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设巧问 减负增效

2020-11-10 00:12高金龙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0期
关键词:设问减负初中数学

高金龙

【摘要】近年来学生“减负”成为了一个教育热点,本文从教学环节中的设问对于数学“减负”进行了思考。分别从趣味性、严谨性、科学性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减负;设问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0-172-01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科目,一直以来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伴随课改不断深入推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当前教育的主题。那么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数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效设问的方法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的论述主体围绕初中数学的有效设问展开。

1.初中数学中有效设问提出的意义

初中教育中“豆腐腰”问题是困扰广大初中教师的教学难题,初中数学教学不仅需要延续小学的教学内容,同时还需要为学生高中的学习打好基础,并且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设问,能够锻炼的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促进学生发现问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数学解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均能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同时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设置系列相关的问题,以限答式、非限答式、诱导性、反思性等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基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来看,问题主要如下:

(一)设问角度单一

设问方式简单。部分教师提问方式较为简单,只会问:“已知条件怎样、结论怎样、思路怎样!”但是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不同的数学学习教学的要求也不一致。这种简单雷同的提问方式,缺乏思维的深度,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

设问缺乏针对性。这是部分教师在设问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问的问题过于笼统和模糊,并且还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如有些教师在看到题目后就问学生:“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虽然能够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但是却不能让学生对于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无法深入问题的核心。

(二)提问缺乏交流技巧

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部分教师在提问时,没有考虑实际的教学情况,许多为理解题意时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进行提问,学生往往还未形成解题思路就需要应付教师的连珠炮式的问题。导致了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忽略了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思想与方法。

以问代罚现象不止。部分教师喜欢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惩罚学生,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认知,认为提问就是一种学习惩罚机制,长期以往,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畏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1.设问要有趣味性,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生动活泼的语言总是能够见情人的心里压力,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坚强心里负担,心理学表明,当人遭遇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能够在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提升人的注意力,进一步地强化对于外部刺激理解和记忆;相反,如果外部刺激无法情感活动,主体将无法感受外部的情境。所以在数学设问时营造良好的设问情境,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比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学时,老师首先进行这样的设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然后再问:“平时看NBA吗?”、“你们知道姚明吗?”、“同学们你们觉得姚明的篮球技术怎么样。”教师的这些问题直接与现实生活联系,并且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十分紧密。有的学生认为姚明篮球技术很好,但是有的同学认为詹姆斯的篮球技术更好。然后老师及时设问:“谁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吗?”教师给予一定的时间来阐述了理由,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调出姚明在2008年奥运会中中美对抗比赛的得分与篮板球的数据,同时詹姆斯、布兰德、韦德等人的相应数据,教师在此对学生进行设问提问:根据这些数据能够证明你们的观点吗?”学生主动学习课本的内容,来计算各位球员的中位数、平均数。

2.设问要有严谨性,降低学习难度

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设问时,需要结合当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提问。避免学生在课堂上乱答一通,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混乱,影响了学习效果。

比如沪教版《反比例函数》时,为帮助学生对形如y=;;(k≠0的常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步步设问,启发学生思考。

(1)y.x=k(k≠0,x≠0)是反比例函数吗?

(2)举例说明y=kx-1(k≠0,x≠0)是反比例函数吗?

(3);与y成正比例,;与z成正比例, 则z与x成▁?

3.设问要有科学性,尊重学生差异

初中的数学学习任务较多,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设问时,要把数学的严格论证、逻辑性展示给学生,向学生发出的信息要符合数学的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层次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目标,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对于同一个知识版块,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点、方法和数学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差异较大,教师得依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于各层次的学生。如八年级分解多项式教学中16(a-b)2-9(a+b)2。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教师可以这个题目分成为三个层次的问题:①分解下式:4(x-y)2,这个问题适合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②分解下式:16(a-b)2-9(a+b)2,这个题目难度中等,适合一般学生回答;③分解下式a2+b2 +c2+ab+bc+ac,这个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

结论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设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学习的难度,以及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陈桂元.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9(22).

[2]邵龙元.让数学课堂因设问而精彩——浅议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的有效性[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 000(026):P.23-24.

猜你喜欢
设问减负初中数学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