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规模薄弱学校的优质发展之道

2020-11-10 11:21杨柳
教师·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规模学校师生关系

杨柳

摘 要:作为社会学样本的学校关系其实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基于关系的思考实为管理方式的思考,一种以人为前提的学校组织文化探索。教育是一份人影响人的事业,学校充满了各种人际交互关系,师生、生生、干群、同事等关系,还有外部环境的家校、社校关系。文章将从师生、生生、同事、家校、社校五个维度阐明有关学校联系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小规模学校;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5;G62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25 文章編号:1674-120X(2020)25-0126-02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茅街小学是一所有着108年悠久历史的老校,2018年6月被认定为区内薄弱学校。笔者正是在这个时期来到这所学校担任校长。给这所区内最小的学校创造发展变局与新的生机,激活师生能量,让小学校也能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版图上书写自己的篇章,成为了笔者的职责与使命。

关系是优质学校经营的重要因素。教育学是人学,也是关系学。人的成长固然离不开间接经验,如书本知识,但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教师人为加工再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育即影响,在人与人的关系互动中,因关系互动而形成的文化氛围,无一不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即人构成了环境,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载体与资源。而这里所指的“关系”并非人情社会的“潜规则”或“没有原则”,而是基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的一门交叉的学问,是为构建良好教育生态而需要加以关注和研究的行为关系学。

一、师生关系:以关爱为基础

(一)关爱有加

学校近90%学生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与家长生存现状决定了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呵护,要承担一部分父母的责任。对迟到的学生不是先责备而是问问他是否吃了早餐,“六一”表演尚未报名的学生很可能是没有能力添置新衣,学生奖品全部来自学校经费甚至是班主任自掏腰包,少数民族学生因生活习惯的差异要为他单独准备餐食,家庭作业完成不了除了习惯问题还有无人看管、缺少书桌的困难,教师只能牺牲休息时间为他们在校辅导,残障学生需要教师的关心、耐心以及营造不歧视的班级包容心……因为理解与体谅,这里的教师一直传递着无条件、无差别的爱,学生在温暖的校园里成长,斯文有礼、乐善好学。

(二)尊重有节

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不是被监管的对象而是被赋予信任感的小主人。这样的尊重体现在100%的学生参与所有活动,干部竞选先走海选程序,学生问好时教师必须回礼等。当然,尊重并非放弃惩戒权,学会为错误承担责任是成长的必修课,只不过,惩罚不是简单粗暴而是着眼身心发展,这既考验教师智慧,也锻造着良善的师生关系。

(三)进退有度

深谙教育之道的教师总是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积极地进入他们的生活世界,同时又能在必要的时候安静地退回到成人的世界之中,始终守住自己行动的边界,进退自如。学校育人的目的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社会化,经由教育让他们具有适应社会和迎接未来的能力。小记者特色项目是学校一张特色名片,扎根生长十余年,为学生创造了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的成长机遇。

二、生生关系:以混龄为特色

(一)校园生活中的大带小

学校学生关系中同胞兄弟姐妹占5%,他们本身就构成了校园里独有的关系组合并延伸到其他同学之中,校园活动的大小配随时交融在一起。午餐时的大帮小,劳动时的大带小,学习时的大教小,还有校运会的大搭小……高年级学会了示范、帮助,低年级知道了效仿、跟随,同伴关系超越班级限制。曾经,学校有大对小的欺凌现象,我们召开大班会,要求高年级学生要像爱护自己弟妹一样关照低年级学生,霸凌在校园零容忍。

(二)社团学习里的互激励

2018年10月,学校吸纳校外优秀师资,开展艺术教育;2019年9月,学校引进篮球俱乐部,学生有了体育特色发展之路。课程的增设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一大批有体艺天分的学生通过混龄学习,在学校舞台和区级平台上绽放光芒。在2019年区艺术展演上,占全校三分之一人数、跨四个年级的学生排练了器乐和舞蹈两个节目,均获得一等奖;近两年的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参赛选手都为学校实现零的突破,以最少的学生人数位居全区小学积分榜中位。这些在社团课程中崭露头角的校园“小明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并激励了更多同伴。

三、同事关系 :以成全为纽带

(一)干群之间需要欣赏的眼光

校长是引领者,一个靠鼓励而不是行政命令指导学校工作的人,搞好学校工作的关键是让学校每一个人都感到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管理干部与一线教师、后勤员工仅有职责之别,绝无贵贱之分,平和、互信、激励的管理文化才能孕育出团结进取的团队。学校党支部发起“为幸福颁奖”活动,每月点赞一位教职工、一名学生,管理者轮流写颁奖词;每年的休学典礼还颁发“感动东小人物奖”,同样量身定制颁奖词,教师、学生、家长、护校民警、保洁员都获得嘉奖。这些活动并非创新之举,但真正把每一个人放在心上、以真诚的目光欣赏他人是持续激活团队正能量的法宝。

(二)同伴之间需要成全的力量

“成人之美,美美同行”是东茅街小学的团队文化。为走出小学女性多、八卦多的怪圈,我们布置餐厅文化,让教师吃得体面;我们建设书香校园,让师生涵养品格;我们举办大教研,让育人共性多学科碰撞;我们还源源不断将创意注入工会活动,让品质生活点燃工作激情。教师们不自信,不敢参与上一级的竞赛评优,我们一人台前、众人幕后、专家引领,集中所有资源帮助。渐渐地,赛课捷报传来,评优榜上有名,教师多次在电视媒体中亮相,老百姓也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学校在幸福升级。

四、家校关系:以支持为共识

(一)在家书共读中契合理念

2019年3月,学校开启“家书共读”计划,由校长领读,招募种子家长参与经典家书共读活动,再辐射到更多家庭。以《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以及《你信大爱我信你——潇湘家书·抗疫篇》等家庭教育读本,引领家长在自主学习中更新教育理念、反思教育方式,让阅读成为家校关系的美好桥梁。

(二)在校园开放中释放真诚

从心理团辅、学生作品展示、大课间展演到全课堂开放、集体沟通会、个别恳谈会,丰富的内容如全景天窗,将家长关心的学生学习生活全貌呈现出来,学校的用心办学、教师的爱生敬业也得到充分展示,满意率高达98%。六一会演、开学典礼、休学典礼、入队仪式,以及每学期的家长理事会会议,学校都真诚邀请家长参与、听取家长意见,以开放的姿态、谦虚的心态、务实的状态将家长拉入育人队列,成为友好共进、信赖互助的同盟。学校全年零信访、零投诉,家长满意度高于区平均水平。

(三)在志愿行动中增强合力

学校有一支家长志愿者队伍,他们在护校、大型活动中充实管理力量。我們将其升格为家长培训师,为学校劳动教育引进人才。培训师分为家政课、种植课、劳技课三大类,有招募标准、课时安排、资格聘书,把家长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学校开展了“校园小当家,家政初体验”课程,主要内容为洒扫和收纳,培训师从技能传授到实践指导教得有模有样,学生干得热火朝天。

五、社校关系:以友好为生态

(一)在硬件发展上争取支持

2019年,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进入社区,学校在上级的关怀和社区的支持下,搭乘了建设改造专列。地面全部更换成塑胶,学生终于有了安全的运动场地,被《潇湘晨报》以《袖珍小学迎来了新操场》为题进行报道;社区做通街坊工作,将校门口围墙拆除,多出的空地建花坛作为学生的“半亩花田”;还将原来又黑又乱的通道铺上地砖、修建文化墙和木凳。家长赞不绝口,学生活动空间变大了、变美了,校园内外环境提质,优雅的环境让师生更从容幸福,社区也因学校品质升级而更具人文内涵。

(二)在资源开发上融合共赢

学校最大的局限是体育用地不足,但周边资源均能为我所用。步行几分钟,社区公园、银行球场都能上体育课;2019年5月,学校第一次借邻近学校的田径场举办了一场真正的运动会。还借助社区资源开展了职业体验、色彩美学、城市规划、清明诗会等课程,在创建儿童友好型社区的道路上,学校尽享优质教育资源,学生也从小学校获得了大平台。

2018年,学校将小记者特色项目升级为2.0版,从小众的外出采访拓展为全员的地域研学,以“传统文化、红色基因、职业体验、现代城市”四个单元更新校本课程,让学生热爱脚下的土地,感受城市的发展和祖国的变化。课题与课程均获得区级一等奖。学校已围绕社区有机更新举行两次全员参与的研学活动,学生拍照、绘画、采访、调研,做出了精彩纷呈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小记者地域文化研学”已成为学校个性十足的名片,并获得市级研学优秀案例奖。

作为社会学样本的学校关系其实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基于关系的思考实为管理方式的思考,一种以人为前提的学校组织文化探索。教育是一份人影响人的事业,学校充满了各种人际交互关系,师生、生生、干群、同事等关系,还有外部环境的家校、社校关系。一个单位好的组织文化有诸如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合理竞争、好学创新等形态,但笔者认为首要形态是和谐民主,也就是人与人的相处方式所产生的组织氛围。是否能自由表达、平等交往、相互尊重将塑造一个组织最基础的能量场,只有基底健康结实了,才能往上生长其他组织文化形态。因此,作为校长,需要特别重视多维度关系的良性建设,而不论校内外哪种群体间的关系,本着为师生成长负责的态度、一心为公和与人为善的原则,一定也能得到良好的经营。

参考文献:

[1]波伊尔.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M].王晓平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小规模学校师生关系
法国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情况研究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农村“小规模学校”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