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支架在交际语境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20-11-10 11:21颜小静
教师·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

颜小静

摘 要:写作不仅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学生在交际语境写作中,普遍存在文体意识淡薄的问题,常常出现不能厘清浅层直观的写作任务、不能准确把握深层任务、思维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等现象。文章意在借助语境分析策略,引导学生搭建思维支架,通过追问等形式把握核心概念,精准定位深层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交际语境写作;写作思维支架;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5-0037-02

新时代背景下,交际语境写作新理念正在崛起,且逐渐成为我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新方向。从2015年至2019年,可以看到几乎每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都采用了交际语境写作概念的命题方式。在这样的潮流中,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创设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思维支架? 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交际语境写作理念

荣维东先生对交际语境写作进行了精练的概括,他认为,所谓“交际语境写作”,是指面对具体或假拟的读者,围绕一定的话题,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和意图,以一定的角色和口吻,建构意义,构建语篇,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活动。

据此,我们可以在交际语境写作教学中提炼出写作五要素,即内容、身份、读者、目的、文辞,落实浅层直观的写作任务。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明確指出,培养学生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教师抓住核心素养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与学科素养这点来强化写作教学,或许可以在教学中得到新的启示。

二、交际语境写作下的学情分析

以下面的作文题为例分析学生在交际语境写作中的学情:

校园演讲比赛上展示了三张照片。第一张,一名协警在雨中单膝跪在马路中央,为车祸中受伤倒地的老人撑伞。网友留言:“撑伞哥,看着让人很暖心。”第二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小伙身披五星红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第三张是莫高窟壁画前80后学者们面壁工作的背影。2019年,他们制作的“数字敦煌”走进摩洛哥,受到热捧。

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为主题,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交际语境写作试题的选材紧密联系时代与日常社会生活,截取日常生活中的感人瞬间,启发学生从中感知真善美。对高中学生来说应该不难,然而从考后的反馈来看,却存在不少问题。

(一)不能厘清浅层直观的写作任务

浅层直观的写作任务指的交际语境写作试题中提炼出的五要素,即内容、身份、读者、目的、文辞。不少学生因为粗心急躁,不能细细分析交际语境写作的各种任务,如忽视作文题中“希望与建议”的“命题要求”。还有一部分学生文体意识淡薄,演讲情景创设不足,徒有演讲稿的外在形式而无演讲内涵。

(二)不能抓住深层任务,导致思维缺乏条理和逻辑性

除直观任务外,更多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能基于命题材料与命题要求作具体思辨。仍然以上面的作文题为例,学生基本上都能就材料说上几句,发表议论。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对材料进行深加工,分析三张照片的共性与区别;不会从分析材料的具体语境中揭示主题,探寻“人生高光”这一重要概念的具体内涵。所以多数学生的作文只能泛泛而谈,无法穿透具象抵达本质,即未能写出“人生高光”具体的清晰的内涵,只是标签式地、纯技巧性地从字面上扣住话题。

三、构建思维支架在语境写作教学中的意义

对学生在以上交际语境写作中暴露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写作思维的问题。众所周知,写作的过程先是思维的过程,作文则是呈现思维过程的结果。但是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维总是处于混沌状态,难以合乎逻辑地分析问题,论证过程单一,缺乏逻辑性。在这样的状态下,写出的作文往往没有说服力。这时候任凭教师再怎么强调写作技巧,也无济于事。

笔者曾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在“你认为,什么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这一题中,选择写作思维的学生占了大多数,然而如何训练与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呢?基于学生的学情,笔者认为搭建思维支架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那么什么是思维支架?笔者认为,思维支架就是在写作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思维目的所凭借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既包括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又包括思维展开的具体路径,两者一隐一显,互为表里。简单来说,搭建思维支架,就是帮助学生将写作的思维过程从内隐变得可视,用一定的环节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梳理自己的思维,按照逻辑搭建作文的框架,达到谋篇布局的目的。

四、思维支架在语境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罗列交际语境要素,搭建浅层思维支架

RAFT读写策略,它是写作语境分析的主要要素(作者角色、受众、形式、话题)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借助RAFT策略分析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作为写作者的角色,有效地表达想法,达成交流目的,并且获得在写作中必备的角色意识、读者意识、目的意识、文体意识等交际语境写作能力。

以下面的作文题为例:

内容:结合三张照片和主题,体现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身份:复兴中学学生。

读者:本校同学。

目的:感知真善美,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文辞:演讲稿。

在审题过程中列出情境要素并以文字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梳理思维,并搭建浅层的思维支架的过程。对粗心急躁、落实任务意识薄弱的人而言,可以确保其把握文章正确方向,落实浅层直观的写作任务。

(二)利用因果分析方法,搭建深层思维支架

在写作的每个过程中,学生都会遇到困难。浅层任务只是将语境中的要素梳理出来,真正核心的是如何基于命题材料与命题要求作具体思辨,而对这个步骤,我们便可通过创设“因果分析”思维模式的支架来引导学生。

所谓“因果分析”,就是解剖、追问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相互决定内在联系的思维操作过程。大部分学生在写作中会运用简单的归因方法,即分析问题时无视事物之间的联系,简单地将某一因素归结于导致结果的唯一原因。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抽丝剥茧,一步步深挖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以下仍以学情分析中的作文题目为例:

(1)抓关键词,整理材料所给出的信息。比如,抓住材料中的“协警”“职校小伙”等关键词,且透过关键词思考其在题目中的真正概念是什么,如“协警”这组词蕴含着“微小”。并对关键词进行阐释,去除多余的信息,将重点放在材料中赋予的意义上,从而确定论点。

(2)针对对象的行为举止,以“为什么”的追问形式,探究出对象行为的原因、目的,洞察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内涵。简单来说,便是设定一两个主要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带来什么影响?

运用例子中的材料,便可引导学生:

为什么材料中协警撑伞的行为会使人暖心?从而得出“暖心”意味着平凡人物“协警”给予的心灵上的关怀,这是从道德方面揭示平凡的职业和高尚的心灵,让人感受到温暖。

(3)深挖对象言行背后的动机、目的或事件性质,给对象的行为定性,这个环节姑且可以称为“是什么”。

例如,这则材料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三张照片有何异同?微光和高光分别对应什么?从而我们可以得出三则材料的联系:一方面,展示人物身份与地位的平凡与微小;另一方面,展示着人物闪光的“人生高光”。

(4)引导学生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把它称为“怎么做”。

例如:“作为高中生,我们要如何创造自己的高光时刻?无数的平凡人的高光时刻汇聚会成就一个怎样的时代?”

不断地追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明确材料内部之间的思辨点的过程,有助于聚焦论证的重心,提出最佳立意,精准完成隐性任务。

(5)运用可视化工具,搭建具体可视的思维支架。教师若只是单纯地讲授因果分析的方法,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步伐,而无法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归因质疑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借助可视化工具,如“思维导图”“鱼骨图”“列写作大纲”等,这样能以思维可视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原因。

例如:这则材料,教师可使用鱼骨图来有效地辅助学生掌握“因果分析法”。在追问“协警行为为何使人暖心”这一问题中,以鱼骨图表述。

在引导与分析过程中,教师教学生从归因分析的内外部维度方面分析问题原因,并示范使用鱼骨图归因,这个行为就成了一个范例支架。教师不断使用这个教学支架分析问题,直至学生掌握方法,这样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便起到了支撑学生内部学习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学中搭建思维支架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思维的过程,将内隐化的过程借助教学环节,使之变得可视化。借助可视化工具,搭建思维支架,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对材料要素开展有效的探究分析,可以改变学生文体意识谈薄、写作思维单一化的局面,從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与高考作文命题技术的进步[J].语文学习,2019(7):53-57.

[2]白 丽.高中语文写作中学生思维支架的引导与构建[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6(3):59-62.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