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专业应用能力提升研究

2020-11-11 03:13于国才
中国民商 2020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于国才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的今天,如何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胜出,不仅是高校之间的角逐,更是社会对专业人才提出的更高规格要求。本文以金融专业为例,通过我国东部地区S校和美国Y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对比研究,从国际视野对本科应用能力提升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国际认证;应用型人才;教学质量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是山东理工大学“实验教学卓越计划”项目:应用金融计量学实验课程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41。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从全球创新跟随者向全球创新领导者角色转变的发展契机,人才培养与人才竞争是顺利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近年来,肩负着我国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教育迅速普及,高考实际录取率高达80%以上,高等教育已经趋于大众化。同时,大批的毕业生顺利地拿到了大学文凭,高校人才培养真正进入“宽进宽出”时代。然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评价并不理想,特别是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高校人才培养仍任重道远。本科教育作为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组成部分,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金融学本科专业为例,通过比较研究我国东部地区S校和美国Y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差异,对国际视野的大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提升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一、两校背景与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对比

S校与Y校都是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两校的招生规模、地理优势以及学校排名均较为类似。但两校的金融专业本科学生培养质量有较明显差异,Y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质量标准运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学校及专业基本情况比较。S校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一所普通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是本科教育“宽进”的典型代表。金融专业是S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在该校文科类招生中录取分数最高,生源素质较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认可。然而,新时代社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S校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生近年来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就业质量出现一定下滑。Y校位于美国俄亥俄州杨斯敦市,在校学生人数1.5万余人。Y校不仅有美国第一家本土艺术品收藏博物馆,有面向公众开放的一流天文馆,更有比肩MIT的工程教育质量,有批量去往美林摩根等华尔街巨头的金融毕业生。

(2)培养模式比较。两校对本科金融专业的培养理念、模式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S校较早地注重了对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全国高校最早的证券模拟交易实验室,近年来设立了专门的金融实验室,陆续购买了wind数据库、智盛投资平台等数据软件,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32学分,占总学分的19.5%,形成了完备的“专业、技能、素质”三位一体课程模式和实践体系。但是,受国内传统的广义而非狭义的金融学科界定的影响[ 在国内,通常所理解的广义金融,就是指由货币、金融机构、资金资本市场以及保险、国际金融等诸多部分所构成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既包括宏观运行机制,也包括微观运行机制,而西方狭义的“金融”一词主要是概括与资本市场有关的运作机制以及股票等有价证券的价格形成。近年来,我国开始流行对 “金融”的狭义界定。],S校的金融专业设置具有明显的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的特点。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视野开阔,综合能力强,但是应用能力培养着力点不够明确,微观应用能力培养有限且仅限于学生个人的模拟交易实践,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脱节。Y校则相反,不仅学科设置上聚焦于资本市场投资等微观金融,而且专门从Y校2亿美元的学生发展资金中拨款50万美元设立专项投资基金,用于金融专业学生的投资实践。基础课程结束后,学生在导师的帶领下,采用圆桌会议模式,通过学生自主推荐介绍目标投资标的、全体会员学生投票的方式在股票交易市场进行实际投资。这种全员参与、集体决策的实战投资培养模式是富有成效的,不仅让极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金融投资人角色。

(3)质量标准比较。培养质量标准可能是两校金融专业设置最大的差别。国内金融学类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能够满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用人的一般要求,或者具备在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级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的资格条件。S校的金融学专业培养同样遵循此指导意见,金融人才培养呈明显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多元化特征,而且,读研深造为重点目标之一,以改变学校排名与地理位置的不利影响。相反,Y校金融专业以国际视野的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质量采用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国际标准认证,不仅围绕CFA考试认证进行课程设置,而且为学生参加CFA考试提供注册费与考试费等资助。全球通用的认证标准保证了Y校的金融学专业培养质量,虽然该校国际名声不显,且杨斯敦市经历了传统钢铁产业没落、经济转型失败,但这些并没有造成Y校教育质量滑坡,其一流的金融学专业教育质量仍然得到美国国内社会的高度认可。

二、国际视野的本科人才培养思考

仔细对比两校的本科教育,我们发现,缺乏国际视野的教育理念、重基础轻实践的教育培养模式,是限制S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的症结所在。为此,国际标准认证的应用能力培养导向是提升S校乃至国内同类院校本科教育质量的有益探索。

国际标准认证的应用能力培养导向,应通过国际化行业认证标准工作,如工程专业的ABET标准认证、金融专业的CFA考试认证,同时考虑借助与国外高校合作,提升完善国际标准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的教学理念认知,并将“知识与能力来自实践”真正融入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金融专业为例,一方面要引导优质学生参与国际标准行业认证,通过国际标准宣传、培养方案优化、考试认证资助等方式,加大加快金融专业CFA考试认证比例,实现培养质量跨越式提升;另一方面,要强化质量保证优先意识,打通专业壁垒、实现学生专业优化选择,如适当延长部分学生教育年限、个别学生跨专业动态匹配调整等方式,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实现一流专业建设。

三、本科金融学专业国际标准CFA认证考试推广建议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认证资格考试是金融行业认可度最高的国际标准,自1962年CFA课程设立以来,对金融投资知识、准则及道德设立了全球性的标准,被广泛认知与认可,被誉为金融投资人才的“黄金标准”。经过60年的发展,CFA已是全球大金融行业高质量就业的必备条件。国内已有高校做出了CFA认证的教育实践。

结合S校金融学专业发展情况,参考Y校金融学相关专业设置,我们对国内推广国际化专业标准认证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加强与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合作,特别是加强与Y校等类似的排名不限、教育质量突出的国外大学深度合作,嫁接其规范详细的课程标准,改变实践培养评价标准模糊现象,利用国际优势教育资源实现全球标准的教育质量认证,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国际化水平,打造我国本科教育与毕业生口碑。

第二,进一步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国际培训项目,开拓教师国际视野。通过培训,加深其对国际化标准的感受与认知,并把教育教学国际化标准带回学校、带入课堂。建议延长出国培训期限,以便于培训教师在语言恢复期后,更为全方位地感受国际课堂教育理念与实践。

第三,开设CFA考试面授辅导,提升CFA考试衔接度,提高国内本科高校CFA持证教师比例,采取CFA考试认证资助等方式多渠道鼓励优秀学生参加CFA认证资格考试。国际化认证导向有助于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增强学习主动性。

在金融学专业国际视野建设的基础上,在具备条件的高校可以将CFA认证推广到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专业,提升教育质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甚至是推广到全校其他专业,以替代金融学双学位课程设置,这符合CFA持证人专业背景多元化趋势,也有助于提升高校专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史达.金融和会计专硕国际化特色教学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3月,第11期,P115-116.

[2]刘姝威.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认证体系分析[N].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11期,P33-35.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地方院校新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析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