体来说,语文教师要做到:一是要夯实学生的汉语言文字基础,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文章;二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专业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以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导向,结合传统文化,适时对他们进行职业指导;三是要注重延伸,倡导建设开放和充满活力的课堂,通过知识竞赛、诵读、演讲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教育学生。

二、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创造学”,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情操、有文化素养的人,要自觉肩负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兴衰荣辱。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做到:一是要有独特的视角,在课堂上完美赋予作品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二是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媒介,以语文化人、以语文育人,改善教学效果;三是要注重营造传统教育氛围,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文化展板等,营造浓厚的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总之,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我发展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的悉心点拨。

三、让学生对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包容和而不同的世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采取借鉴的态度,去粗取精,取长补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中弘扬一些久富魅力的中外经典作品中具有价值的文化元素。如在讲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要让学生感受面对生活带来的磨难,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是如何对世界充满爱和感激,不断对世界及自身进行探索与思考,最终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正视挫折、珍惜敬畏生命。如在讲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时,重点突出母子三人面对逆境时的团结坚韧,要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朴素语言下,蕴藏着的触动灵魂的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辉。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引导法、点拨法等,会对学生性格和品质养成有积极作用。

一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推荐,让学生欣然接受这些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魅力的文字,了解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二是通过教师的悉心钻研和讲解,传授中外传统文化中一些精髓思想和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和民众所认同的价值观、文明准则、理想信仰等,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让学生建构自己独有的思维和价值体系;三是教师通过借鉴和交流,引导学生们形成世界本就和而不同,应批判性接受的价值观。

四、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立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一些中职学生缺乏文化认同感,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做正确价值选择,自觉把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主导价值统一起来,提高学生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实践等活动的开展,陶冶学生的性情。当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熟悉和热爱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识时,文化自觉才能真正凸显。如在讲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时,要重点突出木兰身为女生代父从军,奔赴前线,征战10年,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要注重引导学生体悟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勇担重任的性格特点和巾帼英雄形象,这恰恰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加强传统思想文化教育。

具体来说,语文教师一要创设课堂文化情境。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环境的影响力,如在讲解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同一个没见过面的歌女产生共鸣?为什么要极力铺写琵琶女这一形象?为什么会感慨、会悲怆、会泪洒青衫?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和诗人自己的被贬,实际上就是共通点,诗人既悲自己,又悲琵琶女,这份无奈与失落,自然会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灵契合。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意,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的积极性。二要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在教学上注重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感悟写作的心境。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直接写愁绪,同时也通过淡酒、秋风、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间接地借景抒情。双重抒情体现了词人极端的愁绪,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感悟词人心境,词人才能更好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三要善于品味传统文化意蕴。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诸多艺术形象,语文教师在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时,要引导学生发现人物身上的真善美。如讲《静女》时,要引导学生通过青年男女之间健康的爱情形象,去感受男子敦厚淳朴、文质彬彬的形象,去感受女子美丽文雅、聪明调皮的可爱形象。

综上,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传统、开拓未来。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语文教学承载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己,这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引导学生自行发现、辨别、评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深自我体会和认识方面,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湖南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