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中药制剂对综合性医院临床和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

2020-11-10 04:42陈艳刘慧张哲
医学信息 2020年19期
关键词:科研传统工艺

陈艳 刘慧 张哲

摘要:院内中药制剂是医院根据患者诊疗需要研制出来的,在临床工作中起到特殊的治疗作用,为医院的中医药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家政府鼓励医疗机构根据临床诊疗需要进行研发和使用中药制剂,大力支持医院应用传统的工艺配制中药制剂,以中药制剂为基础来进行科研及中药新药的创制。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加上患者的医疗需求不断提升,中药制剂迎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综合性医院,中药制剂可以作为“差异化服务”,成为医院的特色产品,在各个科室推动着中医药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更好地为医院和病人服务。本文就院内中药制剂对综合性医院临床、科研及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进行简要综述,旨在明确中药制剂的作用。

关键词:院内中药制剂;综合性医院;传统工艺;科研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19.014

文章编号:1006-1959(2020)19-0044-04

Abstract:In-hospit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re developed by the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patient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y play a special therapeutic role in clinical work and hav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hospital's work on Chinese medicine.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encourages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develop and u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strongly supports hospitals to us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to prep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to u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s the basi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Chinese medicines. Th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supports the cause of Chinese medicine, coupled with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in the medical needs of patients,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usher in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general hospital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can be used as a "differentiated service" and become a characteristic product of the hospital.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in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better serves the hospital and patients. This article briefly reviews the role of in-hospit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in promoting clin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conomic benefits in general hospitals, with the aim of clarifying the role of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Key words:In-hospit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General hospitals;Traditional crafts; Scientific research

当今社会,医疗市场竞争激烈,除了扎实的医疗水平和满意的医疗服务,更需要形成医院特色,具备独一无二的优势。特别是在综合性医院,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是重中之重。而院内制剂就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可以作为“差异化服务”,成为医院的特色产品,在各个科室推动着中医药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更好地为医院和病人服务。为了更好突出和体现院内制剂在综合性医院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本文就院内中药制剂对综合性医院临床、科研发展及前景、学科发展、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作一个简要综述。

1院内制剂

医院中药制剂是由中医院或综合性医院为满足患者诊治的需要,得到国家的批准,根据临床疗效显著的经方及本院老中医经验方研制而成,仅供本医院内部使用的制剂(以下均称为院内制剂)[1]。

2院内制剂在综合性医院的存在价值

中医院及综合性医院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得以生存,除了拥有优秀的医疗团队、先进的治疗设备、患者满意的服务以外,还需突出本医院的特色。院内制剂作为医院的“差异化服务”,其既反映综合性医院的中医药特色,又因院内制剂效果显著、价格便宜,在解决患者症状的同时又兼顾“看病贵”的问题。院内制剂在某种意义上不是单纯药品的生产,其不仅解决了临床上患者痛苦的症状,也为新药开发和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再加上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与支持,院内制剂在医院的地位逐渐变重。如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鼓励医疗机构制剂的生产和新药研发[2];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蒙药成药和蒙医院的院内制剂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3];《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生产的相关制度[4]。

2.1院内中药制剂是对中医效方的继承发展  院内中药制剂是医院内优秀的中医专家在临床经过反复总结出来的独特效方,如防治新冠肺炎的院内制剂“清肺达原颗粒”“柴胡达胸合剂”[5],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挥着其显著的治疗优势;与此同时,在某种意义上是对验方及经方的继承和发展,使中医药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2.2院内制剂带动医院中医发展  院内中药制剂是中医人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前提下,对临床某一类患者进行异病同治,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所形成的制剂。是对具有相同证型的群体患者进行的个体化治疗和服务,这有利于中药制剂在医院的临床使用范围和治疗效率。院内中药制剂是中医对医院发展的贡献体现,中医药通过医院平台发挥灿烂光芒,而医院又因其更具独特的临床治疗模式和效果得到更好的发展。

2.3院内制剂促进新药研发  由于临床的现实需要,院内中药制剂需进行开发新型制剂。在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研制新药,既可缩短研究的周期,又能少走弯路,实在是开发疗效显著、安全合理的临床新药特有的便捷途径。例如洛正制药厂生产的“筋骨痛消丸”,开始是洛阳正骨医院的内部院内制剂,后来通过临床反复使用证明该药疗效确切并深受患者一致好评,最终研制成新药,广泛在临床为病人服务。在这种平台和前景下,中药药物的研制顺势发展,给医院的中药新药研发带来扎实的背景支持和原料供应。

2.4院内制剂推动医院专科發展  对于特定病种的临床路径,全国医院都是大同小异的,这时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对于医院来说,医院的专科专病治疗优势就是赢在综合性上,中药制剂正好符合要求,它具有独特的医院中医特色、确切疗效、普适廉价及专科专用的特点。不一样的诊疗手段,加上使用效优兼具中医特色的院内制剂,不仅可以提高医院专科临床疗效,并且也增加了患者好感度和回头率。通过这种综合性治疗来发挥专科治疗特定病种的优势,可以推动一个医院的专病专科中医药发展。

3院内制剂对综合性医院工作发展的推动作用

3.1开发有效方,提高临床疗效  院内中药制剂基本都是本院的门诊名老中医或优秀的专科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一般只有本院才有。它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专科针对性强、适用人群广、毒副作用低等优势。很多综合性医院可以靠自己研制的中药制剂形成独特的品牌特色和优势,推动整个医院的中医药发展。如对前人名方的继承和现代再现,赵珏等[6]在西医控制血压的基础采用脉血康、血脂康联合制剂“益心通痹合剂”来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其效果相当于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可以作为综合性医院的替代治疗方案。阴智敏等[7]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给予支气管哮喘期患者给予常规抗炎平喘基础上,采用本院制剂“肺炎合剂”治疗,效果很显著,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诸森阳[8]运用“三黄粉”联合替硝唑治疗牙周炎,加快局部炎症吸收,促进牙周组织修复,治疗后患者牙周炎相关症状显著改善。在临床中医的经验方方面,管慧等[9]运用院内制剂“降香舒心胶囊”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治疗疗程完成后,患者胸痛及胸闷等相关症状和持续时间均大幅度改善,更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李丽等[10]运用院内制剂“痔疮散”熏洗坐浴治疗肛瘘术后,结果显示在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张艳等[11]运用本院制剂“清解合剂”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发现用“清解合剂”治疗的患者在改善体征和症状的方面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对患者进行随访半年,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西医治疗。刘霞等[12]运用院内制剂“化湿液”治疗小儿痰湿咳嗽炎,发现患儿咳嗽显著缓解, 听诊呼吸音改善,食纳增加,舌脉恢复正常。王晶等[13]运用院内制剂“复方红景天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在常规抗生素控制基础上给予“复方红景天膏”外敷治疗。治疗周期完成后,患者足部溃疡愈合更完美,主观痛感减轻更显著。总之,院内中药制剂在综合性医院的临床中可以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及口腔等科。品种繁多,剂型有汤剂、滋膏剂、糖丸剂、散剂、片剂 、栓剂及颗粒剂等等,对各种人群进行辨证使用,适合于妇女、儿童及中老年人。治疗作用针对性强及专科特色强,对综合性医院的整体临床疗效起到了推动作用。院内中药制剂特色性强,用途广泛,可以满足综合性医院,特别是专科的不同临床需求,更好地为综合性医院中医药临床工作服务。

3.2以院内制剂为基础进行科研、共同发展  在政府鼓励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对相关中药制剂进行研究和开发。对于综合性医院来说,拥有高端先进实验设备和完善的技术理论,是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综合性医院以中药制剂为基础进行科研的趋势逐渐明显化,其中与中医药相关发表的科技论文所占比越来越高。例如姚莉对柳州市4家综合性医院近9年内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中药制剂排前十位[14]。由于国家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加上院内中药制剂及综合性医院的自身特点和优势,以院内制剂进行科研越来越火热,成果也越来越多。

3.2.1院内制剂促进科技研究  目前中药制剂生产种类、数量规模、制作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中药研究机构广泛开展了中药炮制与制剂研究,可以初步阐明了药物经过炮制处理而制毒、增强疗效的机理,同时也为中药炮制工艺的改进、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另外,还开展了中药药理、中药复方的药效原理研究。如在药物研究方面,樊凤杰等[15]用通过荧光光谱技术与局部线性嵌入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中药药性模式识别;HPLC法测定延肾胶囊中有效成为川芎嗪的含量[16]。在临床研究方面,程淼等[17]研究院内制剂“解毒清肺合剂”对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解毒清肺合剂”对非重症CAP患者的疗效确切,得出它治疗CAP可能是通过降低促细胞炎性因子的含量。王瑞明等[18]在临床试验中发现,院内制剂“急腹症Ⅲ号”通过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少细菌移位,保护肠黏膜屏障来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大鼠肠道7产生影响。

3.2.2科研成果加速院内制剂发展  院内制剂品种繁多,疗效显著,适应人群广泛,合理运用在综合性医院中医科,提高疗效,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在综合性医院,院内制剂可吸收成熟的现代化技术,对其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如张雯霞等[19]运用采用G1-熵权法和正交试验,提取纯化院内制剂“还贝止咳方”,加强临床疗效。周晶等[20]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靶向性更强,药物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最新科研成果的出现,改变了院内制剂的制备及使用途径。如中药多组分缓释制剂的出现,既保证中药的有效吸收,又使得院内制剂充分发挥其作为复方的整体治疗效果。中药制剂经皮给药方式有效解决因中药乳膏剂稳定性不好使得疗效降低的问题,扩大中药制剂外用的使用范围;中药制剂通过脉冲给药,是中医“子午流注”的现代化运用,更能体现中药的特色优势。

3.3院内制剂创造经济效益  中药制剂因专科疗效强,研制的时间短及原料成本较低,能较快地跟上临床科室的各种需求。率先满足临床患者的诊疗需要,使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能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例如枣仁栀藤片能有效治疗心脾两虚兼有虚热的失眠不寐,而枣仁栀藤片就是张仲景“酸枣仁汤”的传承及发展,广东省斥资3000万扶持院内制剂的发展[21]。这些举措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证明加快院内制剂发展是强化中医特色之路的不可或缺的道路。庞涛等[22]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中药制剂分析,得出28种中药制剂累计销售金额2169万元,占制剂总销售金额的36.83%。龚璐等[23]对怀化市某人民医院肿瘤科2011年至2015年用药进行分析,发现进行对症治疗的西药每年显示下滑趋势,而扶正的中药制剂则逐年上升。2011、2012、2013、2014、2015年中药制剂构成比分别为22.82%、17.59%、23.29%、24.75%、25.32%。中药制剂的权重逐年稳步上涨。南充市中心医院2014~2016 年医院中药制剂使用量逐年增加,销售金额分别为28.31万元、50.95万元、78.69万元。院内中药制剂的使用量及其产生的经济效应呈逐年上升趋势[24]。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中药制剂“慢支咳喘膏”年产值约40余万元,利润10余万元;昆明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中药制剂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院内制剂的应用给综合性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支撑[25]。山西省人民医院2014~2016年呼吸系统用药品种中中药制剂销售金额分别为446.61万元、438.63萬元、481.76万元,这3年来中药制剂销金额及构成比一直稳居第一[26]。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2016年抗肿瘤中药制剂销售金额分别为876.96万元,1296.82万元和1558.30万元,2015年比2014年增加47.87%,2016年比2015年增加20.16%,抗肿瘤中药制剂的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27]。2013~2017年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中药饮片各年的使用量、销售金额呈逐步升高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16%、16.56%[28]。院内中药制剂在医院药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综合性医院创造的利益日益上涨。为医院的发展,特别是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力量。

4总结

院内中药制剂的疗效显著,特色性强,品种较多,可制备一些本医院的特色药品和申请专利的制剂来推动综合性医院发展。品种繁多,适应症及适用人群广泛,可以满足实际临床的不同需求,更好地为综合性医院中医药临床工作服务。而且中药制剂研制需要的时间短、中药原料较便宜,可以为综合性医院创造更多利润,使综合性医院受益。还可以为一些医药企业提供了新药基地,企业可尝试从医院研制好的制剂进行新药研发,降低投资的难度和风险,进一步推动医院的中医药发展。院内中药制剂推进综合医院整体工作,特别在综合性医院的中医药工作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未来有望走出一条以院内制剂生产促科研发展,科研发展带动综合性医院中药制剂生产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胡彦君,钟良才.医院中药制剂发展模式、合理用药及研究方向探讨[J].药物评价研究,2019,42(5):1020-1026.

[2]徐潮,刘希伟.江西明确使用5年以上中药院内制剂可省内调剂使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8):24.

[3]内蒙古加大力度振兴蒙古族传统医药[J].西部大开发,2018(11):11.

[4]王大壮.浅议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知识产权保护[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31(2):141-144.

[5]王楠,沈丽鸰,李慧.中药防治新冠肺炎院内制剂技术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20,17(4):50-54.

[6]赵珏,聂谦,黄爱玲,等.脉血康及血脂康联合院内制剂益心通痹合剂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型)随机对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7):161-164.

[7]阴智敏,李宏.肺炎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42例[J].陕西中医,2015,36(6):664-665.

[8]诸森阳.中药三黄粉联合替硝唑治疗牙周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8(4):157-158.

[9]管慧,何江.院内制剂降香舒心胶囊联合西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6,13(6):70-71 .

[10]李丽,王荣.痔疮散熏洗坐浴用于肛瘘术后镇痛及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6,25(2):34.

[11]张艳,汤锶锶.清解合剂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1):1943-1945.

[12]刘霞,王亚明,陈玲,等.化湿液治疗小儿痰湿咳嗽33例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33-34.

[13]王晶,郭潇,孙丹凤,等.复方红景天膏外敷治疗糖尿病足溃疡64例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6,35(11):841-843.

[14]姚莉.柳州市三甲医院近9年科技论文发表状况与学科领域分布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7):61-65.

[15]樊凤杰,轩凤来,白洋,等.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的中药药性模式识别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0,40(6):1763-1768.

[16]杨丽铃,冯兵.HPLC法测定延腎胶囊中川芎嗪的含量[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2):148-150.

[17]程淼,王静.解毒清肺合剂对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2):2226-2228.

[18]王瑞明,叶远玲.急腹症Ⅲ号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大鼠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5220-5222.

[19]张雯霞,冯敏,苗雨露,等.还贝止咳方的提取纯化工艺的优化[J].中成药,2020,42(5):1371-1375.

[20]周晶,欧阳怡,徐倩,等.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3):72-77.

[21]张晓东,郑凯军,潘丽雯.广东:斥资3000万扶持院内制剂[N].中国中医药报,2015,7(30):1.

[22]庞涛,裴君,陈爱华,等.2014-2016年我院中药制剂临床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8,8(10):340-342.

[23]龚璐,李永祝,谭力铭,等.2011年~2015年某市某三甲医院肿瘤科抗肿瘤辅助用药的分析及建议[J].中国医药指南,2017, 15(23):78-80.

[24]彭贤东,王娅俐,王丹,等.2014~2016年我院医院制剂的生产与使用情况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7,32(6):806-809.

[25]夏爱波,刘祖祥,代超.论我院医院中药制剂的开发[J].家庭医药,2018(12):204.

[26]李胜华,安文婷.2014-2016年山西某三甲医院呼吸系统用药的分类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3):411-413.

[27]李付玻,王奎鹏,孟祥乐.我院2014-2016年抗肿瘤药中药制剂应用分析[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15(4):74-77.

[28]崔婧,江丹沁,毕宏焱,等.2013-2017年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中药饮片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10):1394-1396,1400.

收稿日期:2020-06-18;修回日期:2020-06-27

编辑/王朵梅

猜你喜欢
科研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研讨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传承·融合·再创造——传统工艺青年论坛综述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