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结构

2020-11-10 11:21许朝辉
教师·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重点结构课堂

许朝辉

摘 要:“教扶放”课堂结构,首先,要求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理解一部分教材的词、句、段;其次,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去阅读理解另一部分教材;再次,让学生独立学习其他教材。在“初探、深究、整理”结构中,初探是深究的前提;深究是中心环节,是学生积极思维、认真琢磨、深入探究课文的重要步骤;整理是总结学习收获,把学习推向更深一层。“抓重点一带全篇”结构是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先抓住重点部分进行读讲,然后教其他部分,以重点带动一般。

关键词:课堂;结构;深究;重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5-0054-01

一、“教—扶—放”结构

这种课堂结构,首先是要求教师启发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理解一部分教材的词、句、段;然后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去阅读理解另一部分教材;再次,让学生独立学习其他教材。例如,笔者教《精彩的马戏》这一课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逐句学习“猴子爬竿”一段,使学生理解第一句是概述猴子表演爬竿;第二、三句是具体叙述猴子怎样表演;第四句是写观众看了表演的反应。并通过问题“为什么逗得大家直笑?”来启发学生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思考,从而体会到这一段的内容的叙述顺序:第一句是起因,第二、三句是经过,第四句是结果。接着,启发学生运用学习猴子表演一段的方法,“扶”着学习“熊踩木球”一段,读懂课文。最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山羊走钢丝”一段,并适当地应加以指点。这个教学过程由“教”到“扶”再到“放”,这种课堂结构的艺术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种结构适用于各段结构形式和表达方法大致相同的课文教学。

二、“初探—深究—整理”结构

初探是学生按教师拟定的提纲,定向反映阅读课文,独立探索,提出疑难;教师巡视辅导,收集学生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达到初步读懂课文思想内容、语言形式的目的。深究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进行读议,深入探究初探阶段提出的疑难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分析与整理,抓住关键性、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进行议论。学生读议时,教师要给予点拨、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剖析推敲,达到读懂教材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整理是指导学生把读议的结果整理成读书笔记,使学习的收获条理化,开展与读紧密相连的写作活动,读中学写,以写固读,读写互促,并借此检查教学效果。这种结构适用于内容含蓄,教育意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的抒情散文或哲理性很强的课文,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别了,我爱的中国》《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

初探是深究的前提。深究是中心環节,是学生积极思维、认真琢磨、深入探究课文的重要步骤,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认识能力、鉴赏能力的必要手段。整理,即总结学习收获,把学习推向更深一层。初探、深究、整理三个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三者步步递进,但同时也互相渗透,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断然分开。

三、“抓重点—带全篇”结构

这种结构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先抓住重点部分(重点段)进行读讲,再教其他部分,做到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以重点带动一般,避免平均使用力量,浪费教学时间。以《惊弓之鸟》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在通读全文后,首先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引导学生理解:更羸观察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叫声悲惨”,从而分析出“它受过箭伤,又孤单失群”,进而推断“它一听到弦响就害怕,就会拼命往上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就会流血无力而掉下来”,所以得出“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判断。理解这一段课文后,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开头和中间部分给课文分段。最后,启发学生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先写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故事的结果,最后写原因。这种果在前、因在后的写法,是为了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最后写原因能突出重点,紧扣课题,点明中心,又写成语故事的来历,给人深刻启示。这种结构,可以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读讲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主要教学任务,从而防止前松后紧、讲重点时间仓促的弊端,使重点与一般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倪玉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3):156-157.

[2]吕燕玉.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10(24):20.

猜你喜欢
重点结构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论《日出》的结构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